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1903 69租地

作者 ︰ 小柯

「結束北洋煙草?」徐天寶眼楮一亮

周學熙點了點頭,神情有些黯然,擠出一些笑容,「農務局管轄的營田十傾,煙絲機2台,卷煙機3台,雇工49人,全部作價~這個數。」周學熙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萬?」徐天寶問道

「三萬。」周學熙搖了搖頭

徐天寶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三萬兩?在徐天寶看來,光是那些熟練的制煙工人就值三萬兩,更何況是那些種植煙草的良田和購自日本的制煙機器。

不過徐天寶的臉上依舊默然,他說道︰「那麼草民敢問大人,如果草民接手北洋煙草,北洋煙草所享受的與英美煙草公司一樣的稅收優惠呢??」

周學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卻沒有馬上說話。周學熙知道,眼下,朝廷里正有一股力量在運作,這股力量的目標就是實行煙草專賣制度。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意、俄、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清政府被迫多次割地賠款,嚴重影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而龐大的開支,使國庫極度空虛。清政府急于尋找新的財源以彌補財政不足。根據當時的情況,提高煙草稅收為最佳選擇。然而卷煙工業在國外異軍突起,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為攫取高額利潤,開始向中國大量輸出卷煙,僅光緒二十五年(1899)從上海一地輸入的卷煙就達70余種,價值70多萬海關兩。同時,外國資本紛紛利用中國廉價煙葉和勞動力,建立卷煙廠,在很短時間內,控制中國煙葉主產區的收購,中國的煙草市場基本為外國資本所壟斷。針對此種情況,如何杜塞漏卮,提高煙草稅收,被提到清政府的議事日程。

當時,一些受西方和日本煙草專賣理論影響的洋務派人物,先後提出效仿外國實踐經驗在中國實施煙草專賣。曾任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參贊的熊希齡,對外國實行專賣增加財政收入的制度留有深刻印象。

在地方實力派中,盛宣懷也提出對煙草「擬請奏明先設專賣局,全歸官辦」,並擬煙草專賣三則辦法九條︰

第一則進口煙草辦法。除中國朝廷外,無論何人不得將煙草運進中國口岸,非營商販運攜帶煙草進口者限定數量。進口煙草由官辦專賣局購收,無論何人不能直接行銷。

第二則洋商在各口岸制造煙辦法。將各口岸洋商、華商煙草制造廠,統由中國朝廷購回,以為官辦。

第三則內地煙草專賣辦法。(1)劃分區域,設立專賣局,收買煙葉及發售卷煙。(2)劃分煙草種植適宜區域,種植煙葉必須立簿登明,悉歸專賣局收買,不準售與他人。(3)確認煙草制造人及零售人,頒發官照。所有制造原料及零售卷煙統由專賣局發給詳細憑單,粘貼印花。查有非專賣局之物,一概沒收處罰。(4)所種煙葉和所產卷煙,必須全部售與專賣局,不得自行銷售。(5)除經認定煙葉、卷煙生產和零售人執有官照外,不得經銷和私藏一切煙草。如違,沒收處罰。(6)凡是與外商煙廠有合同的商店,由專賣局頒發零售執照,取消與外商合同。(7)進口卷煙應按千支納稅,不得按煙絲百斤交納(8)進口卷煙按每千支征銀五錢納稅,內地稅厘仍舊照納。(9)專賣局應與各地商會聯合辦理。

雖然周學熙是袁世凱的幕僚,與盛宣懷不是一路人,但是在對于實行煙草專賣,以充盈國庫一事上,二人的意見倒是一致的。北洋煙草公司的產品,由于產量低,所佔市場份額小,而且又是官辦企業,所以減免稅收也就減免。如今若是徐天寶接手了北洋煙草,依舊減免稅收的話,那何談煙草專賣?何談充盈國庫?

周學熙沉吟了片刻之後,說道︰「徐老板,這事本官不能一言而定,需要北洋大臣定奪。」

「袁大人?」徐天寶明知故問

周學熙點了點頭,又伸手模向茶幾上的茶杯

徐天寶見狀,立刻起身說道︰「周大人公務繁忙,草民不敢久擾,草民告退。」

「不送。」周學熙頭也不抬

離了縣衙,徐天寶便雇了馬車,風塵僕僕地趕往赤峰,雖然元寶山資源豐富,地處口外,山高皇帝遠。可是交通不便,通信落後,每次往返都要花費大量時間,這讓徐天寶很是郁悶,徐天寶甚至動了把工廠搬遷到別處的想法。

等徐天寶回到了元寶山的廠里,看到規模龐大的廠房和廠區,一股小富即安的惰性又發作起來。

就在徐天寶去上海的這段時間里,利用空地建立起來的小農場已經初具規模。和許多剛剛建成的農場一樣,這個初建的小農場還很粗糙。豬舍里,共養有小豬仔約一百頭,都是剛放進豬舍不久。赤峰一帶,養羊多,養豬少,買這些小豬仔的時候,費了廠里人一番功夫。豬舍旁的池塘邊養著幾千尾魚苗,再旁邊的雞窩鴨棚里還養有雞鴨千只,雞苗鴨苗買來時一只約銀一分,雞鴨長成後,保守估計每年可為廠區的食堂提供雞蛋鴨蛋上萬枚。而且徐天寶養這些雞鴨還有一個打算,此時的草原常有蝗災,蝗蟲來時,如要靠人工去驅趕的話,不知要趕到什麼時候,如果驅使雞鴨去消滅這些蝗蟲,那是大大得利。雞鴨是蝗蟲的天敵,吃起蝗蟲來不是人力可以比的。

