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女婿的官運亨通路︰省委大院ヾゝ 省委大院  第一章(1)

作者 ︰

在出任西江省省委副書記之前,王一鳴已經做了八年京官。

俗話說,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廣州,不知道錢少;不到深圳,不知道身體不好。老百姓這幾句簡單的順口溜,把三個城市最鮮明的特征勾勒了出來,簡直是活靈活現。

沒有進京之前,王一鳴曾經創造了幾個官場神話。29歲,成為自己的老家清江省最年輕的副廳級干部;31歲,成為正廳級干部;32歲,出任江北市市長,是全省當時最年輕的地市級正職;35歲,被中央組織部作為副省級後備干部重點培養,並到中央黨校,進入中青年干部培訓班,月兌產學習一年;37歲,他終于像眾人預測的那樣,順利進入北京,出任S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部級高官之一。

在他的老家,王一鳴成為整個縣城、地區,甚至省城里,議論最多的焦點之一。從小學到大學,凡是教過他的老師,都努力回憶他當初的樣子,用他勤奮好學的故事,激勵一屆又一屆的學弟學妹們。他升官的經歷,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後的話題。有的老師、同學,和別人談起王一鳴,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笑容,好像能夠認識王一鳴,就是一件無比光彩的事情。好多人更是樂觀地預測,按照這個升遷速度,說不定哪一天,王一鳴就進入中央,成為國家領導人了。

但真正進入北京,王一鳴才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副部級官員,在這里,確實算不上什麼了。

S部是國家的綜合經濟部門,有一位部長,六位副部長,還有總經濟師、總審計師、中紀委駐部紀檢組組長,加上自己這個部黨組成員,總共是一位正部級干部,十位副部級干部。自己的排名最靠後,又兼著辦公廳主任的職務,年齡又最小,理所當然地就成了這幫老頭子的大辦事員。

年齡最大的當然是袁部長,63歲,頭發全花白了,前邊的腦門也是光光的、矮矮的、胖胖的,一看就是一臉福相。按他的年齡,再干兩年,他就要退休了。每次見了王一鳴,都是「小王,小王」地叫著。這麼多年,已經沒有幾個人敢于當著王一鳴的面,喊他「小王,小王」了。

大學畢業,王一鳴因為在學校表現好,作為全年級第一名的學生,被如願以償地分到了省委辦公廳秘書處,做了文字秘書。那個時候,大家就叫他「小王,小王」。

等他幸運地被趙老書記看中,做了清江省第一把手的秘書後,大家都開始叫他「王秘書」。敢于公開叫他「小王,小王」的,也就是省委幾個主要大領導,就是當時的省委秘書長,見了王一鳴,有時候也是客客氣氣地喊「一鳴」。

此後,他當上了團省委的副書記,人家又開始叫他「王書記」。等當上市長後,又開始喊他「王市長」。如今,敢于當面喊他小王小王的,也就是區區兩個人了,一個是趙老,一個就是袁部長。

趙老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前些年從副總理的位子上完全退了下來。對當今的政治越來越沒有了影響力,而王一鳴的升遷速度,也就陡然間慢了下來。

八年時間,王一鳴從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做到副部長、常務副部長,窩是兩三年一挪,位置是越來越重要,但級別還是副部級,從級別上來說,等于是八年沒有進步。

對于自己的仕途,不管別人說什麼,王一鳴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自己是個農村的窮孩子出身,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只是到了自己這一代,才有了條件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憑著自己的勤奮和聰明好學,才順利地考上了省里的大學。當時憑自己的成績,就是報考北京的名校,也是有可能被錄取的,但為了保險,自己還是選擇讀了本省的大學。到大學畢業時,正趕上了大學生吃香的時代,自己沒有找任何人,就憑成績進了省委辦公廳,從一個小科員做起,不幾年就做到了副處長,還兼任著省委書記的專職秘書,以後更是福星高照,年紀輕輕,就做了廳級干部,成為老王家歷史上第一個從政成功的人。有這些,足以說明,上天對自己是非常眷顧的。老家的那些小學同學,好多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就是那些大學同學,有的分回到了縣城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也僅僅是個科長、副科長的干部而已。比著他們,自己已經是萬分幸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領導女婿的官運亨通路︰省委大院ヾゝ最新章節 | 領導女婿的官運亨通路︰省委大院ヾゝ全文閱讀 | 領導女婿的官運亨通路︰省委大院ヾ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