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1903 131~135

作者 ︰ 小柯

慈禧召見徐天寶地場所,很正式的擺在了仁壽殿。李蓮英將他和袁世凱一路帶過來,還破格的用了肩輿的禮遇,在仁壽殿門口下轎,殿門口已經是侍衛太監林立。全都躬身控背的站著,一副森嚴景象。

春日陽光從樹蔭中灑下,照在殿門口豬猴兩石上面,光影斑駁。

李蓮英當先入內通傳,就留下徐天寶和袁世凱躬身站在那里。徐天寶放松了心情,侍衛太監們沒人敢說話兒,都是用眼光偷偷地打量著徐天寶,徐天寶也只是微笑以對。

仁壽殿內,突然傳來了傳喚的聲音,一聲接著一聲︰「傳欽差大臣,南洋宣慰使,赤峰勸業道,徐天寶覲見!」

袁世凱到是蠻照顧後輩,他對徐天寶說道︰「別緊張,少說話,多磕頭就是~!」

徐天寶點了點頭,整整衣襟,和袁世凱一起邁步進了仁壽殿內,就看見須彌寶座上面,端坐著一個面如滿月。臉上搽著厚厚宮粉的老太太,坐在那里,滿頭珠翠,氣度安詳。除了慈禧老佛爺,還能是誰?

在她的下首旁邊,居然坐著的是面無血色,瘦弱得跟一個豆芽菜仿佛的光緒皇帝!他沒穿朝服,只戴了一頂有紅帽結地小帽兒,眼角的余光閃爍地看著高高在上地慈禧。見袁世凱進來,眼中多了幾分怨恨。

袁世凱則全當看不見。

慈禧的目光投了過來,和徐天寶地目光一踫。不知道怎麼的,只是覺著有些陰冷。

「叩見老佛爺~!」袁世凱首先下跪

徐天寶也山呼萬歲地跪倒︰「臣徐天寶,叩見聖母皇太後老佛爺,皇上萬福金安!」砰砰砰的三跪九叩。徐天寶還真有股狠勁兒,真把自己腦袋踫的擲地有聲兒

磕完頭,徐天寶趴在地上不敢動。過了好一會兒,才听見慈禧有些遲鈍的聲音︰「起來……踫得這麼用力,怪可憐的。你是功臣,咱們大清不能屈待了功臣,賞個位置坐下來。」

「臣領旨謝恩~!」徐天寶大聲喊道

慈禧態度仿佛在說家常閑話兒一般︰「南洋的差使,辦得還順溜嘛?」

徐天寶躬著身子,回答道︰「回老佛爺的話,托老佛爺和皇上鴻福,雖然與洋人有所沖突,但是大體還算順手。海外義民,知道老佛爺和皇上心里念著他們,無不感激涕零,紛紛踴躍捐資。除了助餉之外,大家還孝敬了五十萬兩銀子,臣一並攜來。老佛爺和皇上天恩普及海外,義民涓滴報效心意,還望老佛爺和皇上垂憐收納。」

李蓮英站在慈禧背後,心里暗暗說道︰好奏對!這小猴崽子還真是當官的料兒!

慈禧一笑,看了看光緒,悠悠說道︰「這孩子不大歲數,還真能辦事,嘴也甜!」光緒不安地扭動了一子,訥訥道︰「親爸爸說得是,徐卿確實是能臣。」

慈禧點點頭︰「海外義民這麼有孝心,看能賞他們點什麼餃頭就賞下去。」

光緒又只是諾諾的點頭,「親爸爸說得是~~」

慈禧似乎有些疲倦了,她慢慢地說道︰「你那南洋宣慰欽差大臣的餃頭,我看暫時也不用解了,南洋哪兒的事兒多,老不叫我安生。你會辦洋務,就替我多照看著點兒~!兼著~」

「~~!」徐天寶極不情願地說著「」,隨後又說道︰「謝老佛爺和皇上恩典!海外義民也感恩戴德!

慈禧望向袁世凱,說道︰「袁世凱,你又為朝廷找了一個人才啊!」

袁世凱低頭謝恩,說道︰「全是托老佛爺和皇上的福。」

慈禧笑笑,說道︰「得啦,今天找你來,不是听你拍馬屁的,東北那地方是我大清龍興之地,可現在給老毛子和倭寇給鬧得,我百年之後,有何面目去見祖宗啊?」

袁世凱趕緊跪倒,高呼道︰「臣不能為老佛爺分憂,臣有罪~!」

慈禧一手撐著頭,一手擺了擺,說道︰「別罪不罪的了,東北馬上要建省了,你們說,讓誰去好啊?」

袁世凱說道︰「徐世昌才能不亞于張之洞、劉坤一,此人善于縱覽大局,也懂得洋務,臣以為他足可任職。」

「那奉天、吉林和黑龍江的巡撫人選呢?」慈禧又問

「臣以為唐紹儀、段芝貴、朱家寶皆可為之~!」袁世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李蓮英的腳尖

