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第二百零三章 戰略意圖(二)

作者 ︰ 驃騎

張學武放棄南京外圍陣地改為大面積布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需要集中兵力扼守南京烏龍山、紫金山、秦淮河、雨hua台、將軍山等要塞,做要點支撐,這樣他的暫編第一機械化師的裝甲部隊才會有機會不斷實施要點之間的短促反突擊,另外在南京城內的每個師都有規模不同的炮群,而且另外有燕子磯炮台與重炮第十團、紫金山炮群、雨hua台炮群以及江北二個重炮旅的火力封鎖與支援。

由于有了足夠的人力,張學武利用大量的人力配合守備部隊在城中大肆拆除破壞,只要是他張學武需要用的,不管是哪里的還是什麼文物古跡,都給老子拆來,將秦淮河沿線的河堤進行加高和加寬,修建反斜面的火力點,配合寬六公尺、深六、七公尺的反坦克壕溝,這些被挖出的土石方配合大量的青磚和石板,以及木料全部修築v字戰壕與封閉式雙封閉式戰壕。

由于南京地下水位極高,所以挖掘二公尺以後就開始滲水,所以反坦克壕溝內不僅僅有滲出的水,更有大量的淤泥,關鍵是日軍在河堤對岸根本看不見這條反坦克壕溝,只有他們攻上了對岸的河堤才會現,而且秦淮河上的所有橋粱全部被有計劃的炸毀,對于【日】本可能架設浮橋的位置,都有炮群進行密位火力標注。

張學武固守南京的戰略其實完全來源于歷史上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正是有了伏爾加河,所以蘇軍才能源源不斷的將物資和兵員輸送進去,而且蘇軍在伏爾加河對岸的炮群也是力挽狂瀾的重中之重,不過相對斯大林格勒來說,南京保衛戰沒有太多可供相比的東西,只能說關鍵時刻,還是需要【中】**人以血肉之軀阻擋倭寇,以血肉長城爭取時間!至少自己需要堅持二個月的時間,屆時在後方組編好的**主力從進行包抄,進攻南京的日軍自然不戰而退。

而且張學武不認為【日】本人能在南京城下堅持二個月之久【日】本方面此次動員的部隊6軍過了六十個師團,為此【日】本帝國全民都在節衣縮食,如果沒有從朝鮮、台灣、東北掠奪的物資作為保障的話,恐怕【日】本裕仁天皇的皇妃都得外出進行交援了。

【日】本人如同一匹小馬拉著一架大車一般,開始的時候迅猛不凡,但是卻缺乏持久力,【日】本6軍基本還是以挽馬作為主要的輸送手段,距離機械化就不用談了,就連摩托化也是老遠山西了!

所以在戰略機動力上,日軍與【中】**隊幾乎是不相上下所以無論是【日】本軍隊或者是【中】**隊想對對方實施戰略大包圍,都是十分困難的,想殲滅對方主力更是難上加難。

在燕子磯炮台之上,張學武見到了炮兵第十團團長彭孟緝,一個很不起眼的人物,穿著一件濕透幾乎看不出顏s 的白襯衫,肩膀上還滲著斑斑的血跡?

詢問之下張學武才得知,有一門從淞滬吳淞口炮台上拆下來的岸防巨炮,正準備安裝在燕子磯的新炮台的炮座上,張學武一看由十台絞車加上一千多人喊著號子拖上山頂側峰的巨炮嚇了一跳!

普魯士第二帝國時代克虜伯制造的克瑞比岸防炮其身管為三十二倍,口徑二百八十毫米,組裝軌道全重為四十六噸,最大仰角可達三十度,有效射程二萬公尺,重達二百七十公斤的穿甲彈在三千公尺內可穿透六十五公分厚的均質鋼板,其最高射每分鐘可射一點五炮彈。

這大家伙可是堪稱神器啊!進入長江干流的日軍驅逐艦最大噸位不多三千噸一般為一千二噸到一千七百噸,火炮均為前炮塔雙管一百五十毫米艦炮,後炮塔單管一百五十毫米艦炮,側舷配有一百零五毫米開放式炮位或者七十五毫米封閉式炮位,高橋式指揮塔備裝甲防護。

對于這樣的驅逐艦克虜伯制造的克瑞比岸脆炮就是一個巨大的大殺器,如同拿投石機砸小木船一般,一千余噸的日制驅逐艦如同挨上一高爆彈的話,估計頓時會喪失大部分戰斗力,如果挨上兩到五枚,整個艦船估計也就削平擊沉了。

最為關鍵的是燕子磯的所在位置處于艦炮的最夾仰角之外意思就是日軍的艦炮打不著燕子磯炮台,如果退出仰角範圍,將處于炮台火炮的直射範圍之內,再退就要出自己的艦炮射程所以這門克虜伯制造的克瑞比岸防炮關注最多的也就是防空問題而已。

張學武第一個月兌掉上衣,直接加入了拉縴繩的隊伍之中一旁的一種將官們頓時微微一愣,這個二百五衛戍司令啊!干什麼之前也不動腦袋想想,你一中將衛戍習令都上去,在這里的名義上都歸你統屬,誰還干站著?

