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應龍九天 153集︰大禹治水平天下,商湯國運六百年

作者 ︰ 第二號馬甲

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于潮濕,禹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更新最快讀看看禹在治水時常遇到大山的阻攔,禹就組織萬民開山,但是人力有限效果不是很好,禹很是煩惱。此時大神雲華夫人就住在巫山,禹聞听雲華夫人有大神通便去向雲華夫人求助,雲華夫人見禹一心為民便讓侍女賜給禹召喚鬼神的法術,又讓她的手下神將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幫助禹斫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並賜給禹兩件寶物——開山斧和避水劍,開山斧用來開山引流,避水劍用來斬殺水中作亂的妖物。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一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一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一條從壺口山、雷首山一直開到太岳山;一條從砥柱山、析城山一直開到王屋山;一條從太行山、常山一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一條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一直開到太華山;一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冢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禹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

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

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渮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請記住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帝舜稱贊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楮。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听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為夏後,姓姒氏。人們將其尊稱為大禹。

大禹為了鞏固夏王朝,把全國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進行管理,還用首山之銅煉制了九個大鼎,用來作為九洲的象征。當時,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听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尸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大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儀狄造了些酒,大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儀狄很是不解,就問道︰「大王既然說酒的味道很好,那為什麼不讓所有的人都嘗到這種美味,反而要將它禁止呢?」大禹說道︰「就因為酒的味道抬醇美了,使人不覺得沉醉其中,讓人除了酒不會去想其它的事,後代一定會有因為酒而亡國的。」

禹繼帝位不久,就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在皋陶不幸死去以後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負責政務。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過江時,一條黃龍游來,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大禹仰天嘆息道︰「我受命于天。活著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們何必為這一條龍擔憂?」龍听到這一席話,搖搖尾巴,低下頭就不見了。大禹到達會稽,並在那里死去。把天下傳給益.

伯益當了人皇夏啟並不服氣,他勾結大臣奪取了伯益的皇位,並將伯益流放。伯益本是東夷人,他召集東夷部族率軍向啟殺來。而啟早有防備,經過一場大戰,打敗了伯益的軍隊。盡管啟打敗了伯益,但許多部族對他改變禪讓傳統的做法表示強烈的反對。

有一個部族首領叫做有扈氏,站出來反對夏啟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會議的決定,還位于伯益。于是,夏啟就和有扈氏在甘澤地方發生了戰斗。兩軍對壘,大戰開始前,夏啟激勵將士們說︰我要告訴大家,這個有扈氏對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來消滅他!因此你們要服從我的命令,奮力出擊,不可懈怠!夏啟訓話完畢,六軍兵士就揮舞刀槍,吶喊著沖向有扈氏的隊伍。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有扈氏被打敗了,有扈部落的成員被罰做奴隸。從此,夏啟的王位終于坐穩了。

後夏啟病死,將帝位傳于其子太康,再傳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扁、胤甲、孔甲、皋、發,再傳至桀。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婬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妹喜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關龍逢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而就在此時,夏朝的諸侯國商卻慢慢的強大起來了,當時商的首領叫湯,湯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並賄賂桀的親信,使湯獲釋歸商。

湯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名叫伊尹,湯差使他在廚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咸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乘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為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謀劃下,湯積極準備滅夏。

湯以仁厚收攬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然後喃喃自語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里來。」湯對他說︰「你太過分了吧,怎麼可以這樣網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就可以了。」農民依言照辦。湯祝告道︰「鳥兒啊,你們願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听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里來。」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贊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湯歷數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對不听他勸告者,就先後出兵攻滅。如葛、韋、顧等夏朝屬國,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湯越戰越強,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湯還遷都于毫,以此為前進的據點,準備最後攻滅夏朝。

湯還采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夏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兵征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湯和伊尹見天下人還沒有完全對桀失望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而桀竟然也原諒了商湯。

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湯和伊尹見時機成熟,就由湯召集部眾,出兵伐夏,在鳴條一舉攻滅了夏桀,將桀流放于南巢。至此夏啟建立的大夏王朝在夏桀的時候滅亡了,歷四百七十二年。

後諸侯大會,湯退而就諸侯之位。諸侯皆推湯為天子。于是湯始即位,都于亳。元年乙未,湯在位,除桀虐政,順民所喜,遠近歸之。因桀無道,大旱七年,成湯祈禱桑林,天降大雨。又以莊山之金鑄幣,救民之命。作樂「大濩」,濩者護也,言湯寬仁大德,能救護生民也。在位十三年而崩,壽百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洪荒之應龍九天最新章節 | 洪荒之應龍九天全文閱讀 | 洪荒之應龍九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