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花燈(一)

作者 ︰ 雁九

從太福晉屋子里出來時.弘昭懷里已經不止一柄如意,還有一串蜜蠟佛珠,一串紅珊瑚手串。

小孩子喜歡鮮亮的東西,弘昭拿著他的新玩具愛不釋手。

回到十六福晉房里.十六阿哥揮揮手.打發丫鬟們都退下,又叫女乃卅子抱著弘昭下去.只留下夫妻兩個說話。

「你方才說的都是真的?真要等太福晉'痊愈'後.送弘昭去太福晉院子里養?十六阿哥看著妻子.皺眉道︰「你就不怕……」

剩下的話卻是不好宣之于口。

十六福晉搖搖頭.低聲道︰「不會.爺。若是她老人家真是心狠之人.也不會容我生下弘昭。她將孫子們都攏到身邊.不過是覺得同兒子、媳婦隔心.才愛親近小一輩。」

另外的原因.也有攏著孫子、拉進娘家人與王府關系的私心。

早年對弘普兄弟如此,現下對弘昭也是這個意思。

十六阿哥挑眉.道︰「平素你將那臭小子當心尖子.這會兒倒是舍得。

十六福晉走到丈夫身邊.坐下道︰「妾身除了是弘昭的額娘.還是爺的福晉。總不能讓爺在忙著外頭差事時,再為家事煩心。主持中饋本就是妾身分內之事.這兩年卻沒有盡好自己本份.已是妾身的過錯。」

十六阿哥听了,冷哼一聲.道︰「你倒是賢惠.要留在王府侍疾,讓張氏帶富查氏、廖氏去園子小住。」

十六福晉伸手.拉著十六阿哥的袖子,道︰「想著旁人侍候爺,妾身現下已經後悔,爺也就別再往妾身心里扎刺了……太福晉同咱們僵了這兩年.總要有人先服軟。往日因爺憐惜,妾身都躲在爺身後.現下也當為爺分憂。總不能拖到中秋節.讓額娘跟著為難。」

見妻子目光堅定.十六阿哥反手拉著她的手,道︰「既是你有了思量.就這樣吧……你放心,弘昭在太福晉那邊也不怕.總有人看著。

十六福晉夭折了三個兒子.弘昭是她下半輩子的依靠。她嘴上說得再輕松.心中也不無牽桂。

十六阿哥既是這樣說,那就是不用擔心太福晉那邊。就算有人想要渾水模魚.也沒有機會。

十六福晉的眼晴彎了彎,點了點頭,輕聲道︰「有爺在,妾身自是放心……」

清苑.總督府.上房。

曹坐在炕上.看著眼前的幾個少年,天佑沉靜內斂、左住面帶英氣,左成氣度從容.心中生出一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感慨。「離秋試就差大半月,為了時間寬裕些.早些回京備考也好。」曹對三人說道︰「我請馮夫子送你們回去.下場前,馮夫子也會住在府里。若是你們覺得在學問上.有何不解不足之處,可向馮夫子請教。」