慈禧問光緒道︰「皇上,你以為如何?」

光緒還是老話兒︰「親爸爸說得是……」

慈禧又說道︰「皇上,你看該怎麼賞徐天寶在南洋立的功?既教訓了洋人,維護了國朝體面,咱們不能不賞啊!皇上,你瞧著辦。」慈禧開始打哈欠了

光緒咳嗽一聲兒,看了看徐天寶,說道︰「徐卿家,本來有功必賞,但是你太年輕,一下升太高了,也招人閑話。這樣,授你一個布政使餃,三品大員,頂戴再加賞雙眼花翎~」

慈禧打完呵欠,輕咳一聲,打斷了光緒,說道︰「皇上,以我看,還是賞個爵位,有了世襲的頭餃,才好和咱們大清同始統終不是?」

光緒一下噎住,無比幽怨地說道︰「親爸爸說的是~~~!」

徐天寶低著頭,跪在地上不說話

慈禧頓了頓,說道︰「這樣,賞個三等子爵!然後麼~~東北那地方才開省,也需要有干練的人才,要不就去哪兒歷練歷練?」慈禧說罷,又望向袁世凱,「袁世凱,你覺得如何?」

袁世凱答道︰「不管去哪兒,都是老佛爺和皇上的恩典~」

徐天寶卻說道︰「回老佛爺的話,臣的機器廠在熱河赤峰,此刻正在為詹大人修鐵路一事提供鋼軌和蒸汽鏟,此時若是離開,恐怕影響京張鐵路的建設。」

李蓮英喝斥道︰「放肆~」

慈禧擺了擺手,笑道︰「你不說我還忘了~听說你在熱河生意做得很大,還剿過亂匪?」

「會老佛爺的話,確有此事~!」徐天寶答道

慈禧說道︰「~~反正熱河與奉天也挨著邊兒~~就授你熱河都統一職,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最後,徐天寶被授予賞三等子爵世職。勇毅巴圖魯,賞紫韁,火石,團龍馬褂,荷包,臥龍袋。除此之外,徐天寶還以南洋宣慰使的身份兼任熱河都統,統帥熱河軍政,節制諸軍。在世人眼中,這個年輕人簡直是紅得發紫。誰想到他在短短半年之間,以一個四品捐班變成了統御一方的從一品都統,有清以來,象徐天寶這樣的官場異數,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徐天寶在北京並沒有宅邸,所以,袁世凱就借了一處宅邸給徐天寶用來接旨。接旨完畢,袁世凱又在自己的宅邸里為徐天寶設宴慶祝。

徐天寶在袁世凱家僕的服侍下沐浴更衣,又隨著家僕進入袁家內廳,這里是袁世凱接見心月復親信的地方。

說是慶祝,到場的卻只有四個人,除了袁世凱之外,還有四個中年男人。

袁世凱見徐天寶到了,便笑著說道︰「振華,我來為你引見~~」說罷袁世凱手指一個瘦長臉的人,說道︰「這位是徐世昌徐大人。」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號弢齋、東海、濤齋、水竹人,漢族,遠祖浙江省鄞縣人,後遷天津,曾祖父、祖父在河南為官居河南,出生于河南省衛輝府府城曹營街寓所(今河南省衛輝市)。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盟兄弟,得袁資助北上應試。

徐天寶對徐世昌行禮,「徐大人行事縝密,德才兼備,敬佩,敬佩~!」

徐世昌莞爾,拱手還禮

朱家寶字經田。華寧縣寧州鎮人。堅忍伉直,一以潔清自勵。善黃庭堅書法,被袁推為「近畿循史第一」。

徐天寶向朱家寶行大禮,「朱大人嚴于律己,方正不阿,在下早有耳聞~!」

朱家寶微微一笑,拱手還禮

袁世凱又指著一個圓臉的中年人,說道︰「這位是唐紹儀唐大人~」

唐紹儀又名紹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廣東珠海唐家鎮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讀書,1874年官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881年歸國

徐天寶向唐紹儀行禮,「唐大人學貫中西,乃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晚輩敬佩無比~!」

唐紹儀也笑著回禮

袁世凱指著最後一個圓臉八字胡的,說道︰「這位是段芝貴段大人~!」

段芝貴,字香岩,安徽省合肥人,1869年生。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留校任教習,後任職于淮軍,1905年起任第三鎮統制官

「段大人~」徐天寶向段芝貴行禮,本來徐天寶也想說兩句吹捧的話,可段芝貴除了善于給上司物色美女之外,實在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優點了,于是徐天寶只能含糊地說道︰「久仰久仰~!」

