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1903 218全是為了範旭東

作者 ︰ 小柯

東北的財政收入有三大塊,一是國內稅收,有田稅、地稅、商業稅等;二是海關關稅;三是鐵道京沈鐵路和新開通的沈赤鐵路的收入。這三部分收入分別由王永江、王樹翰、常蔭槐三人掌管,其中又以財政部總長王永江最大。

民國元年8月,徐天寶又任命王永江為東三省銀行行長,受命整頓遼寧財政金融事宜。王永江上任後立刻確定計劃,極力整頓,謗尤叢集,均所不辭。王永江針對遼寧的財政情況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首先針對財政積欠,提出補救之策。認為遼寧省財政向不甚充,軍需政費膨脹,支出之款日益增加,增收有限,財政困于應付,乃借用債款,以助度支。針對內外債積欠危急情形,王提出整理之策惟有從不加重商民、不妨礙政務的收支兩方面著手︰補救之策諸如整理固有收入,厘定各種稅則,嚴訂田賦,考查改定稅收比例,實行逾額獎勵,增加稅局,整頓契稅,嚴催舊日積欠,清理官有財產。凡能直接或間接增進收入者,均應切實施行。

針對財政積弊,提出重綱嚴法。王永江提議,對不稱職的稅捐局長盡行撤換,並一改從前縣知事與稅捐局長虛報、貪污之積弊。提出核定稅收額,嚴肅督責之法,有犯必懲,不避權勢;對稅收超額者,乃優給長征提成。各稅捐局均定有比額、年額。征收若干比額以外溢出者為長征,長征之數內提若干成為獎金,局長及員巡俱得下潤口由于獎懲分明,從不馬虎從事,一時各稅捐局均皆努力于長征、溢收,所收稅額已是比額的數倍,省庫亦因之大盈。

針對入不敷出,提出開源節流。開源方面,一是厘定稅目,規範征收。在民國初年稅捐收入的基礎上,做出預算,劃分重點。如統捐包括出產稅、豆稅、銷場稅、術植稅、繭絲稅、糧貨稅和船稅等。正雜各稅包括契稅、礦稅、出井煤稅、酒稅和酒牌照稅、煙稅和煙牌照稅、漁稅、剪稅等。從而,改變了過去稅目繁多、征收不便、百姓負擔過重的積弊,也利于各地規範化征收。

二是清丈土地,廣開財源。王永江認為,回畝稅賦應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必須清丈土地口應按各稅捐局轄區的耕地面積、生產狀況定出實征稅額,對貪污、偷漏稅者按章嚴懲口通過清丈,查出過去許多少報和未報的土地,一律核準繳納田賦。(www)

三是發展實業,廣開稅源。王永江提出,官有營業一項亦為正當收入之一,所以應竭力提倡創辦實業,獎勵開礦,鼓勵農副業生產,重視商業貿易,發展交通事業,進一步開闢稅源。東北大豆、高粱產量過剩,若離粱運往關內匯兌基金,大豆及制品由東三省官銀號附屬的利達公司出口換匯,將有利于外貿和稅收的增加口節流方面,一要淘汰冗員,裁並機關。二要加強公款管理,防止貪污浪費。三要加強地方財政款項監督,嚴格執行財政法規。

針對私幣泛濫,提出整頓金融。鑒于舊奉省銀行紙幣已失流通之力,私帖有充塞之虞,王永江提出應改革幣制,取消小洋紙幣及各縣紙帖,推行東北幣,不再使用銀元。遼寧省財政部給遼寧總商會發出訓令︰限以遼寧省東北幣收回已發之小洋票、銀元,將收回票登入賬簿,于每月底由省財政廳、總商會派員擇地銷毀。遼寧省財政廳制定《收回各縣私帖章程》7條,限至民國2年8月底前,分五批收清。若有提前者,可予獎勵。王永江的財政興革整頓措施得到徐天寶的支持,執行堅決,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海關關稅方面,辛丑條約規定,各通商口岸50里內的常關稅也劃歸外國人管理的海關稅務司管理,但是徐天寶根本不管這套,直接在東北沈陽設立東北海關總署,在各大通商口岸設立分署,職員全部由中國人和南洋華僑出任,其中尤以南洋華僑為主。因為,他們長期和洋商打交道,又長期從事跨國貿易,對關稅這一塊比較熟悉。

至于鐵路收入方面,原本京沈鐵路的收入是要用來歸還庚子賠款的,但是自打徐天寶奪取山海關之後,這部分收入直接進入了東北大都督府的財政賬戶,一分錢也不對發。弄得英國人每過一個月就要來抗議一次。最近才開通的沈赤鐵路,完全由中國人出資並設計建造,所得收入更加不會有一分錢外流。