這他娘的是來視察來了?還是賣苦力來了?有了一大群將軍的加入,官兵們從震驚到【興】奮,爆出了比以往更大的力氣,四十余噸的克虜伯制造的克瑞比岸防炮,即便拆解之後最終的炮管也重大十一噸多,不過在齊心合力之下很快運到了山頂等待鋼臂就位。

張學武親切的走在士兵之間,詢問吃得怎麼樣,下的十塊大洋的安家費到手沒有,對于一些基層軍官張學武詢問的就更多了,比如對自己固守的陣地有什麼看法沒有?對戰術安排有沒有什麼建議?

很多基層軍官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星星一起出現,嶄亮黃的領章上的一顆或者兩顆金星的將軍們給了這些年輕的軍官很大壓力,但是還是很多人將自己建議說了出來,張學武立即命令人全部記錄下來,因為張學武一貫信奉,只有身處最前沿的人才清楚什麼是最【真】實的。

第四十一師的下面的一個小連長見張學武很好說話的樣子,于是大著膽子道︰,「長字,我一個連防御五百公尺的正面,四面漏風啊!這里至少應該布置一個營的兵力,呈梯形配系,而且我認為連、營兩級應該有權力要求師級炮團火力支援。」

張學武詢問了這個大膽的小連長的姓名,然後吩咐副官長記下,作為指導原則下各部隊,前沿的連、營才是炮火掌控的關鍵所在,而旅、師一級則是負責調配火力組成、確認,避免火力重復或者浪費。

下午視察紫金山要塞和雨hua台要塞的時候,張學武還參加的工事和反坦克溝的挖掘,南京城區內的街道兩端都開始清理一些擋住射界的建築物,修建街堡,城內的民眾不管想不想撤離的全部強行撤離,需要什麼就拆什麼,在城垣下面大量的埋設地雷,設立標注出一條條的火力通道。

在建築物密集的秦淮、夫子廟、雙塘等地,將建築物進行清理,選擇堅固的加以強化固守,明暗高低火力點配備完善,彈藥供應儲備充足,另外張學武將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了鼓樓的【中】央銀行之內,可以說南京有很多堅固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都可以充當固守的火力點,不適用重炮進行長時間轟擊的話,這些固守點是很難被徹底摧毀攻破的。

對于一些固守點,張學武采用的最為傳統的堆土式防御,就是在圍牆或者建築物之後將土層堆積達到其同等的高度,然後利用堅實的土層抵御日軍的炮火與直射火力,並在其中用木料搭建出高低三層射擊火力工事,利用立體交叉火力給予日軍進攻部隊以沉重打擊。

張學武估計自己最多只有一周時間,因為自己放棄了南京外圍的陣地爭奪戰,並不是張學武自己想放棄南京外圍的陣地爭奪戰,而是因為自己的兵力實在很有限,一旦將成建制的部隊投入到外線的反復爭奪與消耗之中,勢必將影響南京城的整體守備,而且外線爭奪戰中的部隊缺乏必要的炮火掩護,其傷亡一定會十分驚人。

在南京城張學武所設下的二道主要防線之後,張學武以烏龍山、

棲霞山、紫金山、面hua台等戰略要沖作為固守之點,配屬以火力和多道陣地進行防御,而且還準備了充足的預備隊和反擊部隊,張學武的意圖十分的簡單,那就是利用各個要塞之間的所謂縫隙you引日軍冒險突擊,然後采用重炮火力分割敵軍前後梯隊,使用裝甲部隊陣前短促出擊的辦法大量的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先打掉的就是【日】本人的囂張氣焰。

在張學武看來,南京的地形地勢實際上很難有比較成功的戰術可供運用,比如中山陵地區,蔣介石一再告誡張學武不要打中山陵的主意,張學武依舊扒了中山陵的圍牆,並在山嶺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

由于時間緊迫,張學武調集了五千多名高安等地的煤礦工人,用擠壓爆破的手法快挖掘坑道,配合表面陣地,實際上這就是上甘嶺的小型翻版,以紫金山第一、第二峰的主陣地配合用圓木支撐起來的坑道陣地,在配屬上燕子磯方面的重炮和江北的重炮群。a。新世紀小說網,歡迎讀者登錄2100xs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旌旗最新章節 | 旌旗全文閱讀 | 旌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