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妖精 外番 第03節 地質時代

作者 ︰ 琴鴻

*************地質時代************

46億年前地球形成。

以下是地質時代劃分和相關信息,信息並不完整詳細,請見諒。找來這些資料並不是想給大家上課,只因為《禁忌守護》將會引用這一章節內容,將有助于大家對照。

(一)隱生宙有太古代和元古代

(1)太古代(距今45~24億年之間,沒有國際性的劃分方案,有說是始于46億年前,也有始于50億年前的說法)35億年前生命出現,太古代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藍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

(2)元古代(距今24~5.7億年間,沒有國際性的劃分方案)藍藻和細菌開始繁盛。元古末期,無脊椎動物出現。

另,震旦紀(距今8~6億年間,即元古代晚期)出現了全球性的大冰期,稱為震旦紀大冰期,是地球發展史上的三大冰期之一。冰川最盛時覆蓋了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許多地區,有的地方冰層厚達千米,為生命大爆發提供了自然條件。

(二)顯生宙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古生代,有6個紀。

早古生代

寒武紀(距今5.7~5億年間,5.7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與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門類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突發性」開始繁榮。低等腕足類、古杯動物等發育。寒武紀有最具代表性的「埃迪卡拉海筆」化石。

奧陶紀(距今5~4.4億年間)藻類廣泛發育。海生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筆石、頭足類、腕足類、棘皮動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鱟類出現。發現可靠的四射珊瑚。鈣藻發育。地球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奧陶紀晚期到志留紀初期(距今4.6~4.4億年前),也有人認為可能延續至泥盆紀晚期(3.6億年前),第二次大冰期。

志留紀(4.4~4億年前)末期,果蕨類開始出現。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至晚期,原始魚類出現。

晚古生代

泥盆紀(4~3.5億年前)早期果蕨類繁榮,中期以後蕨類植物和原始果子植物出現。腕足類和珊瑚發育。原始菊石出現。昆蟲和原始兩棲類(迷齒類)最初發現。魚類發展。至晚期,無頜類趨于絕滅。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石炭紀(3.5~2.85億年前)真蕨、木本石松、蘆木、種子蕨、可達樹等大量繁榮。筆石衰亡。珊瑚、蜒類、腕足類很多。兩棲類進一步發展。爬行類出現。

二疊紀(2.85~2.3億年前)至晚期,木本石松、蘆木、種子蕨、可達樹等趨于衰落,果子植物如松柏類等開始發展。菊石、腕足類等繼續發展。本紀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葉蟲、蜒類絕滅。

晚古生代在岡瓦納古陸發生了大規模的冰川作用,大冰蓋分布于古南緯60°以內的今南非、阿根廷等地,該冰川作用期即地質歷史上的石炭——二疊紀大冰期,第三次大冰期,持續長達8000萬年。

[附錄一]︰古生代動物群以海生無脊椎動物中的三葉蟲、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最繁盛。在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相繼出現低等魚類、古兩棲類和古爬行類動物。魚類在泥盆紀達于全盛。石炭紀和二疊紀昆蟲和兩棲類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類為主。

[附錄二]︰二疊紀末期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第三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海蠍以及重要珊瑚類群全部消失。陸棲的單弓類群動物和許多爬行類群也滅絕了。

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于新生物種類,生態系統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類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滅絕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種類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沒有使生物演化進程產生如此重大的轉折。

[附錄三]古生代六紀的代表性生物

寒武紀︰藻類、海棉、腕足動物、海林檎、三葉蟲、

奧陶紀︰藻類、海棉、珊瑚、腕足動物、海林檎、海百合、海蕾、海星、三葉蟲、

志留紀︰藻類、海棉、珊瑚、腕足動物、海百合、海蕾、海星、三葉蟲、鸚鵡螺、

泥盆紀︰藻類、海棉、珊瑚、腕足動物、海林檎、海百合、海蕾、海星、三葉蟲、鱗木、鸚鵡螺、

石炭紀︰藻類、海棉、珊瑚、腕足動物、海林檎、海百合、海蕾、海星、三葉蟲、沙魚、鱗木、鸚鵡螺、

二疊紀︰藻類、海棉、珊瑚、海百合、三葉蟲、沙魚、鱗木、鸚鵡螺

(2)中生代,有3個紀

三疊紀(2.3~1.95億年前)果子植物進一步發展。腕足類減少。菊石和瓣鰓類發育。迷齒類絕跡。爬行類發展。哺乳類出現。

侏羅紀(1.95~1.37億年前)真蕨、蘇鐵、銀杏和松柏類等繁榮。箭石和菊石興盛。巨大的爬行類(恐龍)發展。鳥類出現。第四次物種滅絕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

白堊紀(1.37~0.67億年前)後期,被子植物大量發展。有孔蟲興盛。菊石和箭石漸趨絕跡。爬行類至後期急劇減少。第五次物種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50%生物滅絕,其中包括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

(3).新生代,有3個紀

古近紀(6700~2300萬年前間,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植物和動物逐漸接近現代。早第三紀大型有孔蟲(貨幣蟲類等)繁榮。 藻茂盛。哺乳類繁榮。

新近紀(2300~160萬年前間,分為中新世、上新世)

第四紀(160萬年前~今天,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又稱人類紀、靈生紀。

新近紀末到第四紀初期,古人類出現。黃土堆積、第四紀冰期、人類的出現是第四紀的重大事件。第四紀實際上是人類時代。一般認為古人類始于700萬年前。然而近來考古發現證明,800萬年前已有古人類出現。

晚新生代出現第四次冰期,與間冰期交替,是地球歷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自新近紀出現冰期與間冰期交替,一直延續至今。早在漸新世(古近紀末期)南極就開始出現冰蓋,中新世中期冰蓋已具規模,是最早進入冰期的地區。第四紀初期的冰期環境波及全球,中期達到最盛,所以晚新生代大冰期主要指第四紀冰期。此外,在中、低緯的一些高山區還發育了山麓冰川或小冰帽。大約在8000~10000年前,全球又普遍轉暖,大量冰川和冰蓋消失或收縮,地球進入冰後期。但是,諸大陸的冰川和冰蓋並未完全消失。

第四紀更新世是氣候寒冷,冰川廣泛發育的時期。由于氣候的波動,第四紀期間存在著大致以10萬年為主要周期的冰期、間冰期環境的轉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專屬妖精最新章節 | 專屬妖精全文閱讀 | 專屬妖精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