段芝貴也是禮貌地還禮

袁世凱指著徐天寶,說道︰「諸位大人,此子便是炮轟紅毛的徐天寶徐振華了~」

徐世昌笑道︰「果然後生可畏~」

唐紹儀說道︰「我也常與洋人交涉,一直也都想以夷制夷,你是設法惹得美德等國對荷蘭施加壓力的呢?」

徐天寶正要說話,袁世凱輕咳一聲,徐天寶只能作罷

袁世凱說道︰「再過幾天,諸位就要到東北上任了。東北乃我大清龍興之地,可最近幾年一直不太平。諸位到任之後,一定要多加用心。」

段芝貴諂媚地笑道︰「卑職駑鈍!」

袁世凱說道︰「我在朝鮮時就與日本人打交道,日本人狼子野心,覬覦我大清疆土,這次與俄人交戰,就是為了侵佔東北,所以,這次諸位前去東北赴任,一定要提防日本人。」

朱家寶問道︰「那麼我等應該如何行事呢?」

袁世凱說道︰「要對付日本人,唯有聯合英美等國,牽制日本。」

其實袁世凱的外交思維中,日本始終是中國的頭號敵人。早在袁世凱駐節朝鮮時,就曾留下以一人抗一國的說法。1882年9月,朝鮮統治集團中的大院君派為和閔妃集團爭奪政治權力,發動了壬午事變。大院君派素來主張「攘夷排日」,所以在事變的過程中發生了殺害日本人、攻擊日本使館的行為,日本大使花房義質被迫出走仁川濟物浦,乘英艦回國,日本即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兵到朝鮮問罪,借機擴大侵略。為阻止日本人「借事居功問罪,得肆要挾之謀」,清政府決定派丁汝昌、馬建忠等人入朝相機處理,同時調派吳長慶率慶軍六營前往彈壓。在馬建忠等人的策劃下,吳長慶帶領當時任慶軍營務處會辦的袁世凱等人用計拘禁了大院君,並送往國內軟禁,從而消除了日本人借機干涉的口實。

在這次行動中,袁世凱因為嚴于治軍、表現勇敢,得到了吳長慶等人的賞識。吳長慶向清政府保舉袁世凱,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袁也因此被擢升為同知,並賞戴花翎。隨後被聘請編練朝鮮新軍,其主要目的就是防範日本,形成了中日兩國在朝鮮軍事改革中的競爭與對立。在吳長慶被調回國後,袁世凱實際上掌握了駐朝清軍的領導權,他大力扶植朝鮮統治階層內部較為親中的事大黨,壓制相對親!日並得到日本人支持的開化黨。

為抵制日本對朝鮮的經濟滲透,袁世凱積極發展中國在朝鮮的經濟力量。他集中力量擴充華商在漢城與仁川的商務,采取了增建華商會館、擴充租界以及盡力招徠華商等措施,因而中國在朝鮮的商務及中朝之間的貿易往來發展迅速。

不過,初次和日本人交手,袁世凱對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的發展狀況並沒有清楚地認識。在他看來,日本不過是個島國,根本無法和中國抗衡,所以言談之間也經常顯示出對其實力的不以為然。他曾說:「日人之兵正弱于陸戰,我今日所部各軍,可盡日人所來知多少盡殺之,特有所未必耳,各洋可畏者惟俄,他不足慮也。貴邦陸通中邦,只守一面水陸,易事耳。」同時,他還與國內張謇、張佩綸等人所主張的「東征論」相互應和,不贊同李鴻章等人的對日讓步政策,認為蕞爾三島決不是中國的對手,主張示之以兵威,甚至討伐日本。很明顯,這些言論雖然表現了一種積極的對日態度,卻並不是建立在對日本正確認識上的判斷,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天朝上國」的意識中

甲午戰爭中,中國竟然被日本這樣的蕞爾島國打敗,這給中國的思想界和士大夫階層造成極大的震動,日本也由過去輕視的對象轉變為許多人心目中學習的榜樣,袁世凱對日本的認識也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同時,由于過去十幾年在朝鮮的直接交手,他的認識又要比一般人更為深刻。甲午戰後,袁世凱上書軍機大臣李鴻藻、翁同和等人,鼓吹變法革新,認為「日本變法,雄稱東亞,緬、越守舊,漸就澌減,近世之效,彰彰甚明」,「然目今中國形勢,舍自強不足以圖存,舍變法不足以自強」。對照戰前他對日本的看法,簡直判若兩人不過,在袁世凱看來,變法的當務之急是模仿西方的營章操典整頓軍隊,編練新軍,「而日本兵之取則歐洲,其兵書纂述宏富,文字相近,易于譯錄」,是模仿學習的最好對象。因此他在編練新軍的過程中主要是向日本學習。袁世凱所編練的北洋新軍的體制和操練方法都主要仿照日本軍制。從1896年起,袁世凱派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的孫傳芳等一批軍官赴日本學習軍事,此後相繼派出大量軍官赴日本留學。此外,他還聘請了大批日本顧問和教習,如立花小一郎、板西利八郎等。在直隸總督任內,袁世凱在直隸地區推行「新政」,在當時頗負盛名,其中許多措施是以日本為藍本。

這一時期,是袁世凱與日本的蜜月期,日本甚至對他寄予厚望。「日本外交官和軍人都把他視為獨一無二的朋友」,在他們看來,「在當今中國沒有比袁更高明的人才,中國的政府今後必定歸他掌管,因此,現在如擁護他的立場,他則必定感恩戴德,更加采取親!日主義。如他喪失其地位,親!日精神就會消失,我們的對華外交將陷入長期的黑暗之中」。

