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靈修仙記 正文 三百六十三 天心來復

作者 ︰ 明月輕照

收費章節(12點)

三百六十三天心來復

三百六十三天心來復

陽光溫暖,春風柔情,院子里飄蕩著梨花花瓣的氣息,翠竹在微風下莎莎作響,使得院落里更顯出清雅和高潔。

這三人規規矩矩的就坐在院子里的案幾旁,案幾上新泡的茶香裊裊,他們的耳朵卻像是豎了起來一樣,認真而自己的听著,不錯過半點的蛛絲馬跡,態度虔誠認真。

人心既除,則天心來復。人欲既淨,則天理常存。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始將雙目微閉。

「就這一句話來說權和道的輕重關系,看不出來吧。」風昊天略顯揶揄樣的看了依靈一眼。

依靈現在可是不敢像之前那般撒嬌賣乖,而是很溫和干脆的道︰「上面的結束了,下面一個,先生,有人說人生有兩件事情,一個是成己,一個是成物。難麼,如果是在人間,該如何成己?又當如何成物咧?」

清脆軟糯的聲音響在院子中央,猶如一道甘泉,滋潤著山澗大地。

「成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決定;成物的事情,經常要受制于外在的條件。如果是在人間的話,人生就是要堅決坐實成己,努力做好成物才對。」風昊天答的淡然。「先生,您覺得選擇決定命運對不?」「嗯也算,只是很多時候,人是身不由己,你無法做出你真正想要的選擇,就只有屈于外物。」「成己,成物,可以理解為內在和外在的統一嗎?」。

風昊天聞言,補充說道︰「內明所以成己,外用所以成物。當然,明德固然是成己之事,學習六藝,應亦然是成己之事。」

依靈皺了皺眉峰,說道︰「先生,是否可以這麼理解,成己,就是把自己培養成受成功青睞的人;成物,就是實踐成功呢?總之,就是外圓內方,是吧,是吧」說道這里,她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那個《老狐狸經》,何其的相似呀。

真要說起這些來,依靈覺得自己還是知道那麼一些些的。

自從那三人一進到院子,依靈就知道這應該是風昊天的安排,再到那三人就那麼大馬金刀的坐在不遠處的案幾上,而身邊這人依舊是一副老神在在,沒有半點見客的意思。

依靈雖然不知道他這是常的哪一出,卻也知道,先生這人做事,從來都是有的放矢,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做。

既然這樣,她也只能當對方不存在,該怎麼問就怎麼問,該怎麼說就怎麼說,依舊做好她自己就好了。

「還有,格物致知,是否可以理解為清理歸零,或者說零極限。用零極限來技術性地詮釋格物致知的問題,這樣的話,應該也是行得通的吧。不過,這樣的話,估計是會引起世間某些人的爭議。」

「嗯,也可。」「不過,格物致知是否可以做更簡單的解釋捏?」「有,物入其格,回歸本位,物入其格前人看來,物各有位;物各位于其位,是他們的追求。」「格物,格物就是要把物,放到他們各自存在的「格子」里麼?」「你想一一格物,這樣會很累人的,犯不著一一格,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格,或者,以你的慵懶程度,你可以用意識控制試試。」

「用意識呀,行,改天就試試,嘿嘿嘿,先生,怪不得有人說知止。如不知止去格物,累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哎,這就像那太陽不會總是停留在一個地方一樣一樣的。」

依靈說著她自己的見解,接著道︰「想那個吾心即天心,天心來復,天心來復,那如何止呀?不知道止了怎辦?」「通過修身來止。」

風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兩人一問一回答,出奇的和諧,出奇的自然。「之前有書記載一種說法,學之止是止于聖王,而又有書,大學之言的學之止,是止于至善,這兩個有何不同捏?」「這個區別在人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說的‘止’出發,止于聖王,自然,另一個所強調的帝王就是必須的,而止于至善呢,則未必需要一個‘聖王’,只要我做到善就可以了。」「這樣的話,那止于聖王的是何出發點咧?」「正是因為‘大學’不同于那位所言的‘學’,所以才會有最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的結論。」「先生,像這類的情景,還有其他的來解釋麼?」「嗯,格物至知,說這個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大學的知止,如一些人間的自認為智者的,我曾經看到過他們的解說,月兌離了‘大學’對‘知止’的強調,理解格物致知已經大謬了。」「這個也要注意區分‘學’,致知而後知止,其核心目的在哪里這個問題?」「你所說的這個他的‘學’是無需外求的,只擴展其良知良能即可,知止有兩說,一個是知止,就是清理歸零,覺悟到能知;一個是知道目標,止其當止。」

