主公 第四章 絹中有國術

作者 ︰ 望平安

李勤心頭砰砰亂跳,實沒有想到自己這世竟會有大名鼎鼎的祖先,祖先又留下了秘笈。

此時正值漢末,黃巾未起,三國未現,正是亂世已露端倪,轉瞬即到之際,如他能學好秘笈上的技擊術,亂世之中必可有一番作為,即使不能叱詫風雲,可保住自身及家人的性命,平安渡過此生,卻是不難。

慢慢展開絹書,李勤見絹書分為上下兩大卷,上卷為技擊術,下卷為兵法。而上卷又分為上下兩大篇,上篇為導引術,下篇為技擊術,這卷絹書的名字,便是由下篇技擊術命名的,想來這是最重要的一篇。

李勤先掃了眼下卷的兵法,見兵法偏重于打硬仗,即狹路相逢勇者勝,而對于運籌帷幄方面卻略有不足,相比之下要比《孫子兵法》遜色不少。不過他是讀過《孫子兵法》的,而且兵法方面對他現在用處不大,他便把絹書的後半卷重新又卷了起來,只看前面的部份。

上篇是導引術,又分為四小篇,第一小篇是搏擊術,也就是李勤在院里練的那套拳法。對于導引術,李勤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導引術,便是華佗總結歸納的五禽戲。

第二小篇為彈射術,說的是如何使用彈弓和弓箭,以及如何制造良弓。對于這一小篇,李勤只看了一點兒,腦中就浮現出一系列的姿勢以及技巧,都是這副身子前主人的功勞。但估計起來,前主人對于技巧是明白的,但卻沒有百步穿楊的本事,否則李田也不會說他只會皮毛了。

第三小篇是飛身術,說的是如何平地快跑,以及練習騎馬,如何能做到人馬合一,在馬上任意翻騰轉身。讓李勤驚訝的是,李家練習騎馬的方法與眾不同,竟然是從蹴鞠開始的,先踢毽後踢球,這個就讓他有些不懂了。

再往下看,第四小篇是擊殺術,講的是如何使用兵器,偏重于槍法和刀法,著重講述如何出槍快,怎麼能一擊必殺,這和現代軍隊中的疾刺法,拼刺刀,有不少的共同之處。

下篇技擊術不分小篇,屬于綜合提高,是上篇的延伸,講的是在練好了四小篇後,如何能成為絕世驍將的方法。對于名將世家來講,這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秘笈也以此命名。

雖然只大略看了看,李勤便發現,整個絹書都是在講殺敵,如何才能最快的殺敵,如何做到一擊必中,而沒有半分以武會友的內容在里面。

李勤不由得想起後世的國術,國術是對傳統武術的尊稱,也叫武藝,但在民國時期國家危亡的時刻,馮玉祥等人為了激勵戰士殺敵衛國,便直言︰只殺敵,不表演的武術,就叫國術。這便成為了國術的另一種說法。

看著手里的絹書,李勤心想︰「莫管後人怎麼說國術。然而只殺敵,不表演的國術,我眼前就有一卷,李氏技擊術!」

見兒子看絹書出神,李田道︰「兒啊,這祖傳下來的技藝,以後你要常看,不過看完以後,還要收起來藏在箱中,以免丟失。」

李勤點了點頭,道︰「前面的四小篇字數不多,字句也很淺白,我都看得懂,今晚我就把它全都背下來,等練熟了再看後面的。」

他把絹書放入玉盒,起身便想回自己的屋里,他屋里有一個小小的火塘,晚上可以借著火光看書,上篇導引術雖有四小篇,但每小篇字數不過千余,前兩篇他又熟悉,打算晚上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下來,以後再慢慢消化理解。這絹書既是傳家之寶,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所在,萬不能有所損失。

李田看著兒子到了屋門口,忽然說道︰「兒啊,以後你……」

李勤回過身來,看向李田,就見李田嘴唇動了動,臉上露出難過的神色。

李田道︰「爹以前總是讓你老實做人,萬不可與人爭斗,說吃虧是福,你從小被爹這般教導,雖然性子憨厚,卻也有些懦弱了。可從這次你被人欺負的事看來,爹覺得就算你不惹禍,禍也不會放過你,我李家就你這一根獨苗,你要是出事,爹娘也沒法活了。所以……所以……」

頓了頓,他艱難地道︰「所以如果以後再遭惡人欺辱,你便不可再忍,需當反抗,如果得罪了權貴,大不了我們搬家離開富平,哪里黃土不埋人,哪里的土地不產糧,只要家人在一起,平安渡日,就是福氣!」

他一生老實厚道,年輕時又逢大變,為了家人從來都是低調做人,信奉吃虧就是福,也是這麼教育兒子的,可不成想反過來卻讓兒子幾乎受傷而亡,他這才告訴兒子要反抗。可這般為人處世,和他多年來的習慣相違,所以說出來,很是艱難。

李勤點了點頭,道︰「曉得了!」見李田垂下頭,舉袖擦淚,他心里也難過,有心安慰,可卻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他沒法這麼快的接受李家夫婦是這世父母的事實,爹娘二字真是萬難叫得出口。

