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明朝 第一卷︰梁家巷子 042章 海防攤派

作者 ︰ 某某寶

家中瑣事基本安定之後,梁富貴帶著王瑞出門去販賣舊貨,這次他們決定走遠些,到夏津、高塘等縣去販賣。這幾個縣的農戶專以種棉為生,比其它地方農戶富些。因要走遠路,再加上販賣的物品中妝奩、首飾匣子以及各樣首飾、絲綢衣衫之類都極佔本錢,蘇士貞在原來本利合計近九十兩的基礎上,又自家里存銀中拿出三十兩,給二人置辦了貨物,選在五月十六啟程。

送走梁富貴,蘇瑾跟在蘇士貞身後進了正房,問道,「爹爹,張荀已找好的兩間鋪子,你去瞧過了嗎?賃一年要多少銀子?」

蘇士貞笑眯眯的看著她,「你不消擔心租金,我早已備下了。張荀看的幾間鋪子里,我最滿意的是二閘口不遠處的一間。那兒是船工們聚集地,四周的鋪子也都是賣便宜貨地,正適合我們賣這普通的鞋子。且二間門面的鋪子,大小正合適,後頭還有一個小院,正房加東西房各三間,一共是九間。雖沒我們家的這院子大,房子也破舊些,給伙計們住、做倉房還是夠的。只是……」

蘇士貞說到這兒,眉頭皺了皺,似有難言之隱。

蘇瑾隨口接過話頭,「只是離那兒不遠處,有個暗娼一條街」

「咳」蘇士貞大力咳嗽一聲,低聲罵道,「是張荀那小子與你說的?看我不打斷他的腿」

「爹爹」蘇瑾抓著他的胳膊晃了兩下,「選鋪子可不是開玩笑地,周邊有什麼沒有什麼,自然得了解得清清楚楚,張荀雖知不該告訴我這些,不過,為了生意,他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他做得對」

蘇士貞又咳了兩聲,蘇瑾繼續道,「那間鋪子正如爹爹說的,價錢合適,一年只要二十兩的租金。大小也合適,嗯,船工們在那邊兒住的也多,去買東西的也多,對咱們現下來說,倒也合適不過,我卻有旁的顧慮呢。」

蘇士貞一愣,「什麼顧慮?」

「咱們歸寧府里的人都知道,好貨不到二閘口。咱們家做這種普通的鞋子只是暫時的,若這些鞋子賣得好,咱們定然要再做其它的鞋子。把鋪子開在二閘口,一是名聲上有些不好听,二來也限制將來咱們賣其它鞋子不是?」

蘇士貞一愣,這點他倒是沒有想到。再看看蘇瑾雙眸閃著自信的光芒,笑了,「這麼說你是看中了永清橋頭的那家兒?」

蘇瑾點頭。那家鋪面也是個兩間開門,後面同樣是小院兒。只因位于永清橋西側三條水道環成的中州區域,是新城中一等一的繁華之地,因而租金比二閘口的翻了一翻,一年要四十兩。

但比起二閘口來,好處也不止一兩宗。人流客流自不必擔心,不但船工挑夫們每日必在此處活動,也有南來北往的客商、鄉下進城發賣貨物的農戶以及城中的各個富戶商賈的家奴僕從等,這些都是現在她的主要客戶群。再者一旦鞋店開張,能最快速的打出名氣來;三來,她主要想吸引外地客商,若能接得大宗訂單,將鞋子販賣到他地,自家的生意便不止在歸寧府了。

蘇士貞想了一會兒,點頭,「也好,即你看中的,必有它的道理。這就叫張荀去知會店家,約定時間,我去將合約寫了。」

「是謝謝爹爹」蘇瑾喜得連忙道謝,急匆匆出門去叫張荀知會店家。

剛到走院中,忽听遠處隱隱有「鏘鏘」的鑼聲,夾著吆喝聲,愈來愈近。常氏直起身子,側耳听了听,疑惑道,「莫不是官府又有什麼新政?」

正說著張荀自鋪子里匆匆進來,「小姐,外頭的官差在喊,說是是海防銀派到咱們歸寧府」

「海防銀?」蘇士貞聞訊自正房出來,側耳听听,那鑼聲已來到蘇家院外,官差的聲音听得清楚,不由皺眉道,「好好的怎麼突然攤派起海防銀了?沒听說……」突然他話頭打住,急匆匆的往外走,聲音中透著驚喜,「莫非貴遠老弟說的開海禁的事兒,成真了?」

蘇瑾連忙叫張荀跟過去,「去打听打听,海防銀子要交多少」自家的銀子她心中有數,早先統共有一百多兩能動的現銀,舊衣生意里先投進三十兩,這次蘇士貞又拿三十兩出來。現在余下的銀子付了那鋪子一年租金後,只余下十來兩銀子周轉……

