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平

作者 ︰ 雁九

曹府,東院,正房。

兆佳氏盤腿坐在炕上,用胳膊肘拄著炕桌邊吃煙。曹頌坐在西邊椅子上,靜惠則是在東邊侍立。

兆佳氏听到兒子問起點心鋪子,放下手中的煙袋,撇了靜惠一眼,隨後帶著幾分得意,對曹頌說道︰「正想同你說這個呢,你兄弟媳婦兒陪嫁過來的鋪子在東四牌樓,听說位置甚佳。我尋思著,咱們也開間餑餑鋪子。人活一世,吃穿二字,這做吃食的生意,我覺得有譜。」

曹頌見母親如此神態,不由皺眉道︰「母親,府里又不缺銀錢,折騰這個做什麼?讓不曉得的人知道了,還以為咱們是故意要掃嫂子的顏面。」

兆佳氏雖說這些日子見天琢磨怎麼賺銀子,但是心里也多少有些顧慮。

雖說如今大房、二房分家,她樂得自在,不用再仰人鼻息,但是兒子們的前程,畢竟還要靠著長房的曹寅父子照拂。

這居家過日子,處處都需要銀錢。尤其是分家後,往後婚喪嫁娶、人情往來,都要自己操辦,這用銀子的地方多了去。

雖說有幾個莊子,每年能有些進項,但是到底有些手緊。

兆佳氏如今寡居,也沒有別的念想,就盼著兒子早些出息,女兒長大嫁個好人家,自己好做安心享福的老封君。

這年頭,缺什麼都行,就是不能缺銀子。

要是這一身寒酸,就算是去逛親戚,也是惹人厭的。

況且她長這麼大,過得都是富足日子,向來是大手大腳慣的。這兩年,沒了丈夫,她心里有些沒底,瞅著銀子就越發的親近。

偏生又愛面子。就算心里想著節儉,但是在吃穿用度上,她也不肯委屈了自己個兒。加上曉得稻香村的生意好,她就一門心思尋思要做買賣。

听了兒子的話,兆佳氏尋思了一會而兒。抬起頭道︰「要是怕哥兒媳婦多心,那咱們去同她先知會一聲?正可好從她鋪子里借些人手過來,省得咱們再沒頭蒼蠅似的亂找。」

曹頌听了,連忙擺手,道︰「母親,您可千萬別介!不說別的,就說東四牌樓那邊。就有嫂子的點心鋪子。您就算想要做生意,也要避諱些吧。賺不了幾個小錢,倒是惹人笑話。」

兆佳氏已經張羅了一段日子,同如慧那邊也打了招呼,如何肯就這樣罷手?

她將手中的煙袋鍋子往炕桌上一撂,皺眉道︰「這叫什麼話?難不成兒媳婦開得餑餑鋪子,我就開不得?就算她鋪子生意再好,還能將四九城地生意都包圓了,做啥要避諱?我可是應承了如慧,要分她二成做鋪面租金同花粉錢。xx這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還能收回來不成?早先沒分家時,因兒哥媳婦是個格格。我這做嬸子的也只得恭敬著;這如今都分家了,為甚還要瞧她的臉色過日子?」

曹頌見母親一意孤行,搖頭道︰「母親,兒子也大了,外頭地戍也沒有老讓母親操心的道理。且等等看,明兒我叫熊仁去東四牌樓那邊看看,說不定能尋到什麼賺錢的買賣。」

兆佳氏皺眉道︰「這可不是孩子話?這做買賣是這容易的?我早先也尋思過綢緞莊,比這餑餑鋪子體面。不過貨物珍貴。又壓本錢,還得專門使人往蘇杭進貨,太費周折。」

曹頌說了半晌,見母親仍是如此,使勁地握了握拳,道︰「不管怎樣,這餑餑鋪子不能開。要是母親實在想做吃食生意。就開飯莊子或者茶館。這吃飯喝茶的人,怎麼也不會比吃餑餑的人少。」