回了自己的屋子,李勤開始看絹書,在心中默記,第一小篇的搏擊術他是最熟悉的,看著文字再比劃一番,便可得到印證,而且他的理解能力遠比前主人要高得多,又加之是中醫出身,知道導引術的特點,所以這一小篇,沒感覺怎麼費力氣,便即融會貫通,記在了心里,只需日後再勤加練習,便可真正成為他自己的武技。

可第二小篇彈射術他就不是太好理解了。前主人會射箭,如相對普通人來講,可以稱得上是精通,但對于絹書所提出的要求,卻相差甚遠了。畢竟,這絹書上所記錄的箭術,是冷兵器時代最優秀箭手留下來的,技巧方面要高深得多。而由于李田失了一臂,而且他本人在箭術方面也不甚高明,缺少經驗,所以沒能給兒子太多指導,從而使得李勤對箭術也不甚了了,無法象搏擊術那樣,短時間內就明白原理。

李勤看著絹書,輕聲道︰「舉弓時需左臂下沉,肘內旋,以虎口推弓。竟有這等技巧,還以為只要能拉開弓弦就成呢。」

他回頭看了眼牆壁,牆上掛著一把大弓,是前主人所留之物。把絹書放在榻上,他起身取下大弓,見是一把單體木弓,制作精良,但卻不能稱為上好,這可能是因為財力所限,窮苦人家就算知道怎麼制弓,但沒有材料也沒辦法,有道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勤拉了拉弓弦,發現弦很硬,彈性不夠,有滯澀之感,他剛才在絹書上看到了,好的弓弦並非是光用牛筋,而是要加入上好的蠶絲,而且蠶絲在與牛筋摻雜時也有技巧,這和現代弓箭用的弓弦是有區別的。他手上拿的這把弓,弦中沒有加入蠶絲,但保養得還是很好的。

就在此時,何氏從外面進來,手里端著碗熱水,她道︰「兒啊,你傷剛好,不可熬夜,早些休息。這碗水娘給你放在火塘邊上,你晚上要是渴了好喝。」她把水碗放在火塘邊上,又出去抱了些柴火進來,添進火塘中。

李勤看向窗外,不知不覺中天色已黑,自己專心看絹書,時間竟過得飛快。他道︰「您……你也早些歇息!」

何氏笑了笑,走過來又模了模李勤的後腦勺兒,道︰「看來是真好了,上天保?啊!」這才轉身出去,把門關上了。

李勤又拉了拉弓弦,前主人的記憶告訴他,這把弓的射程在百步左右,不過用步子測量,偏差就大了些,他試了試自己的步子,大概在六十公分左右,換算成現代的長度應該是六十來米,這說明這把弓還是挺不錯的,可照絹書上制出的弓來講,卻還差得相當遠。

把弓放回牆上,李勤又開始看起絹書,見三種制弓法之後,用小字又寫著一種制弓法,並用朱筆標紅,他湊近火光看去,就見小字的開頭寫著︰此法唯生死存亡之際方可用之。

李勤眉頭一皺,前面三種制弓法,前兩種方法要制出一把好弓來,都要兩年以上的時間,第三種更加夸張,不但對材料要求極高,而且時間更在三年以上。那麼這最後一種方法怎麼說是在生死存亡之際呢?

既然用生死存亡來形容,那就不可能是兩三年的時間了,應該是在臨戰之時,並且還有可能戰敗身死,在這時用到這種方法!可戰斗就在眼前,怎麼可能制出一把弓來?這種方法不但被記錄在絹書當中,並且標紅,這是種什麼方法呢?

帶著疑問,他正要往下看,忽然就听外面有人叫道︰「李大哥,李大哥,出事了,村子里進野獸了,把我家的羊給叼走了!」

東屋立即傳出聲響,李田打開屋門,問道︰「是趙兄弟?你家的羊被野獸叼走了?可看清是什麼野獸了,是狼嗎?」

外面那人便是借給李田糠麩的趙八斤,因為出生時有八斤重,所以便取了這麼個名,比李田小著十來歲,因李田是村中的里正,所以一出事,他立即就跑來了。

趙八斤帶著哭腔叫道︰「不知是個啥,這天剛黑才多一會兒,就竄進村子里來了,把我家的羊給叼走了,那是只母羊啊,可讓我怎麼辦才好!」

李田道︰「現在冬天剛過,林子里的野獸少食,想是餓急了才竄進村子里的,人沒事就好,我這便和你去尋羊!」他拿起一根套有鐵尖的木槍,便要出門。

李勤立即把絹書收入玉盒中,取下弓箭,來到東屋,把玉盒交給何氏,道︰「先收好,我和……我跟著去看看!」跟著李田出門。

何氏叫道︰「兒啊,你可小心點兒,你的傷才好……」

李田回頭看了眼李勤,說道︰「我的兒子,哪有那般嬌氣。好兒子,跟爹走!」帶著李勤出了院子。

感謝書友哈你的書和菜籽的打賞,非常感謝!小說上傳後,現在在簽約作者新書榜上排64名,書友們幫幫忙,把《主公》的名次往上頂頂,求推薦票,求收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主公最新章節 | 主公全文閱讀 | 主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