日俄戰爭以後,由于日本的勢力逐步滲透到東北地區,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安全和主權,袁世凱改變了原來的聯俄制日的態度,采取聯英美制日俄的政策,在東北地區引入英美等國的投資對抗日俄。

于是,便有了這次袁府內廳的酒席,徐天寶略感奇怪,自己是熱河都統,所管轄的範圍不在東三省,為什麼袁世凱也要叫自己來。

袁世凱似乎看出了徐天寶的疑惑,便說道︰「振華,雖然熱河不在東北之列,但是和奉天毗鄰。少川(唐紹儀)雖善辦洋務,但是興辦實業非他所長,所以我希望振華你能與少川攜手,一同為國效力。」

徐天寶拱了拱手,「能幫得上唐大人的忙,那是我的榮幸,但是我以為聯合英美以抵制日俄,不若聯合德美~!」

袁世凱說道︰「記得之前你有提過,可是英國畢竟是最強大的國家~~~沒有英國的參與,恐怕~!」

徐天寶心里不禁苦笑,晚清高官們的視野居然如此狹隘和無知。袁世凱也算和洋人打交道比較多的人,居然也會說出這樣的昏話。徐天寶只得耐著性子說道︰「其實,西洋列強矛盾重重,如今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英國與德國的競爭。事情是這樣的~~~」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作為世界上頭號的殖民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和其它列強發生沖突。其中,英俄在亞洲,英法在非洲,爭奪尤其激烈。由于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後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國又成了它的主要競爭者,英德矛盾終于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發展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從普法戰爭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國打敗了法國,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後,開始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的競爭者;1883至1885年間,德國奪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後,又開始成為國際殖民地舞台的一個新的競爭者。英國清楚地認識到德國已作為一個新興強國在歐洲興起,並且懷有問鼎歐洲的野心。但是英國對于德國的挑戰並不感到特別擔心。因為當時這種競爭尚未嚴重威脅英國。在英國某些政治家看來,德國的勃興還有助于抑制法俄兩國的霸權,使英國在亞洲對俄國和在非洲對法國的斗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因此,這時英德之間一般沒有發生嚴重沖突,甚至有時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斗爭中互相支持。

九十年代以後,德國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德國無論在貿易問題上,還是在殖民地問題上,都開始成為英國強有力的競爭者。

英德矛盾在經濟上的表現主要是貿易競爭。德國依靠采用新的技術和壓低工人的工資,生產出價廉物美的商品,沖破其它國家的關稅壁壘進行傾銷。1880年至1890年間,德國輸出額由三十億零九千萬馬克增至三十四億馬克,即大約增加10%;而在以後的十年內,出口額增至四十六億一千一百萬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工業產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國外市場銷售的。德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只佔9.7%,到1913年,則上升為12.6%,僅次于英國,居第二位。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上日益排擠英國商品。1913年,德國對歐洲各國的貿易佔德國出口的75%,進口的54%。英國對于德國強大的競爭能力,不僅感到驚訝,而且簡直是驚惶失措了。

在殖民地方面,德國也成為英國最危險的競爭者。德國因為發展較遲,八十年代才開始奪取殖民地,至1914年,總共奪取了二百九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不及英國的十一分之一。對此,德國帝國主義是不甘心的,十九世紀末就公開叫嚷︰「德國人已經看夠了別人在分食那個甜包子。」德國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可是,世界已經瓜分完畢了,德國到那里去奪取「地盤」呢?當然,只能是從別的帝國主義國家手里去搶,其矛頭又首先對準英國。于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雖然這時英俄和英法的矛盾仍很尖銳,可是英國同德國的斗爭也同時開展了。

德國同英國爭霸的一個重要行動是決定修築「三B鐵路」,這條鐵路線從德國首都柏林開始,通過奧匈帝國及其控制下的巴爾干地區抵達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然後渡過海峽,取道安卡拉直達巴格達。1888年,由奧匈帝國至伊斯坦布爾的鐵路干線竣工。同年,德國從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鐵路租讓權。1892年安卡拉鐵路竣工。接著,德國又與土耳其談妥修建至巴格達的鐵路租讓權。這個以「三B」計劃馳名于世的鐵路干線建成之後,德國的侵略勢力將伸向亞洲,直達波斯灣畔,威脅著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圈。英國極力破壞巴格達鐵路計劃的實現,加深了兩國的矛盾。

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國也和英國發生沖突。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當中,德國想沿赤道兩旁向外擴張,從西南非和東非斜斷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英國則想從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縱貫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並且計劃修建由開普敦至開羅,再連通至加爾各答的鐵路,把英屬的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這就是英國的所謂「三C計劃」但是,德國搶先于1890年佔領坦噶尼喀,擋住了英國的去路;當英國企圖經過比屬剛果修築鐵路時,德國又壓迫比利時拒絕讓英國鐵路過境,破壞了英國修建縱貫非洲鐵路線的計劃。德國還極力破壞英國在非洲南部的擴張,最明顯的表現是支持布爾人抵抗英國。1896年,布爾人粉碎了英國南非公司經理詹森所組織的偷襲,德皇威廉二世特地發出示威性的賀電,並給布爾人以軍事物資的援助。以後英國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誘餌,于1898年9月26日與德國簽訂條約,德國才沒有卷入英布戰爭。