放眼眺望,只見農場邊緣處綠樹搖曳,綠草如茵,美景盡收眼底。種著紫花苜蓿和蕪菁的地里,已經開始冒出綠芽,一片生機盎然。等這些長成後,都是羊兒的美食。

負責管理這片農場的人叫範德寶,原籍山東,祖輩闖關東去了東北。經過幾代人的辛苦耕耘,積攢了一份家業。範德寶家里有良田近百畝,有馬、有牛,還有大車,雇著十幾個幫工,也算是一個富戶。可日俄戰爭一起,俄軍、日軍還有他們雇佣的山賊、馬賊、土匪,象走馬燈一樣一遍遍地蹂躪著黑土地。範德寶的家產損失殆盡,無奈之下只能帶著妻兒逃難來了熱河。

範德寶原來是管後廚的,後來讓他兼管這個專門為後廚才開辦的農場。範德寶見東家來視察,不敢有怠慢,在前面引著路,帶著徐天寶把不大的農場看了一個遍。

「老範,你看這個農莊里出的糧食和雞鴨魚肉,夠我們廠里人吃的嗎?」徐天寶問道

範德寶是個憨實的人,他搖了搖頭,說道︰「按說光算雞鴨魚肉作為副食,勉強能做到頓頓見葷腥。可要指著它喂飽廠子里所有的嘴,那是差了老鼻子去了。」

「那現在每天要消耗多少米面?」徐天寶又問

範德寶從袖子里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個小算盤, 里啪啦地打了一下,又掐了掐手指,說道︰「每天少說七八百斤。」

「都從縣城里買?」徐天寶問

「對,都是祥記米鋪買。」範德寶點了點頭

「難怪當地人要說米都被我們買走了。」徐天寶微微皺眉,「若是我弄一片地,讓你管著種小麥、高粱什麼的,你能做得來?」

範德寶笑了,「如果這片地在百畝之內,我範德寶閉著眼楮也能把他管好咯。如果超過百畝,小的雖然還沒試過,不過小的有信心管好。」

◆◆◆◆◆◆◆

赤峰縣城和元寶山周圍適宜耕種的土地已經開墾的差不多了,這些熟地價格高且不說,地主還不願意出售,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向蒙古王爺們租地。

赤峰附近的土地歸蒙古族王爺貢桑諾爾布所有,貢桑諾爾布字樂亭,號夔庵,男,蒙古族,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生,系成吉思汗勛臣烏梁海濟拉瑪的後裔,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第十四代世襲札薩克多羅都稜郡王。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公元1898年),其父病故,翌年春貢桑諾爾布承襲了喀喇沁王的爵位,時年27歲。

貢桑諾爾布承襲王位後,立即革除其父時的一些秕政、舊制。解散了京戲班;取消了王府差役不準吃飽的限制;將旗民的差徭制改為定額負擔制;曾下令,不要把旗民分成貴賤等級,下級官員參見王爺不準自稱"包勒"(奴隸、奴才),改跪拜禮為鞠躬禮;同時訓令旗民,今後有3個兒子的人家,不準送2子去當喇嘛;現有的喇嘛,凡有違法劣跡行為者,一律令其還俗。

光緒二十七年春(公元1901年),高薪聘請軍事教官周春芳,把王府青年差役和護衛組成軍隊,保衛地方治安。

針對清朝對蒙古人實行羈糜政策,不興文化教育,崇信喇嘛寺廟,使蒙古人愚昧落後的情況,貢王于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自費興辦崇正學堂,招收旗民青少年免費上學。

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辦起守正武學堂,吸收旗內官員子弟30多人入學,聘請日本教官,按日本陸軍操典教學,培養初級軍官。是年冬,貢王未經清政府許可,私搭日輪東渡日本,參觀大板萬國博覽會,訪問陸軍參謀本部次長福島安正大將,與日本朝野名流接觸,參觀東京實踐女學。

清光緒三十年冬(公元1904年)貢桑諾爾布立即辦起了毓正女子學堂,由貢王福晉善坤親自主持校務,王府內的年輕侍女,官員的女兒,連貢王的妹妹七格格,均吸收入學。為辦好這些學校,貢王不惜重金,從日本聘請來女教師河原操子,教官伊藤柳太郎、吉原四郎,因旗內不通郵,信息閉塞,貢王就派人去圍場縣聯系,從克勒溝到喀喇沁王府,架設90華里的電話電報線路。從此,喀旗關閉幾千年的大門被打開。

公元1905年貢桑諾爾布辦起了工廠,織布、染色、生產肥皂、臘燭、絨氈、染料等。辦起百貨商店(三義洋行),除銷售本工廠生產的產品外,也販賣日用百貨,洋廣雜貨,旗內和附近縣旗民眾均來這里購物,喀旗王府日漸繁華,人稱「小北京」。

和這樣一位思想頗為新牌的王爺打交道,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中華1903最新章節 | 新中華1903全文閱讀 | 新中華1903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