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四百四十四章 科舉(中)

作者 ︰ 雁九

清朝的科舉沿襲明朝舊例,分為四個級別,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院試,在就近的府、州、縣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學政統一安排考試,錄取者為「生員」,入府、縣的官學,就是俗稱的秀才。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不再是布衣百姓,見了縣官,也不用跪拜。

鄉試,則在省府舉行,由朝廷欽點主考官同副主考官下去監考。錄取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舉人就能被稱為「老爺」了,同縣官可以尋常論交。成了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要是舍得花錢,舉人可以直接補七品官。

按照規矩,必須要取得秀才同監生資格,才能參加鄉試。秀才是必須在原籍考試,監生同貢生的話,則可以不受籍貫限制,赴京城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其他像遇到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的科舉考試,稱為恩科

鄉試的第二年,就是會試之期。

會試在京城舉行,各省的舉人同國子監監生都可以參加,考生人數在五百到六百左右。通常取百十人,考上者為「貢生」,第一名為「會元」。

會試過後,便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個卻沒有落榜那麼一說了,只是在貢生中從新排名次,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同二甲榜單上的為「進士出身」、三甲榜單上為「同進士出身」。

一甲取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直接授官。二甲同三甲榜單上的,則通過考試,有的授官,有的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三年後,考試成績合格再授官。

京城這邊,鄉試同會試的地點都是一處,就是建國門內的「貢院**

這邊的貢院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原是木板搭建地棚子。後來發生過幾次貢院著火燒死舉人或者焚毀試卷的事後,進行了改造,成了磚木結構。

因這邊同時是鄉試同會試的考場。所以號房有九千多間。可以同時容納九千多士子同時應試。

十八日凌晨,曹便起來了。

他還真有幾分送學生去應考的家長的感覺,心中不自覺將古代地科舉同幾百年後的應試教育聯系到一起。要是對照科舉考試的四級。好像有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地感覺。這鄉試,感覺就同幾百年後地高考很是相似。

貢院那邊,要在卯初(早上五點)入場,這中間還有考前的檢查,所以需要早些過去。^^^^

芍院這邊,兆佳氏已經使人預備了裝滿了吃食同水的竹籃,還有兩個馬桶。早點也使人預備好了,還特意吩咐廚房那邊做了一盤琥珀核桃。

這還是古時傳下地習俗。應試試子多吃核桃,認為核桃能補腦。

曹碩同曹項也起身了,兩人都換了半新不舊的單衣裳,過來同母親辭行。見曹同初瑜也在,兩人都躬身給哥哥嫂子見禮。

兆佳氏往曹碩身上模了一把,道︰「這衣裳也不抵寒,要是凍著了。可怎麼好?還是叫人換兩套厚衣服。就是髒了兩套新衣服又能如何,到底身子要緊?」

曹碩的眼圈有些發黑。看來是昨晚沒歇好。听兆佳這般說,他小聲回道︰「母親,考場里不讓穿夾衣,要是夾衣的話,也得拆了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