這些問題,本來依靈是有些不討厭的,不過,想了想,這里畢竟是人間,而人間的人來這里,一是所為功法,二有可能就是治世之道,雖然她問的不見得是多麼高深的道理,也希望先生的講解能夠多開啟些人間的靈智吧。「知止這兩個說法都是出于一個人一個派別嗎?還是出于不同人?」「荀子的‘學’承中庸博聞明辨,不是僅僅擴展其良知良能能解決的,歸因那佛家讀大學,多用前說;世間後來也用前說。但很多時候,原文更注重後說。」依靈抿了嘴笑道︰「先生,這就是我問的重要原因,希望剔除被其他家後來的解釋,而根據原有解釋來探尋格物致知。」「這個,無論是中庸的‘學’,還是另一家的‘學’,都沒有明確提出‘學之止’的問題。學之止問題的提出是荀子提出的學也者,固學止之也。這是荀子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這個說法,在荀子之前是麼有的,那荀子提出學之至,是為了應對孔孟還是根據自身的邏輯發展出來的?不是應對孔,也不是應對孟,應對的是莊子學也者,故學止之也。所以才有了天、人相分,天人不相與抽掉了莊子明道德必先明天這個觀點的基礎有了天、人相分,天、人不相與,人才在學理上再次凸顯出來,而不至于弊于天而不知人

「先生,如何開悟見性?」

開悟見性可開通天眼,世間真假澈明,如夢方醒,茅塞頓開,有如明鏡當空,知前曉後,一切皆通,跳出迷霧圈,達到明道知理境界。過去古先師關門秘授,教外別傳。只知煉功,不明心性,還是迷霧只顧悟,不實煉功夫,也是不真會煉功夫,也悟心悟,不明法理術數,永不開悟。大道易得,一術難求,自古就有寧給十金,不傳一術之說,因此,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鳳毛麟角,就是缺這一術。這一術得之,既得道也。得道者,得全形,看透天地事,明覺天下機。第七部︰得道合真功效;證悟大道,天人合一,內外通透功滿,智慧靈感如開啟的閘門,源源不斷,全身無處不丹元,全身無處不充盈,身心爽舒,溫暖自在。不練而自煉。百病不侵,妙覺圓明,萬法歸一。充盈周身靈氣,調攝氣機順暢,以德養道,內養五髒六腑。外潤皮肉筋骨,性命雙修,動靜兼煉,通經運脈,提高人的精神氣質與品德修養,健康身心,增加智慧,延年益壽,開悟明道,達到激發人體潛能之功效。參悟大道精髓,直指天機,達到明心見性的高層次修練。

依靈轉身說道︰「先生,您還打算收徒麼?」風昊天搖了搖頭,說道︰「沒有。」依靈抿了抿唇,「可是,我見先生講的都是修行界的心法呀。」依靈揉了揉小耳垂,眨了眨眼楮,星星晶晶閃亮的說道︰「我知道了,先生是想結個善緣。」風昊天伸手揉了揉她的發絲,敲了她的腦袋一下,佯裝嘆氣道︰「你呀,膽子越來越大,揣摩我的心思起來了。」雖然這樣說,卻半點沒有不愉的樣子︰「靈兒,以後在外行走,記住,見有根器者,當扶持一把,有寫困難根本不算困難,只要不違背大的原則,當日行一善了,並且,教了,必須較好,該講的講透徹,認真真誠的教了,至于他能吸收多少,那是他的事情,你做到盡致,必有所得。」依靈用力的點頭,說道︰「好的師父,弟子記住了。」風昊天看她自稱弟子,眯了眯眼楮,這丫頭,只有在很鄭重的時候才會稱呼他為師父,平時就是先生,先生的,看樣子,她還是听進去了。「我們修行者,所學法門甚多,每個人走的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道,就算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弟子也各不相同,就好比那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樣,但是目的卻是大同小異,殊途同歸的,法無定法,萬法歸一,法法不同路,究其極可以是以身證道,成就天道,平時則為強身健體,充足純陽真氣,開悟明道,說真話,做真事,做真人,培育人才,造福社會。(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依靈修仙記最新章節 | 依靈修仙記全文閱讀 | 依靈修仙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