還軍事方面,德國加緊擴充海軍,準備與英國爭奪海洋霸權,1898年,德國帝國議會通過海軍法案。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說︰「德國的未來在海上」,「三叉戟(海洋霸權的標志)一定要掌握在我們手里。」

听徐天寶一番分析,在場的人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譚一樣驚奇。唐紹儀感慨道︰「振華,你說的都是真的嗎?我與洋人打了多年交道,也沒有發現這樣的事情~」

徐天寶笑道︰「那是因為我國辦外交,都是遇事才交涉,而且對于歐洲各國的了解也流于表面。我國駐歐洲各國的大使只是起到了傳話人的作用,但是歐洲各國的派駐我國的人員,還常常混有間諜,刺探、收買、賄賂~不一而足~所以我國對西洋人一無所知,而洋人卻對我國了如指掌~~!」

袁世凱是人精,屬于一點就通的人,一直以來,朝廷對德國是情有獨鐘的,袁世凱笑問︰「那麼~振華,你覺得德國皇帝會樂意與我國聯手嗎?」

徐天寶說道︰「我與德國人打了多年交道,德國皇帝對這個建議絕對有興趣~!」

袁世凱笑笑,「我國駐德國公使孫寶琦是我的親家,他家的五小姐嫁給了我的七子袁克齊,我的六女兒篆楨又嫁給了孫寶琦的一個佷子為妻。幕韓(孫寶琦)與我還是換帖把兄弟,說起話來投機得很。我可以讓他給德國皇帝一些暗示~~」

徐天寶說道︰「孫大人大可以這麼對德國皇帝說︰歐洲最強國為德國,亞洲最大國為中國,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國美國成立三角同盟,對世界和平必有偉大貢獻。中國盡管積貧積弱,但畢竟是一個地大人多的大國,各國在考慮世界格局時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唐紹儀听了這話,也是點了點頭

這一次在袁世凱府邸的秘密會議,後世歷史書上稱之為「第二次北京密議」,密議結束的當晚,袁世凱就向柏林的孫寶琦發去密電。

接到密電的孫寶琦立刻向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傳達了大清國的意願。威廉二世對這個結盟的計劃果然很感興趣,他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頻繁交流,探討建立聯盟事宜。羅斯福也察覺到新崛起的日本是美國潛在的威脅,而且覺得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給美國資本進入中國東北設置壁壘是一種背信棄義的行為,因此對中德美三國同盟也很干興趣。為此,威廉二世秘密會見出使德國的中國公使孫寶琦,告訴他德國和美國都樂意通過中德美聯合,壓倒英日同盟。

歷史上的中美德三國同盟是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首先提出的,當時中國的慈禧太後和美國總統羅斯福都很感興趣,但是由于中國自身保密意識差,以及日本的阻撓,這項險些改變世界歷史的大計劃夭折了。

這次,徐天寶主動提出這個建議,心里卻還是有些沒底,畢竟歷史大車輪的力量是很大的,自己這顆小石子能不能改變它的走向呢?

仁壽殿內,慈禧的聲音愈發顯得蒼老和無力,但是,她的頭腦此刻還是清醒的

大殿上,奕劻、袁世凱、徐天寶、唐紹儀跪了一地,徐天寶只是自我安慰道︰「我是在跪死人。」

慈禧听了奕劻和袁世凱的奏報之後,慢慢吞吞地說道︰「是啊,憑什麼就許他洋人八國聯軍合起伙兒來欺負我大清,我大清就不能結交友邦,以夷制夷?」

「老佛爺聖明!」袁世凱帶頭高呼

「只是~」慈禧頓了頓,說道︰「這事兒可不能讓那桐知道,這個小兔崽子~~和日本人走得太近。」

那桐,全名葉赫那拉#那桐,字琴軒,一字鳳,葉赫那拉氏,滿洲瓖黃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清末光緒、宣統年間先後充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等,並兼任過京師步軍統領和管理工巡局事務。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與聯軍議和。《辛丑條約》後,任專使赴日本道歉。那桐于光緒十一年(1889年)考中舉人,由戶部主事力保為四品京堂,授鴻臚寺卿,後來又遷為內閣學士。從1900年開始兼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理藩院侍郎。義和團運動期間,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那桐被任命為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參與簽訂《辛丑條約》的談判。1901年因日本使館書記官杉杉彬被殺,以戶部右侍郎的身份,賞加頭品頂戴,出使日本「道歉」。翌年再奉派為赴日觀博覽會大臣,其間,率隨員考察了日本的警政、路政;後來那桐主管京師工巡局,在開闢新式馬路、興建東安市場方面,多借鑒日本的經驗。1903年擢為戶部尚書,不久調外務部充會辦大臣,兼領步軍統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九門提督」),管工巡局事。1905年晉升體仁閣大學士。

「哎~」慈禧嘆了一口氣,說道︰「好不容易咱們滿人里也出了個才子,可~~這麼叫人不省心。」那桐此人雖然有才學,可卻是個徹頭徹尾的紈褲子弟,早在庚子後作為赴日謝罪專使時,就被日本安排的聲色所迷,成了朝中親貴中有名的親!日派。要是讓他知道大清有意聯合德國、美國,對抗日本,那還了得?

