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臣 第66章 梁成翼南逃

作者 ︰ 更俗

永興五年六月初七的夜里,伏牛山東麓、汝陽境內,數十騎兵年夜道上,揮舞手里的馬鞭,將沿路擋道的流民往路邊驅趕

梁成翼趁燕胡戎馬主力都在黃河北岸,六月初四即棄河中不守,率部南逃。

去年率部渡河援應曹家,在黃河北岸的蘆葦蕩里,給陳芝虎殺得年夜敗,梁成翼在河中府就剩下三萬不到的戎馬,連著官吏將卒的眷屬以及洛陽城里的富戶,約六七萬眾,拖家帶口往南逃亡。

燕胡為加年夜對關中的軍事壓力,在去年就調陳芝虎渡江到晉西作戰,燕胡在河南的戎馬,主要集中在年夜梁等地,河中與南陽之間的汝州、汝陽、許昌、禹州等地皆殘,並沒有年夜規模的駐兵。不過,南逃的步隊里軍民相雜,車馬混亂,極年夜的拖延了南撤的速度。特別是河中南部諸縣的民眾,得知梁成翼撤守河中的消息之後,也瘋狂的拖家帶口南逃,擁擠在南撤步隊的前頭,將多年未修的年夜道擠滿,再加上時雨時晴,使得軍民南逃速度更是難以提快。

雖左右暫時沒有能產生致命威脅的年夜股敵兵存在,但梁成翼實在無法安心。

策馬馳上伏牛山東麓一座無名的山頭,看著月夜下緩緩蠕動的人流,梁成翼已無當初在東海逐波與林縛初遇時的意氣風發。

前頭就是出年夜盂山黃柏谷的北汝河,是潁河最主要的支流。入夏以來,水勢漲得厲害,南北兩岸相距有一兩里寬,雖遠遠不克不及跟淮河、揚子江相比,也是伏牛山東麓南北年夜道上最年夜的天然障礙。

早年北汝河上架有浮橋,也有渡口。這些年來戰亂不休,浮橋早就給戰火燒毀,渡口也是殘破。由于南撤是秘密計劃,雖有通知南陽,但也就提前不到十天準備。

汝州境內,民生凋弊,丁口十不存一,千里不聞雞鳴之聲,就算能提前十天半個月準備,在北汝河的上游渡口又能備下幾多渡船?

雖入夏後,可以洇度過河,可是年夜量的輜重、騾馬以及眷屬的婦孺,還是要用船載渡。這速度就陡然慢了下來。年夜量的軍民都擁擠在北岸,一時間無法渡河去。

時年才三十五歲的梁成翼臉頰枯瘦,眼窩子深深的陷下去,下巴上都是糟糟的胡渣子,已有好幾天都沒有心思清理。

三天才走到汝陽,走到北汝河的北岸,行不足百里,叫梁成翼心焦如焚。

雖此時距南陽外圍也就二百多里,但照這樣的行速,就算是順利的度過北汝河,也要天才能撤入南陽。

可是,眼下的情形,他們要如何才能最快的度過北汝河去?

三天時間里,陳芝虎就將戎馬集于孟津的北岸。一旦叫陳芝虎順利度過黃河,其部穿插速度極快,只怕不需要四五天的時間,就會追過來。

雖陳芝虎率部度過南岸,更有可能沿函谷關道西進去進攻軍力空虛的潼關,但保不定曹家緊接著從關中南撤,那陳芝虎所部也就有可能隨著他們南撤的尾巴追擊過來。

「叫高芳義將百騎,將前頭攔路的流民往上游黃柏谷標的目的驅趕;叫方克山率部往內埠標的目的走三里地,駐營北岸,以備股敵襲。」梁成翼陰冷靜臉。

黃柏谷在北汝河的上游,那里水淺易渡。梁成翼既然舍不得將這些流民丟下,又沒有體例將他們一起帶過河去,只能將他們往上游趕。

敵兵追來,也不會咬住流民不放,就給流民從上游饒道留下相對充沛的時間。

六七萬人馬渡河,亂糟糟一團,不定要擔擱四五天的時間。眼下的形勢,四五天的時間又很預判,梁成翼必須派戎馬在渡口的側後多築幾座臨時的營盤,以避免敵兵從後面緊追過來。

這時,有一路人馬從渡口標的目的往北馳來,逆著南下逃亡的人流,在月夜下額外的分明。

很快就有人領著這隊人馬往這邊馳來跟匯合。到近處,吆喝著通報姓名,來者不是旁人,乃元歸政次子元錦生。

元錦生與梁成沖、梁成翼是姨表兄弟,此前一直留在南陽相助梁成沖。

看著月夜下,元錦生牽馬上山,梁成翼迎過去,執其手問道︰「南陽形勢如何?」

「羅獻成暫無異動,奢家即使要北上,也要包管胡文穆不從荊州出兵渡漢水擊之,一時間還無法北上擊南陽,」元錦生道,「岳冷秋已去豫章見崇國公,但河中棄守事先與岳冷秋並沒有溝通,實難料豫章會有什麼反應……」

