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無量天劫 太極秘境

作者 ︰ 廢道仁義

就當李耀君準備赴死的時候那因下陷而產生的嘈雜聲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李耀君壯了下膽子睜開眼楮一看那下陷的地方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太極圖黑白兩色不停地在轉動,李耀君第一次看到如此奇景于是用心觀察太極的運動軌跡。良久李耀君略有所悟連忙將鄭老爺子傳給他的太極心法運轉起來,此時太極圓輪正漸漸的散發著黑白二氣正在向李耀君聚攏李耀君眉心的圓形胎記正散發著紫光若隱若現,而後這紫光迅速的蔓延直至李耀君的全身。

而從太極中散發的黑白二氣似乎被這紫光吸引開始互相交融形成一灰蒙蒙的氣體,當灰蒙蒙的氣體接觸到耀君周身的紫氣便開始纏斗最後二者漸漸地消融于無形之中,而李耀君也在那不知名的氣體接觸到身體一陣顫抖酸痛的感覺充斥全身然後就失去了意識。突然一道紫起從耀君的眉心升起緊隨而來的就是一道如手臂粗的紫色神雷將黑白二氣一份為二,這時李耀君的身體迅速的下降盤腿端坐于太極之上並將雙手掌心朝下,輕按于雙膝之上已然是「采光聚聚法」的預備式。此時太極中的陰陽眼同時發出黑白二氣沖天而起之後一道有藍色的光柱從天而降將李耀君罩住大概一息的時間之後光柱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一切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對于李耀君來說仿佛過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當李耀君再度恢復意識的時候發現眼前什麼也沒有整個世界只有兩種顏色黑色和白色,于是李耀君習慣性的開始四處走動希望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于是就認準了一個方向走,良久李耀君意識到不對勁了走來走去都只覺得在原地轉圈于是李耀君停下腳步開始思索起來。

片刻後李耀君立刻想到了在三歲那年那奇異的夢境,雖然情況不太一樣但是這種感覺和那時候非常的類似。于是李耀君下定決心要靜下心來因為世上很多事情都有解決之道,但是想要冷靜而從容的解決自己成為遇到的問題那就非常的困難了。普通人在這個時候往往無法靜下心來越是想要冷靜心就越亂,連試幾次無果于是就開始思索那些可以使人入靜的辦法,這是後他腦袋里響起了那位叫「了凡」和尚送與他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讓他在心情煩躁之時拿來閱讀。由于李耀君一直想知道那意想不到的收獲是什麼于是天天背誦結果感覺很平實沒什麼兩樣最都也就是心里比較平和一些于是就將這本書仍在了書架上再也沒有翻動過。

想到此處李耀君立刻開始盤坐並背誦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久後李耀君那煩亂的心情漸漸地平息下來了,突然一雷聲驟響四周黑白世界開始一點一點的崩碎,李耀君也被這雷聲驚醒。按理說李耀君看到這個景色定會想起前世的世界末日從而感到萬分恐懼,事實上李耀君要是沒有沉浸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那描繪的玄妙境界之中的的確確會感到無比的恐懼,他的靈魂也會隨著黑白世界的崩碎而崩碎。那是他將完完全全變成一活死人沒有思想沒有意思只有一絲氣息表明還活著就什麼也沒有了。

萬幸的是李耀君完全沉醉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中眼前黑白世界崩碎仿佛與他一點關系也沒有,此時他渾然忘記了他自己身處的地方,面帶微笑,雙目堅毅的望著前方崩潰的黑白世界。就當整個世界崩潰之時,突然間那粉碎的黑白碎片開始互相交融,一陣白光閃過,李耀君發現他正身處于一個充滿星光的世界之中,在他眼前有兩個深黑色的漩渦不同的是一個順時針旋轉另一個是逆時針旋轉,漸漸地兩個漩渦越轉越快,最後那兩個漩渦形成了兩個大字「」。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來,隨後一道幽藍色的光柱將李耀君擊中,頓時疼痛難忍但他知道此次機緣難得不能如此放棄于是硬生生的挨過這一下,就當李耀君以為沒事的時候周遭的星辰化為無數道激光向李耀君飛來耀君艱難的撐過二息的時間再也支撐不知暈了過去。

當李耀君再次睜開雙眼的時候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之中,那里的人各個穿著長袍扎著發髻和唐代的服裝差不多,李耀君剛想和人去打招呼問這是什麼地方可是周圍的人好似沒有看見他一般自顧自的在走一連好幾次都是同樣的情況讓李耀君不妙有點氣餒于是找了一酒家坐了下來,而在旁邊有一道士此時有一四十多歲人被那道士的詩詞所吸引但見道士相貌奇古,詩意飄逸,仙味十足,便輯拜問其姓氏。那道士呵呵一笑,道︰「吾鐘離權,雲房其字也。君可吟一絕,予欲觀子之志。」听到這里李耀君再也坐不住了心中暗道︰「漢鐘離~~~~八仙之一,那他不就是呂洞賓了?」于是看看傳說中的呂祖可奇怪的是無論李耀君怎麼看看也看不清楚他們二人的面容。

此時呂洞賓當即揮筆題詩一首,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垂帶布衣輕,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侍玉皇斗上清。」漢鐘離看罷,不禁喜上眉稍,歡悅之情不甚言表,于是邀呂洞賓在酒肆中同榻而臥。漢鐘離執炊,親煮黃粱,洞賓在店中昏昏入睡。