徐天寶說道︰「此時關系我大清國勢,還請老佛爺下嚴旨,膽敢泄露者,殺無赦,株連九族。」

慈禧雖然沒有點頭,但是卻說道︰「是啊,誰要多嘴多舌,我就讓他一輩子說不了話~!」說罷,慈禧眯眼看著徐天寶,問道︰「天寶啊,你這麼還沒去赴任吶?」

徐天寶低頭答道︰「回老佛爺的話,後天就上路~!」

慈禧笑笑,說道︰「這世上西洋人雖多,但是最不讓我省心的就是俄國人和日本人。日本人打東北的主意,俄國人就打蒙古的主意,這事上你得多費心吶!」

「臣一定全力以赴,以報老佛爺的聖恩。」徐天寶說道

慈禧說道︰「蒙古那面,你也要多多照應。」

「~!」徐天寶又是一低頭,「臣到任之後,立刻勵兵秣馬,把刀磨快,誰敢打大清疆土的主意,我就打他腦袋的主意。」

「呵呵呵~~~!」慈禧一陣輕笑,「到底是年輕人,說話都透著勁道。慶親王,熱河那邊,有多少兵馬?」

奕劻答道︰「只有毅軍米振標一部,大約3000人。」

慈禧一皺眉頭,「3000人?還是毅軍?」

「回老佛爺的話,確是如此~!」奕劻答道

慈禧說道︰「袁世凱在小站練新軍六鎮,人數不老少,有7萬?可我大清疆土廣闊,這點兵還是嫌少啊!」

「老佛爺聖明!」奕劻大聲喊道

袁世凱心里卻覺得怪怪的

慈禧問道︰「天寶啊,你覺得要鎮住蒙古,得多少兵啊?」

徐天寶抬頭答道︰「以新軍為例子的話,至少六個鎮,也就是七萬兩千人。」

慈禧猛地一張眼,「什麼?」

奕劻、袁世凱、唐紹儀也大驚失色

徐天寶朗聲說道︰「回老佛爺的話,東清鐵路地位重要,大清清楚,俄國方面也清楚,因此俄國人組建了大量的護路軍。日俄戰爭俄國失敗後,俄軍勢力縮回到了北滿,為了鞏固在北滿地統治,為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專門批準了《外阿穆爾軍區條例》,重新擬定護路軍新編制。根據編制,全外阿穆爾軍區共設54個步兵連,42個哥薩克騎兵連,4個炮兵連和25個教導隊,編成12個支隊,3個旅。而按照《樸茨茅斯條約》每公里15名護路軍的規定,在北滿2800公里地鐵路線上可部署42000名護路軍。以上3個旅地護路軍雖然已足夠龐大,但並未達到條約定額,還可增加13000人。而俄國方面一直借口「日本大大超過了這個數字」一直籌劃著要增兵。除護路軍以外,沙皇政府將日俄戰爭失利後從南滿地區撤出的軍隊全部部署在遠東,赤塔、伯力、海參崴等處都屯有重兵,其中伯力屯兵10萬,海參崴屯兵8萬。..這些駐軍和外阿穆爾軍區駐軍互相呼應,形成統一的軍事體系,控制著中國北滿和俄蒙邊界。」

李蓮英喝斥道︰「大膽徐天寶,妖言惑眾。」

徐天寶坦然道︰「臣只是據實以對~不敢有絲毫欺瞞。

慈禧、奕劻、袁世凱等人也嚇了一跳,知道俄國人駐軍眾多,虎視眈眈,沒想到部署這麼多。

徐天寶又說道︰「據微臣所知日俄戰爭時之後,俄國內閣就曾舉行特別會議討論對北滿的戰略問題。俄國急進派在會上直截了當地提出了吞並北滿問題。陸軍大臣蘇哈姆林諾夫當時曾急不可待地宣稱目前是我們依照與日本所訂的協定兼並北滿最為有利地時機。主張立即吞並北滿,幸好其他內閣成員考慮到立即吞並可能會引起美、英的反對,主張當前暫不急于采取吞並地步驟。但是會議還是留了個尾巴,認為目前兼並北滿是危險的。但事態地發展會迫使俄國采取這樣的步驟。因此,必須全力維護我們在滿洲的既定利益,以便在未來時刻實現合並的最終目的。」

啪的一聲

慈禧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怒道︰「欺人太盛,東北乃我大清龍興之地,俄國人竟然厚顏無恥地把東北當做自己的東西一樣所以指使?」