「豫章什麼反應也顧不得了,」梁成翼道,「一旦叫曹家先從關中撤走,河中想撤,就難解月兌追兵了。」

如今燕胡侵入關中的戎馬,主要給曹家擋在渭水北岸無法渡河。即使曹家不棄關中,一旦叫燕胡戎馬度過渭水,東出潼關攻函谷關,梁成翼再想從河中完整撤出來就成為妄想。

唯今之計,就是趁燕胡主力集結在渭水北岸之時,果斷拋卻河中,才能為南撤贏得關鍵的七八天時間。

可是,梁成翼棄守河中之後,曹家還能不克不及順利從關中撤出,就不是梁成翼所能考慮的事情了。

河中與關中互為犄角,由于河中能屏護側翼,曹家在潼關的駐兵極少,僅一兩千人。

如今梁成翼欠亨知曹家,即拋卻河中府,等若給燕胡讓出直接攻擊潼關的通道,要是因為這個,叫潼關失守,使得曹家南撤戎馬的東翼受到威脅,想來曹家對梁成翼會恨之入骨。

不過,梁成翼也顧不得那麼多,無論是曹家還是江寧,都不會同意他如此輕易的就拋卻河中府。事先通知曹家,很可能叫曹家先行南撤,反而叫河中軍的尾股有可能給追兵咬住

這年頭,損人晦氣己的事情不值得做,但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做。

「陳芝虎那叛賊帶兵在哪里?」元錦生問道。

燕胡用陳芝虎為河南總管,但在去年秋後,陳芝虎所部主力都給調到黃河北岸,從晉中沿汾水西擊打關中,一直都沒有回到河南來。

雖在河南、山東之間還有袁立山所部數萬新附軍,但袁立山要面對南面的渦陽陶春及徐州劉妙貞,軍力輕易不敢西移擊梁成翼,威脅不年夜。

故而梁成翼要從河中平安無事的撤出,最年夜的威脅還是陳芝虎。

「陳芝虎率部已到孟津北岸,淮備渡河,」梁成翼道,「恰逢河水上漲,陳芝虎想渡河不是易事,但我們也不克不及馬虎;除此之外,從長葛有少量敵騎接近,我已叫巨濤、方岱領軍去迎戰,以掩護我部側翼。」

黃河水勢要比北汝河年夜很多,但黃河北岸一直都在燕胡的控制之下,渡河所用的船只準備充沛,梁成翼在南岸僅留下少量的攔截戎馬,陳芝虎率部渡黃河,未必會比他們這邊慢。

元錦生點頷首,道︰「年夜哥在南陽也最擔憂陳芝虎,只要他還在黃河北岸,他想追過來,插翅也難;袁立山不過是梁家舊部,既然他不念舊情,也沒有膽量派兵西擊。」

梁成翼點頷首,袁梁都是數世將門,梁家得太後在內廷相助,勢壓其他將門。就算袁立山不叛投燕胡,梁家跟他們的關系也算不上好。

不過,袁立山用兵謹慎,輕易不會行險策分兵來襲,梁成翼倒不太擔憂。

只是,陳芝虎用兵善走偏鋒,逐戰中原之時,就與林縛並稱,其部行軍又快,神出鬼沒。一旦叫陳芝虎度過黃河,梁成翼一日不克不及避入南陽,便一日不克不及心安。

元錦生看向月夜下的人流,看著前頭在月下閃著粼粼波光的北汝河,心頭也急。

騎兵在前頭驅逐年夜道上擁擠的流民,南撤的步隊混雜著軍民車馬,拖拖拉拉有十數里在伏牛山東麓、在北汝河北岸展開。

在年夜道的兩側,在渡口兩側,都是隨軍南撤的流民,看情形怕有十數萬人。

南陽府要恢復生計,要成長壯年夜,離不開丁口。這兩年來,梁成沖經營南陽,也算是費盡了心機,南陽丁口還不到二十萬人。這些流民要能隨軍一起南下,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誰又知道敵兵何時會從後面追上來?