兆佳氏猶豫了一下。還要開口說話。

曹頌已經拿定了主意,不讓母親開點心鋪子,怕她再嘮叨,就轉了話茬,道︰「弟妹呢,怎麼不在母親跟前立規矩?」

兆佳氏隨口說道︰「你表妹身子不好,是我吩咐她不用整日過來的。」

靜惠從未在曹頌身邊抱怨過什麼,但是成親一月來,每天天不亮,她便起來,到兆佳氏身邊侍候;一直熬到夜深,才能回自己屋子。

曹頌雖曉得這是規矩,但是瞧著媳婦小臉熬得瘦了一圈,也是不由地心疼。

「不患寡而患不均」,曹頌原想開口請母親也多照看些靜惠,但是話到嘴邊,卻又止住了。

因隱瞞著靜惠地身份定下親事,已經使得兆佳氏惱得不行。

靜惠的嫁妝還算體面,富察家那邊也真當了親閨女待似的,這「作單九」、「作十二」、「作雙九」都使人送了禮來瞧靜惠。

尤其是做「雙九」的時候,甚是隆重,還專程使人來接了靜惠與曹頌過去吃酒。

兆佳氏看在眼中,心里算是舒坦了不少。^^^^雖說平日對靜惠不親近,但是也沒有刻意刁難。

就算是有什麼埋怨的,她也不過是背著靜惠,單獨同曹頌嘮叨兩回。

曹頌算是怕了母親,不願她多心,怪罪到靜惠頭上,所以替媳婦求情的話也咽下,道︰「母親,等過兩天,我送靜惠回岳父家住對月吧,前幾天在三姐姐府上踫到岳父,岳父還提及了此事。」

兆佳氏听了,猶豫了一下,道︰「後兒是你生日,大後天的話,是不是太趕了?到了二十六,就是你兄弟媳婦回娘家的日子。」曹頌道︰「听岳父的意思,岳母已經念叨了幾回了。我們成親在老三他們頭里,也沒有在他們後邊住對月的道理。就定在大後天吧,明兒使人告知那邊府里。」

听著丈夫與婆婆說話,靜惠始終是眼觀鼻,鼻觀心,安靜地站著,半點沒言聲。

兆佳氏掃了媳婦一眼,心里有些不舒坦,實見不得她這番規矩樣子。

這番規矩是夠了,但是木頭樁子似地,沒有半分伶俐樣。看著也使人覺得悶。

說也奇怪,早先兒子沒說親時,兆佳氏心里盼著找個初瑜這般脾氣品貌的,溫順賢惠,使人省心。

待靜惠進門。樣樣守禮,使得人挑不出差錯來,兆佳氏卻是不稀罕了。

她還是覺得媳婦要爽利大方些才好,要不然這樣整日低著頭,也不曉得其想些什麼。

只是兒媳婦這般「規矩」,兆佳氏是愛面子的,自然生怕被小瞧了去。也端著架子,有板有眼地做起婆婆來。

現下,曹頌既提起要回送媳婦回富察家「住對月」,兆佳氏也想不出理由攔著,便不情不願地點點頭,道︰「嗯,就這樣吧……」

話說出口,兆佳氏便有些後悔。

這一個多月以來,家務瑣始交代靜惠,她不過是翻翻賬冊。吃口煙,日子甚是省心。

想到這個,她又道︰「……左右親家離咱們家不遠。往後走動起來也便宜,不必非要住滿月。住個四天或者六天的,便回來吧……」微顫抖的左手,心里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兒。

雖說不願承認,但是他卻無法欺騙自己個兒。

所謂的「萬歲萬歲萬萬歲」,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這世間哪里有不死的帝王?