眾人趕緊低頭下拜,「老佛爺息怒!」

慈禧卻是一番怒不可遏的樣子,「練兵,一定要練兵,否則我有什麼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奕劻說道︰「老佛爺還請三思,袁大人在小站練兵六鎮,耗時近十年,耗銀更是數以千萬計。如今要再練六鎮,恐怕是遠水不解近渴呀!」

袁世凱也趕緊說道︰「此事茲事體大,還請老佛爺三思!」

慈禧似乎也冷靜了下來,想了想之後,說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這樣~~天寶啊,你就練三鎮新兵,那筆南洋義民孝敬的五十萬兩銀子我統統賞你了,能練多少兵就練多少兵。不夠的,你自己想辦法!」

「臣遵旨!」徐天寶納頭就拜

慈禧點了點頭,擺了擺手,「哀家乏了,慶王留下,其他人先跪安」

等眾人走遠了,奕劻笑道︰「老佛爺,這次在徐天寶身上下的寶也太多了?」

慈禧笑了笑,說道︰「如今大清各個地方的兵就只有北洋最強,而北洋六鎮又都正在袁世凱手里捏著,張之洞、劉坤一之輩都老了,我不得不防啊~~」

奕劻又恭恭敬敬地慈禧磕了一個頭,「老佛爺聖明!」

奕劻又說道︰「可是老佛爺是不是栽培徐天寶有些過了,萬一他變成又一個袁世凱,如之奈何?」

慈禧微微一笑,輕柔了一下有些下垂的眼皮,「漢人嘛,若是能齊心,那咱們滿人當年就入不了關了,更何況如今吶?」

奕劻又是磕了一個頭,「老佛爺聖明!」

不過,慈禧卻板起臉來,說道︰「我是個七十多的老婆子了,大事小事還都要我操心,你們這些後輩就不能自己多幾個心眼兒嗎?」

「老佛爺責備的是!」奕劻又是磕頭

慈禧有些惱了,「磕頭,你就知道磕頭!跪安!」說罷慈禧一擺手,幾個小太監趕緊過來一起將她攙扶起來,送入內宮

「奴才恭送老佛爺~~」奕劻大聲呼喊

等慈禧走遠,奕劻才喃喃道︰「自己多個心眼兒嘛?嗯~~~」奕劻點了點頭,「宮保啊,別怪我啊,誰讓你是漢人吶~~!」

◆◆◆◆◆◆

且說徐天寶跟著袁世凱走出紫禁城,袁世凱就問徐天寶︰「振華,你可有家室?」

徐天寶搖了搖頭,「不曾婚配~!」

袁世凱笑道︰「听說你也二十有六了,怎麼還沒婚配呢?」笑罷,又自言自語道︰「也是,如此年少有才,一定是眼光獨到,尋常女子一定是配不上的。」

徐天寶笑道︰「袁大人取笑了,只是之前忙著經商,無心用之罷了!」

「哦~~」袁世凱笑道︰「這事包在我身上,京城大家閨秀如雲,包你能覓得佳偶良伴。」

徐天寶只是笑笑

這時,一個侍衛快步跑來,後面還跟著一個青衣太監,那侍衛向袁世凱和徐天寶打千行禮,隨即說道︰「徐大人,宮里又有旨意,請徐大人跪接。」

徐天寶心想又有什麼事情?不過想歸想,卻只能當場跪接聖旨

結果傳旨的小太監拂塵一抖,說道︰「傳老佛爺口諭,賜徐天寶在熱河設立練兵處,兼任熱河練兵大臣一職,即可去陸軍部交割簽押,即日上任。欽此。」

「老佛爺萬歲萬萬歲~!」徐天寶大喜過望,高呼萬歲,而袁世凱的眼角卻抽動了一下

大清原來沒有陸軍部,只有兵部。1885年,清朝創辦了海軍衙門,總理海軍事務。「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後,清政府撤消了已無海軍的海軍衙門。1901年之後,清政府實行「新政」,將兵部、練兵處、太僕寺合並為陸軍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設練兵處,置總理親王一人,會辦、襄辦、提調各一人,分軍政、軍令、軍學三司。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為陸軍部,將練兵處、太僕寺並入;初設時並領軍諮處、海軍處,旋即分出。部以尚書、侍郎為主官。部內設承政、參議二廳,有左右丞、參議、諮議官、檢察官、正副從事官;軍衡、軍乘、軍計、軍實、軍制、軍需、軍學、軍醫、軍法、軍牧十司,各司人員有職有官,職指司長、科長、科員、承發官、譯員、繪圖員等,官指郎中、員外郎、主事、筆貼式、正副參領、正副軍校等,以官分任各職。

1906年,在拆除了和親王府和承公府後,以慈禧修建頤和園之海軍經費余款,興建了東、西兩組洋式磚木結構群,西部為陸軍部,東部為陸軍部所屬的貴冑學堂。清宣統元年重建海軍,于是將貴冑學堂撤消,此處即成為海軍部。