在夢中,呂洞賓以舉子進京赴試,狀元及第,歷任台諫、翰苑、秘閣及指揮使,無不備歷。任要職近40年,後又任丞相10年,兩娶富貴家女為妻,生子婚嫁早畢。孫、甥繞膝,簪笏滿門。權顯名赫,榮華富貴。偶因上殿應時差錯,被治重罪,抄沒家產,妻離子散,流放于嶺南。一身孑然,勞苦憔悴,立風雨中方興長嘆,忽然夢覺,黃粱飽尚未煮熟。

這時雲房生先漢鐘離笑吟道︰「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鐘離權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呵!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

「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李耀君細細的品味這句話,此時不由得感嘆道︰「人生已如枕梁一夢,我們所以為的「幻境」,說不定僅是夢中之夢,生死則是一場更大的夢。」

只見周圍的環境再變,忽然看到洞賓出外遠游回來,忽見家人全都病死。洞賓心無悔恨,只是厚備棺裹火葬。然而須臾之際,死者卻全都活過來,無病無恙。這就是生離死別,雖然有點感觸但那並不是自己的親人感觸感觸也不是那麼深刻。接下來在到市上賣貨,本來已議定了價錢,買的人卻突然翻臉,只給一半的錢。洞賓不加任何爭執,丟下貨物離去了。看到他的做法雖能表明視錢財如糞土但你身處人世間又少不得這些唯有將錢財的位置放在人生中次等位置然亦不可完全摒棄。這時踫見一個乞丐倚門求他施舍,洞賓當即拿錢物給他。不想那乞丐不但索要起沒完,還惡言惡語,洞賓卻只有再三地笑謝。一日他在山中放羊,見一餓虎奔來,追趕羊群,洞賓把羊阻攔在山坡下面,自己以身相擋,餓虎卻走開了。這些讓李耀君想到了佛教中的典故割肉喂鷹都是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

一日,洞賓忽然見到鋤下有數十片金子,立即把他們掩埋起來,一無所取。踫到一個賣銅的人,買回來一看,全都是金子。他就當即找到賣銅的人,把金子還給了他。這些都表明真正修道之人胸襟的豁達,李耀君再聯想到當代的那些所謂的修道之人唯有長嘆一聲。有一瘋狂道士在市場上賣藥,說是人服下去立即就死,可以再轉世得道。10天過去了,不曾售出。洞賓前去買下,那道士說︰「你可以速備後事了。」然而洞賓服下後卻安然無恙。春天,河水泛濫,洞賓與眾人一道過河,走到中間時,風濤洶涌,眾人全都十分恐懼,洞賓卻端坐不動。這些讓李耀君體會到了真正的修士不僅僅需要隨時赴死的大決心大毅力更需要臨危不懼的定力。洞賓在山中草舍中讀書,有一女子年齡在十七八的樣子,容華絕世,光艷照人。自說歸省娘家,迷了路,天已將晚,腳下無力,想借此稍加休息,洞賓答應了。可那女子竟百般調弄洞賓,夜晚竟*洞賓與她同寢。洞賓不為所動。這樣一連三日,那女子方才離去。原以為他已看破紅塵了,結果他突然來了一句讓李耀君當場絕倒「我父母說過‘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洞賓獨坐一室中,忽見眼前出現無數奇形怪狀的鬼魅,有的要打他,有的要殺他,洞賓毫不畏懼。又見有數十個夜*,押來一個死囚,死囚血肉淋灕,號泣說道︰「你前世殺我,今天應償還我命。」洞賓道︰「殺人償命是應該的。」說著起身尋刀,就要自盡償還其性命,忽然听到空中一聲吆喝,鬼神全都不見了。通過這個李耀君更加明白修煉背後的內涵了,其實修煉最關鍵是修人的心。當然了,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並不是說都要出家,都放棄一切的物質利益,因為修煉是人心和境界的升華,這個物質的本身並沒有關系,亦是說你仍然可以擁有一切的物質利益,但是你必須修去自己心中缺陷,修去自己對這些外在利益患得患失的心,也就是不為身外之物的得失而累,這就是修煉了。

一念至此,周圍環境又開始變化這一次李耀君心平氣和的觀察周遭的變化發現所有的人或物都消失不見只有一間石室和李耀君剛進來的時候一模一樣唯一不同就是在這八卦的乾位的石壁上掛著一幅畫,畫前還有一破舊的案台在案台上還有一香爐但是都是蜘蛛網和灰塵看樣子很長的時間沒用了。

而那畫中之人李耀君覺得有點眼熟由于時間關系那畫的紙張開始泛黃一些線條變得模糊不清,但還可以看得出大概畫中之人背著一寶劍,手持一拂塵,身穿一藍色的道袍在其後還有一只仙鶴看樣子畫中人就是呂洞賓了。

李耀君小心翼翼的將案台上的灰塵及蛛網抹去並在畫前拜了三下以示尊重,而後小心翼翼的將石壁上的畫取下這時在石壁上有一題字名字是「呂祖百字銘」︰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自性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璃,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甘露淋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听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無量天劫最新章節 | 重生之無量天劫全文閱讀 | 重生之無量天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