外面的官差,兩人抬著一面大銅鑼,一行走一行敲著吆喝,另外兩人不斷的在臨街牆壁上貼著告示。街道兩旁四五個鋪子里的伙計掌櫃都涌了出來,與蘇士貞一道擠在告示前看。

官府貼的告示上並未明說是不是要開海禁,只說近期倭寇猖獗,屢侵海境擾民,故而向全國各商戶加征海防銀。每季定稅三百貫鈔者,納銀五十兩;定稅三百貫鈔以下者,納銀三十兩,自張榜之日起,一月內必將銀子繳納。

蘇士貞看完後,呵呵笑了兩聲,官府雖未明說開海禁,但他卻相信,此舉與海禁關系甚大,甚至可以說是朝廷為了開海禁而做的準備。

倒是那些之前沒听到風聲的掌櫃們,登時便嚷嚷起來,「咱們歸寧府的門攤稅本就比其它地方的高出四五倍來,沿海打仗關我們何事?一張口要三十兩銀子,夠我們一家人一年的吃喝了。」

還有人嚷嚷道,「去年黃河發水,淹了各府州縣,這本不關我們地事兒,也派個什麼河防捐到我們頭上。我們每年還有雷打不動的催五兩銀子的運河堤防捐。咱們靠運河吃飯,這個捐認了,可那黃河發水為何叫咱們捐?松江蘇杭等地比咱們歸寧府富庶,這海防捐怎的不叫他們捐?」

「你怎知不叫他們捐?不過,咱們歸寧府頂個有錢的聲名,大事小事都躲不過,倒真的」有人淡淡頂了一句,嘆息一聲,無可奈何的離去。

蘇士貞早年行商,听到過蘇杭等商人談起當年海上貿易的盛況,那些商船到波斯到印度,去時運茶葉、瓷器、綢鍛,回航時換來珠寶、玻璃、香料以及各式各樣的精致物件兒,一往一返,一兩銀子就能翻出三四兩的利錢來。那時便極向往海那一端的國度……

本以為有生之年不能去闖一闖,誰知朝廷竟然有了開海禁的苗頭,與這個令人激動的消息比起來,反倒不怎麼在意那三十兩的銀子了。再者朝廷收銀子是為了添戰船、募兵。對商人而言也是好事

悄悄離了告示,回到鋪子里。直到進了鋪子,才發現張荀一直跟在他身後,詫異,「你跟著我做什麼?」

張荀呵呵笑道,「回老爺,我可不是專跟著老爺的。是小姐叫我來探探這海防捐的數目。」

「哦」蘇士貞臉上喜歡一滯,緩緩斂了下來,三十兩銀子自家是拿得起,只是那鋪子怕是要緩一緩了,「我去和她說。」

蘇瑾自听到這個什麼海防捐的消息,等不及張荀帶信兒回來,便鑽到東廂房將妝盒取了出來。反正早先想過當首飾的事兒,也沒什麼不好決斷的。只是想想那天在當鋪里听到小伙計說九出十三歸,又是一陣的肉疼。

蘇士貞進來時,她正對著這一推兒首飾發呆。

「怎麼?你知道要捐多少銀子了?」蘇士貞在她對面坐下,掃過桌面擺著的兩只瓖各色寶的金釵,「這兩只是你母親留給你做嫁妝地,不許當。」

蘇瑾將釵子推到蘇士貞面前兒叫他瞧,又問,「爹爹派在咱們頭上的海防捐是多少銀子?」

「三十兩。」蘇士貞將那兩只金釵拿在手中細看著,復又放下來,臉上浮現笑意,「你常叔叔早先不是說過朝廷可能開海禁的事兒?以我看這個海防捐怕是朝廷為著開海禁做準備呢。雖然數目不小,便爹爹認為值得」

「是」三十兩銀子拿她這些頭面去當了,或能周轉得過來,心中一松,笑著道,「我听人說過會通河的故事,爹爹現在的心情大約與那位一生都念著‘會通’‘會通’的老漢一般吧?。」

會通河的典故說的是隋朝開挖大運河時,官府派工役,鄉民們皆怨聲載道,唯有一個老漢,十分高興,干活甚是賣力,在他看來,運河挖到自家門口,水路通了,好日子便要來了。可惜運河挖了十年後,原定水路通到歸寧府的水路突然改了道,這位老漢急病交加,臨去時,還念叨著「會通」「會通」,希望運河通杭到家門口,子孫後代過上好日子。

蘇士貞笑道,「若朝廷真要開海禁,也是我們經商之人的福氣。所以這銀子,旁人如何說道我不管,咱們要早早的交上去」

蘇瑾將挑好的頭面包起來,「好。那娘留下的這兩只頭金釵子不當,余下的,還有上次我去常叔叔家里,因我給了掌珠幾顆金錁子,常夫人愣是給了兩倍于那個價錢的首飾,這些都拿去當個活當。三個月的時間,咱們定能周轉過來了,到時再去贖回來!」

蘇士貞一時也沒更好的辦法,便叫張荀過來,將蘇瑾挑出的首飾拿給他,讓他去金滿地當鋪找王朝俸,這人與常貴遠交情甚好,為人也正直,找他過手,想必能當個公道的價錢。

………………………………………………………………………………

求收藏,求推薦,求粉紅票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生活在明朝最新章節 | 生活在明朝全文閱讀 | 生活在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