陸軍部建築由中國建築師沈琪設計,1907年建成。中間的主為歐洲古典式灰磚,前後面三間門,中部門廳以上三層,兩側及翼均為二層,外檐為聯拱柱廊。體滿布精細的磚雕花飾,門窗、天花、地板和護壁板全用優質木材精雕細作,華麗壯觀,表現出歐洲折中主義風格。主的東、西、北面各有一座房,形成一組群。在這組群的東西兩邊各有一組風格相同的建築。大門在主前,朝南,面闊五間,灰筒瓦懸山大脊頂,中間三間開門的中國木構建築形式,東西山牆外露七架梁。門前有3米多高石獅一對,隔街對面有一座懸山頂磚雕大影壁。

與孱弱的大清軍事實力相比,大清的陸軍部辦公倒是十分氣派。按照大清官制,陸軍部設有滿尚書和漢尚書各一人,陸軍部滿尚書名叫清銳,其實是個蒙古人,且一直沒有到任。實際行使尚書職權的是漢尚書呂海寰。

呂海寰是清末著名外交家,歷任駐德國、荷蘭兩國公使,工部尚書、欽差商約大臣、兵部尚書、外部尚書、督辦津浦鐵路大臣等職、除此之外,呂海寰還是中國紅十字會創始人,日俄戰爭期間,呂海寰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此為中國紅十字會之始。該會屬慈善性質,由中、英、美、德、法五個中立國合辦,直接目的在于救護日俄交戰雙方傷兵及東北戰地難民出境醫治。日俄戰爭兩年間,共救護46.7萬余人出境。光緒帝曾發上諭,「頒發內銀十萬兩」作經費,以為褒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也就是今年,「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改名為「大清紅十字會」,呂海寰任會長。次年,呂海寰為中外總董等辦事人員制發了分金銀銅三等的雙龍紅十字佩章和憑照。

徐天寶見呂海寰到沒有花費門包,今年65歲的呂海寰胡子頭發都發白了,但是精神卻十分好。

寒暄幾句之後,呂海寰拿出幾份公文讓徐天寶簽字,然後又把一張名單推到了徐天寶面前,「徐大人,這是在陸軍部登記在冊的將弁花名冊,上面特許你挑選,隨你去熱河練兵。」

徐天寶初時很興奮,但是拿過名單一看,心里倒是一驚,即使作為一個不算太合格的軍迷來講,徐天寶能看出來這份名單上大部分是袁世凱的北洋系親信。上面上自己從這里面挑人,不是擺明了要自己挖袁世凱的牆角嗎?雖然自己很想挖袁世凱的牆角,但此時袁世凱的北洋系已經成形,自己資歷又淺,哪里會是袁世凱的對手?

算了,反正清末民初那些軍閥們現在有好多還只是中下級軍官,不如從他們身上入手

主意打定徐天寶便開始在名單里找了起來,首先是西北軍,西北軍中有五虎將即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鐘麟、劉郁芬這五名悍將。另外是十三太保中的韓多喜

張之江,字紫 ,河北鹽山人。東三省講武堂畢業。和馮玉祥是老相識。眼下兩人都在第一混成協、第20鎮共事,駐扎遼寧新民府,馮任步兵營連長、營長,張任騎兵營排長,張還參加了馮玉祥任會長的反清秘密組織武學研究會。

李鳴鐘,字曉東,河南沈邱人。馮玉祥前期兩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鳴鐘與馮玉祥在第一混成協時就相識。

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人。1906年末,宋哲元考入北洋陸軍第六鎮隨營武備學堂,並于第六鎮第十一協第二十二標第二營補名額,當一個學兵

鹿鐘麟,字瑞伯,河北定縣人,去年開始,在第一混成協當學兵。

劉郁芬,字蘭江,河北清苑人。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第一混成協當下級軍官。

韓多峰,字秀岩,1907年開始在清朝北洋陸軍當兵。

接下來是奉系軍閥,其中有郭松齡、韓麟春、李景林、姜登選、楊宇霆

郭松齡,字茂宸,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1905年就讀于奉天陸軍速成學堂,次年進永平府北洋陸軍第二鎮隨營學堂,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見習期滿後,眼下正在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于排長)

韓麟春,字芳宸(又作芳辰),奉天遼陽縣人。1904年考取北京「練兵處」,送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六期炮兵科畢業,此刻任清政府陸軍部軍械科科員

李景林,字芳宸,近代武術大師兼軍事將領,武當劍術傳人,,人稱「武當劍仙」。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姜登選,字超六,河北省南宮市陳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學習軍事,畢業于振武士官學校,畢業後在黑龍江任職

楊宇霆,字鄰葛,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眼下是個連長。

徐天寶在他們的名字上都打了一個鉤,呂海寰把名單拿過來,只是隨便地瞄了一眼,便大筆一揮,蓋上官印。呂海寰問道︰「听說徐大人即日就要上任,那就有陸軍部發公文,讓這些人統統到承德府向徐天寶點卯報道。」

徐天寶打了一拱,笑道︰「有勞呂大人。多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中華1903最新章節 | 新中華1903全文閱讀 | 新中華1903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