比起貪多必失,元錦生更希望梁成翼率本部精銳先行避入南陽。

「年夜哥已派使者去淮西,服淮西出兵進入漯河、鄲城,」元錦生又道,「南陽與淮西相依,乃辱亡齒寒也,董原應不會拒絕出兵!不過這走法也難慢了。」

梁成翼道︰「將卒眷屬隨軍而行,沿路又不竭有流民加入步隊,前頭又有年夜河相橫,行軍速度怎麼可能得快?」

鄲城在渦陽西北,屏護汝州道的東翼,只要陶春在渦陽出兵進入鄲城,就能將袁立山所部隔絕在豫東,使梁成翼完全不消擔憂東翼的威脅。

南陽方城距河中僅三百余里,要是梁成翼率戎馬急行,兩三天即能撤到南陽。可是,光把戎馬拉出來不可,將卒眷屬不克不及遣棄在河中。否則就難以約束將卒,有全軍潰散之憂。

南陽也是殘破,梁成沖辛苦經營兩年,還是依賴于淮東、淮西輸供糧草,才能勉強立足。要不克不及將河中府的輜重物資盡可能多的往南陽轉移,六七萬人馬加上年夜量的流民涌進南陽,南陽如何能承受得了?

「要不二哥率部先去舞陽?」元錦生道,「一旦曹家棄關中南撤,燕胡年夜軍涌進來,故計舞陽會很快受敵,二哥先去舞陽整頓防務,準備迎戰。」

舞陽位于南陽方城之北,位于桐柏山的北麓,舊屬穎川。河南殘破,舞陽城也早就毀于戰火,為加強南陽北部防御,梁成沖在桐柏山北麓築壘,以為南陽外圍。

曹家南撤,燕胡佔得關中之後,有兩條出兵通道能直接攻擊南陽。一是自北南下,攻打南陽府北面方城、舞陽,一是從關中經武關攻打南陽的西翼。

除燕胡之外,羅獻成或奢文莊也隨時有可能從襄陽出兵北上攻打南陽的南面。

如今,的南陽府即將三面臨敵,梁成沖在南陽僅有三萬戎馬,就指望梁成翼撤到南陽後,能兄弟同心、守住南陽北面的舞陽、方城,以緩解南陽的壓力。

「我先若行,旁人只當我棄他們而走,軍心必定年夜亂,」梁成翼搖搖頭,拒絕元錦生叫他棄年夜軍隊先行的建議,「錦生,先回舞陽去,叫燕順率一部戎馬隨先行,先加強舞陽的提防……」

「孩兒不走,要隨侍父親左右。」梁成翼身邊一員少年將領道。

「空話少,燕順今年也有十七。我與年夜伯十七歲時,都領兵上陣,如今還要留在我身邊,成什麼樣子?」梁成翼板臉訓道。

梁燕順是梁成翼的明日長子,束甲參軍已有三年,但尚未有自力領兵的機會。

梁燕順留下來隨年夜軍隊一同進退,是擔憂年夜軍隊渡河太慢,拉在後面又給敵兵追及的可能,但叫梁成翼如此激將,面紅耳赤,不再多空話,立即暗示願跟元錦生先去舞陽。

梁成翼也沒有與軍民共生死的心思,他留下後面平和平靜人心,是希望能多渡一人過河南下避入南陽、南陽的實力就會增強一分。

天濛濛亮,梁成翼就點了三千戎馬,叫兩名親信部將隨長子隨元錦生先渡北汝河南下去接管舞陽的防務。北汝河上用長索橫貫,四十余艘漁船來回載運,一次僅能渡千人過去,隨元錦生、梁燕順南下的先鋒,差不多到午時才渡完。

卻是好些會水的流民,把重物什丟去,直接洇度過河,半天也有兩三千人過去。

元錦生他們走沒多久,日將落時,就有探馬從後面趕過來稟告梁成翼︰「有一路敵兵晝夜不舍的追來,已到鴆山北。」

鴆山與年夜盂山工具相對而立,傍邊留下一個七八里寬的口子,可惜汝州已殘,不克不及守,否則在鴆山口建壘築關城,已能將燕胡戎馬擋上一擋。鴆山口離北汝河三十里地不到,為避免來不及渡河,梁成翼早就下令部在那里臨時駐營以阻追兵。

梁成翼正在渡口催促戎馬渡河,听得有敵兵追來,並且已經距鴆山口很近,問道︰「追敵幾多人馬?有幾多騎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梟臣最新章節 | 梟臣全文閱讀 | 梟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