最後是鹽稅,也是東北財政收入的大頭,本來同樣是用來償還庚子賠款的,結果同樣被徐天寶截留。同時,王永江、王樹翰也參照徐天寶的意思,制定了《東北鹽稅管理辦法》。規定鹽稅的征收以「從量核定﹐就場征收﹐稅不重征」為總則。

從量核定的意思是鹽稅實行從量定額征收﹐以噸為單位分別不同產區、鹽種和用途確定差別稅額;就場征收﹐實行源泉課征﹐一般在鹽的銷售出場(廠)環節或在鹽產區的運銷、公收單位分配銷售環節征收﹐以保證鹽稅地區差別稅額的執行;稅不重征﹐鹽從生產到消費﹐不論其間經過多少加工、流轉環節﹐只在規定環節征一道稅﹐嚴格實行一次課征制度﹐納稅人用已稅原鹽加工、精制後銷售的鹽﹐不再繳納鹽稅。

同時,《東北鹽稅管理辦法》還規定酸堿工業、制革工業、肥皂工業、飼料工業、漁業用鹽,可以減免稅。

當然,規範鹽稅管理,是東北財政整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東北鹽稅管理辦法》的最後一條規定,則是徐天寶為了一個人而專門設定的。他,就是被稱為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的範旭東。

範旭東是湖南湘陰縣人,幼年喪父,隨母謝氏和兄長範源濂到長沙定居,生活十分貧困。範旭東在兄長幫助下,于1900年東渡日本留學,191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京都帝國大學理科化學系。範旭東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後,留校擔任專科助教。1911年回國,在北洋政府北京鑄幣廠負責化驗分析,但由于不滿當時官場的,兩個月後辭去了工作。

不久,被派赴西歐考察英、法、德、比等國的制鹽及制堿工業,但是洋人秘技自珍,範旭東的考察又處處踫壁。

一次,範旭東來到號稱「世界堿工」的英國卜內門公司考察,傲慢的主人竟擺出一副嘲弄的姿態,把他引進了鍋爐房,目中無人地說︰「你們中國人是看不懂制堿工藝流程的,還是參觀參觀鍋爐房!」範旭東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對大海起誓,一定要興辦中國自己的化學工業!強烈的事業心,使他在旅途上就鑽在船艙里,夜以繼日地趕寫建廠計劃,設計制鹽方案,準備回國後大干一場。可是,範旭東沒有想到,國內的形勢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範源濂已經辭職,財政部和鹽務機關的首腦也換了人,範旭東的考察報告和辦廠方案呈報上去就沒了消息。失望之余,範旭東沒有泄氣,他更感到了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決心自己來

籌備資金辦廠,為中國人民造福,為中華民族爭氣!于是他毅然辭去了公職,放棄了生活上的優厚待遇,離開了政治中心北京,開始走自己的路。

這時候,一直讓黑皮不斷掃描檢索資料,為自己搜索人才的徐天寶果斷地向處在人生事業低谷中的範旭東伸出了橄欖枝。

徐天寶邀請範旭東和他的夫人許馥一起來沈陽參觀。這時的沈陽正在進行新城市建設,原本低窪的道路被填平,並鋪上水泥。路邊有了路燈,城內居民七成通了電燈,八成通了自來水。大街上有交警站在四岔路口用小旗子指揮交通,有巡警用警惕的目光到處巡邏,看到誰亂倒垃圾,亂潑污水或者隨地便溺就上前喝止。

新沈陽給範旭東夫婦的第一印象就十分美好,于是,範旭東站在徐天寶的奔馳汽車里就開始侃侃而談。

「自秦漢以來,中央政府就對鹽、鐵實行專營,中國人雖然守著豐富的海洋資源,食用的鹽卻仍是土法制作的粗鹽,效率低,純度低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質。當時,西方發達國家已明確規定,氯化鈉含量不足85%的鹽不許用來做飼料;而在中國許多地方仍用氯化鈉含量不足50%的鹽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譏笑中國是「食土民族」。實際上,制作精鹽並不難,成本也不高,只是眼下中國缺少化工人才,無人涉足。精鹽市場,長期被英商和日商壟斷。我範某人雖然不才,也懂得鹽不僅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且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基礎原料。」

範旭東的夫人也笑著說道︰「我先生看到外國的潔白晶瑩的食鹽遍布中國市場,而國產的食鹽有害物質含量很高,有害于食用者的健康,無法與外國鹽競爭,真是痛心疾首。所以他才決心改變這種落後狀況,要利用祖國豐富的海洋資源,提煉出精美的食鹽來。」

徐天寶笑道︰「中國要是多幾個象範先生這樣的飽學之士,象要重新利于世界強國之列,就會少走很多彎路!範先生,只要我徐某人幫得上忙的,一定盡力而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中華1903最新章節 | 新中華1903全文閱讀 | 新中華1903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