康熙終究還不死心,伸出手去,抓炕桌上地御筆。

模到筆桿的那刻,他的心不由地提起來,全部精神集中在眼前這尺長地御筆上。

別說是拿起,就是連合攏手指,連抓住筆桿都不能。

康熙沒有放棄。用右手握著左胳膊。盡量讓自己的左手使上力氣。

不過是徒勞罷了。

折騰了好一會兒,他額上已經滿是薄汗。左臂也筋疲力盡,無力地垂了下來。

康熙地心里說不出的悲憤,微微地闔了眼楮,像是老僧入定似的,一動不動。

過了半晌,他才睜開眼楮,已經是收去了之前的沮喪,回復帝王的威嚴。

炕桌地右上角,擺放著一個已經閱過地折子,是內大臣傅爾丹方才送來地。

盯著那折子,康熙原本威嚴地臉上出絲嘲諷來。

少一時,就見魏珠躬著身子進來,俯首道︰「回稟萬歲爺,十四阿哥同二貝勒到了,在門外等候著。」

康熙沒有立時叫見,而是開口問道︰「魏珠,朕問你,近日九阿哥可是又往你外宅子送了禮?」

魏珠雖說名分上是乾清宮副總管太監,但是因總管太監自梁九功獲罪後一直出缺,所以他實際上已是御前最得用的內侍。

這幾年,巴結魏珠,給他送禮的人不可勝數。

魏珠是從小太監做起的,親眼見證了梁九功的失勢,心里自然是加倍小心。

外頭的戍,件件回稟皇帝主子;御前的戍,卻是甭管是金子銀子,還是親王皇子,也肯也不肯多說一個「字」。

這番「忠心」,康熙自然受用。

他身為帝王,高高在上,所能看到的、听到的,也是有限。

魏珠從外頭听來地官員緋聞、市井閑磕,稟到康熙耳中,倒是也讓他覺得新奇有趣。

因此,他便讓魏珠放開手腳,該收禮就收禮,該吃請就吃請。同時,還有個用意,那就是借著魏珠這顆試金石,讓那些心懷叵測的人自現行跡。

魏珠听了,連忙跪下,回稟道︰「回萬歲爺,元宵節前九阿哥使人往奴婢那邊送了五千兩銀子。奴婢在宮里當差,並不曉得此事,昨兒才得了外頭的消息,正思量著請示萬歲爺,這銀子收不收呢。」

「五千兩……」康熙沉吟著,道︰「同年前九阿哥給你地,加起來足有一萬兩……」

九阿哥的爵位是固山貝子,年俸銀一千三百兩。

「真是讓朕見識了,手足情深麼?」康熙瞧了瞧自己的左臂,想到自己已經老邁,阿哥們卻是正值青壯,心里不由地煩躁起來。

他微微皺起眉,抬起右手,沖魏珠擺了擺,道︰「傳他們兩個進來。」

「!」魏珠應著,起身退了出去。

乾清宮外,十四阿哥與弘皙兩個,已經是等得有些心焦。

二阿哥雖說被圈進,但是弘皙卻因康熙的寵愛,移居在阿哥所。不管對兒子如何惱,康熙對這個皇長孫卻仍是溫煦如昔。

弘皙年過弱冠,已收起年少輕狂,變得謹言慎行起來。

這些年的變故,也使得他明白了,一切都是虛的,只有祖父的榮寵是真的。

只有登上那把椅子上地人,才有權利決定別人的生死榮辱。

不管心里盤算什麼,弘皙的臉上半分不顯,浮著謙卑的笑意,低聲同十四阿哥寒暄。十四阿哥應付著,心里也是猜測不已。

年前年後,每次到御前請安,他多半都能看到弘皙在。

雖說皇父待他也是溫煦,但是同對長孫那種慈愛卻是不同。

想著弘皙平素賣乖,給康熙磨墨啊,捏背什麼的,十四阿哥心里實是膩歪得很。

天家無父子,就有祖孫了?

弘皙所圖的是什麼,皇父這般作態,所為何來?

是感念元後情誼,對廢了兩次的二阿哥又生出憐憫之心,愛屋及烏關心長孫;還是因年歲大了,想要親手再教出一個儲君?

昔日,明太祖在太子過身後,二十余子不立,立了皇孫,引發了「靖難之役」;皇阿瑪,您要是生了這個念頭,就不怕重蹈覆轍麼……

十四阿哥想到此處,望向弘皙地目光有些異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