「是,父親(義父)。」三小齊聲應諾。

這回他們三個啟程回京,卻不是在京城小住.身邊的人也都要帶回去。

不管這科是否中舉.左住、左成兄弟都要在京預備聘禮.為年底的迎娶做淮備。

天佑身邊侍候的人也都跟回去.曹沒回京前.他要子代父職帶著管事們預備左住、左成的聘禮。

從八月到年底,都要且忙。

見初瑜忙著幾個孩子回京之事.兆佳氏也頗為意動。但是想著如今東府.只有庶子一家,便又歇了隨天佑他們一到回京的心思.決定過完中秋再說。

左住、左成既回京.田氏也要跟著去的。總督府里.一下就走了小一半人,冷清了不少。

到了七月末.一早一晚已經開始轉涼.不再像之前那般暑熱難消。

城里的幾位耆老向知府衙門請卅願,在城里舉行中秋燈會.以賀今年的風調雨順。

朱之漣愛民如子.自不會掃大家興致。

燈會地點.就設在知府衙門前面那條街.活動時間從八月十一到八月十八。

朱候夫人劉氏八月初二.就親自到總督府.請總督府內眷八月十六過知府衙署做客.正好觀燈賞月。

高太君年歲己高,不耐熱鬧,可見妞妞與天慧兩個都頗有興致,憐惜四姐就要進京候選,同李氏與初瑜商議後.便應了劉氏的邀請。

得知此事.最歡喜的不是妞妞與天慧.而是長生。

佷兒們都進京了.雖說還有個魏文杰也在書院.可因兩人年紀相差的大.平素說不上話.並不算親近。

經常去逛街、他卻被李氏管束.能出門的機會屈指可數。書院里幾個同窗

這回燈會.除了臨街商家要預備花燈、彩燈外,知府衙門前還預留了一塊地方.要來個花燈大賽。

會選出前十的花燈,其中第一的話有二十兩銀子的頭彩.第二、第三也有十兩、五兩銀子的獎勵,其他的也各有二兩銀子的獎勵。

長生同窗中,有一寒門子弟、是清苑當地人.雖免費入書院讀書.可因要奉養臥病的父親.每日里在書院兼好幾份工.每日里疲憊不堪。

長生有心幫忙,可想著自己不名一文.生活都要靠家里長兄養活哪里還厚顏慷他人之慨。

听說「花燈大賽」後,他就來了興致.要自己動手做個出彩的燈.去參加燈會,賺了銀子接濟那位同窗。

他尋了幾本扎花燈的書,又使人去買了扎燈用的竹子、細棉紙與薄紗.由身邊幾個丫鬟打下手.開始做起花燈。

這本是手藝活兒,哪里是能對著書本就完成的。

忙了好幾日.將手上刺了不少小口子.所獲也不過是兩盞歪歪扭扭的劣燈。

長生大受打擊,面上就有些帶了出來。

初瑜看出不對勁.使人叫了長生身邊的丫鬟小樓過來相問.才知長生想參加花燈大賽之事。

初瑜听了,不由莞爾.只當長生貪玩好勝,沒有多想,使人取出一盞花燈.叫小樓帶回去給長生當燈樣子。

這花燈是用細竹做架.外又罩了藕荷色薄紗.外邊不像其他彩燈那樣糊紙作畫.而是直接在薄紗上、粘了芙蓉絹花。

燈做得精細,絹花扎得栩栩如生。

長生得了,愛不釋手.喜歡的不行。

「京里來人了?」長生亮著眼楮,問道。要是京里幾家王府送來的.說不定是內造的.參加燈會的話即便不能獨佔鱉頭,前十當差不離。

只是這花燈,精細雖精細.卻帶了脂粉氣.又太小巧了些.像是閨閣女孩把玩的.要不然的括.憑著這做工與巧思.前三也有望。

小樓搖頭笑道︰「不是京里送來的.奴婢問過樂蘭姐姐.這是花園邊住著的黃姑娘孝敬給太太的。只有兩盞.府里現下有三個姑娘在.不好分.太太才留在手上,誰也沒送.今兒倒是便宜了七爺。,長生聞言.卻是怔住.看著那花燈道︰「這樣說.豈不是我搶了幾位姑娘的玩意兒?這芙蓉花.是慧姐兒平素最愛的.我怎麼好搶了她的?不行.這花燈不能要。」

說罷.他提了花燈.前往上房找初瑜。

剛好四姐、妞妞、天慧姑佷三個,到初瑜這邊,正圍著另外一盞燈賞看。

那花燈與長生手中提著的差不多.只不過換成了水青色的紗底.面綴的是紫丁香。

听丫鬟通傳後,初瑜便請長生進了屋子。

兩人一個是長嫂.一個沒成丁.倒是沒有什麼不能相見的避諱。

見長生進來.四姐與妞妞沒動.天慧站起身來。

正如長生所料.待看清長生手上的芙蓉花燈時.天慧的眼晴亮了亮,」

「嫂子.這樣精巧的花燈.就是弟弟看了.也學不來,還是留著給慧姐兒把玩。「長生將花燈遞給天慧.轉過頭對初瑜說道。

天慧仔細地看了眼那芙蓉絹花.而後將花燈放在另一盞花燈旁邊.對長生道︰「謝謝七叔關愛,佷女的只愛看上面那絹花,花燈還給兩位姑姑!」

初瑜見女兒懂得禮讓,很是欣慰.點了點頭.道︰「也好.顏色正好配四妹妹與平妹妹新添的衣裳。芙蓉燈就送四妹妹.丁香那盞送平妹妹。」

四姐與妞妞聞言.齊齊搖頭。

「嫂子好意,妹妹心領,妹妹並不愛這些.也沒有姑姑搶佷女小玩意兒的道理。.四姐欠身.笑著說道。

妞妞也說道︰「就是.就是、妹妹也不愛這些的.都留著給天慧耍吧。」

見她們姑佷幾個如此謙和友愛.長生心情大好.湊趣道︰「嫂子.雖說花燈只有兩盞.卻有制燈人,多少花燈制出不來?正好慧姐兒喜歡上面的絹花.可以去後院請教一番。」

一席話.說的眾人都心動,帶了希翼望向初瑜。

黃小乙在總督府住了兩個月,閉門不出.性格單純柔順.舉止老實乖巧。就連京城過來的兩個嬤嬤.在教導黃小乙一番後.也甚是滿意.挑不出錯處來。

因她養在民間,初瑜原擔心她舉止輕浮.帶壞了姑娘們.才攔沒有讓姐姐與天慧與之相見。

現下,對她的為人了解些,心中的提防就去了,倒是生出幾分憐惜。

這樣的性情.若是嫁到尋常人家.自會得到婆母的疼惜與夫君的憐愛。可宮禁之中,如此純良不知要吃多少苦頭。

現下听到長生提起這個.初瑜沒有再攔著.笑著允了。

能見到年紀差不多又手巧的姑娘.妞妞與天慧都很歡喜.拉著四姐.由樂蘭領著.去後院探望黃小乙去了。

長生也跟著樂呵呵地.站起身來.看著初瑜欲言又止。

初瑜見狀.忙搖了搖頭.道︰「她雖寄居在府里.卻是身上有婚約的,行止總要避諱。.長生也是讀了聖賢書的,曉得男女大防.雖心有遺憾,還是死心地走了。

次日晚飯後.妞妞與天慧便聯袂來看長生,手中提著才制好的花燈。

這燈的個頭.足有昨日那兩個花燈的三、四倍.用瑩白色宮紗做底,一面綴的是兩株金菊.花色比昨日的那兩盞大氣︰一面空出來.留待雋寫燈謎用。

「紗是我糊的.菊花是慧姐兒堆的.顏色是四姐姐配的.忙乎了兩日,只制了這一盞出來.你瞧著可用不可用?」妞妞抿著嘴,帶了幾分關切道︰「听說你制了好幾日的燈.也該玩得差不多,真要割傷了手,豈不是叫老太太擔心?」

雖說論起精致來.比不得昨日那兩盞小巧的花燈.卻也有七八分底蘊.也能拿得出手。

只是這閨閣女兒做出的東西、怎麼能送出去參加燈會?

不過.妞妞與天慧一番好意、長生還是領情.起身對兩人謝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