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界懷周志 第三章 上都兩兄弟

作者 ︰ 閩地阿飛

在棉被中翻來覆去許久,程爽感覺還是睡不著,自那天在沽贏看到獅搏的征兵令,程爽這幾天一直處在亢奮當中。那天匆匆跟王掌櫃打了聲招呼後,程爽連鹽巴、大米跟過冬的一些物品也不買了,直接提著那三斤米酒往懷周趕回去。但是王掌櫃的話也一直在程爽耳盤縈繞。

「二狗子,如沒選上也沒關系,到時你回來,直接在店上幫忙,我跟你王嬸商量過了,店內加你個人,再等2年,給你張羅個媳婦,直接把店給你。」

還有王嬸偷偷的把程爽拉在旁邊一直叮嚀著︰「二狗,听老王說這次征兵就是為了備戰,到時有先鋒營、步兵團、騎兵連。你不能去先鋒營,你不要問為什麼,以後就知道。」並偷偷塞給程爽一個平安符要程爽貼身放好。害的程爽一直連連說︰「王嬸,選能選的上還不知道。且以後駐扎訓練地離沽贏也很近,偶爾抽空還可以回來。」其實程爽知道王嬸的意思,先鋒營雖是軍隊里晉升最快的,但死亡率也高。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新兵問︰「我們去打誰?」「跟著部隊走啊,等下看他們打誰我們跟著上去打就是了,跑的快點還可以打幾個,混點軍功。」然後老兵帶著新兵很興奮的跟部隊一起往前面沖,沒幾下直接掉頭往跑,「走,快往回跑」過下老兵一把拉住新兵,「則麼了。」「丫的,新兵蛋兒,就是新兵蛋兒,沒見到前面的人都退回來了,吃敗戰了。跑慢點就沒命了。」說的就是這情況,雖有些夸張,戰爭年代,特別是大的戰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種情況常有發生,跟沖鋒陷陣的先鋒營比起來,後續部隊生存率確實會高起來。

程爽隱約還知道王掌櫃跟王嬸的意思,但是他們沒開口,程爽也樂的當不知道,在他得心里,他有個父親,那就是死去的程伯。這兩天程爽跟鄰居張媽打了聲招呼,拜托了張媽如他被征兵上了,幫忙照顧木屋子,還特別交待了張媽的孩子張蛋幫他看好木屋,特別是程伯的那把虎弓。而後除了去趟山里,余下的時間就一直呆在木屋里,捧著虎弓撫模著,就像撫模著光身子的姑娘一樣。

這虎弓是程伯用成精的閃尾虎骨跟開山竹合制而成的,綁上野牛筋,虎弓彈力足,威力大,少時程爽就是跟在程伯的旁邊,在程爽眼里拿著虎弓的程伯是無敵的。程伯的七龍奔月,程爽也有幸見過一次,那還是程伯教程爽箭法的時候。七龍奔月︰先射出一枝箭,隨即第二支箭射出,擊中第一枝箭的尾部,而後第三枝箭擊中第二枝箭的尾部,七箭前後相連,射出的箭的速度跟力量越來越大,七龍奔月是依靠強有力的手臂力量加上特別手法才能射出,在程伯的虎弓下七箭能直接射碎千步外的人高的石堆。按程伯的說法是300步是作為弓箭手的分水嶺,射程有效距離300步以上的都稱為合格的弓箭手,而射程400步足可成為優秀,就是在軍中也算是一把好手,他能做到千步開外,也因為虎弓比一般的復合弓來的好,還有就是七龍奔月這近乎妖孽的功法。正常情況下他憑著虎弓有效距離也就達到400到500步之間,程爽也學了一大半,但在程爽的下也只能做到三龍奔月。射中600步的靶子,力道也比正常一箭大4倍多。而有效距離也就比普通手法弓箭多出150來步。

就是這樣無敵的存在,居然傷在了成精響尾虎的爪下,但是就是發生了。程爽一直也不相信,程爽還記得程伯憑著七龍本月的三箭追尾,山中那比人高出好多的像小山一樣的熊瞎子的腦袋直接碎掉,可稱為一箭斃命。

這兩天程爽還提著虎弓最後一次走了趟山,即使結果已知道,但是心更安穩了些。

程伯臨終前所那封信,程爽把它跟王嬸給的平安符一起放在貼身衣物里。雖程爽也一直想要打開看下程伯到底寫了什麼,但是由于程伯叮囑一定要16歲才能看,故也一直沒打開。程爽認為那封信無非就是程伯先恭喜程爽16歲成人了,然後叮囑程爽討個媳婦去他墳前。更好一些就是寫的在哪里哪里給他留下了多少財務,然後程爽一下子就成為富翁,無憂無慮的生活。對後面的想法,程爽一直當是天方夜譚來想的。雖程伯在他心目中其實很神秘,一個有著一手絕技且爛酒的神箭手,跟寶藏掛不上鉤。

差不多也就再過幾個月就可以打開了。想到這,程爽抹了下貼身的那封信,踫到了王嬸給的那個平安符心里一陣溫暖。慢慢雙眼也越來越重就睡著了。

當程爽再次張開眼的時候,天已經微微的亮了,外面的雨也停了。雨後的懷周似乎更冷了,程爽披上獸皮制的外衣,起來猛猛跺了幾下腳,向手呵了口氣,熱了下昨晚的煮剩的米粥,幾口喝完,直接出門去了,程爽在臨出木門的時候看了一眼掛在木屋中間的那把虎弓,這次程爽什麼東西都沒帶,以前剩下的一些錢糧也交給張媽了,也算是幫忙照顧木屋給的報酬吧。

然後直接扭頭就走,頭也不回。今天起跟以前的自己畫了個句話。唯一能一直提醒自己,不讓自己忘記的是身上的那封信跟平安符。

因為趕路,程爽行走的很快,雖然不知這次征兵的考核是什麼,按往年的考核無論則麼變,就是考核耐力、力量、跟靈活性。今年擴招的情況下,應該也是考核這幾樣。擴編一下子加上那麼多人,想來考核也會簡單許多吧,隅中也就是早上9點多的時候,程爽就到了沽贏,這次程爽沒從王掌櫃的酒店門口經過,而是直接饒到鎮北,從北門進去,未進沽贏就發現今天沽贏里的人多了起來。一人參軍,全家光榮,這在4軍團跟1御林就像領了口鐵飯碗,漢國會給軍團軍跟御林軍的參軍人員每月給予貼補,貼補之厚可以養活一家三口人家。而漢國居民還可以憑借軍團軍隊給的軍團軍的直系家屬證明免除一些稅,御林軍基本又稱為貴族軍,除了每年從軍團軍調入一部分的精英軍,其他的都是從貴族階層給予挑選,故漢國上下很多貧困人家都想著擠進軍團軍。但能進軍團軍也就那少部分人,雖有60萬的編制,但每次的征兵對將近九千多萬的漢國人來說,如同滄海一栗。

程爽剛進沽贏就看到北門那塊以前覺得很大廣場現人山人海,北門公告欄前的廣場上已經排了好幾條長龍,每條長龍的盡頭在公告欄下水平的一條線擺著幾十來張方桌,每張方桌上都坐著一個錄簿員在核對信息並登記,在桌盤邊站了一名軍人,給登記完的人一張木簡,木簡上寫著數字,方便後面的考核,每個而桌盤放了個石鎖,每個人在登記前,都要先試舉下石鎖,那石鎖大概差不多100斤,做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只要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一般都可以扛個120多斤,故這次考核貌似不嚴格,程爽嘀咕了下,這個自己絕對可以過,輕松著呢。

「二狗子,這里,這里。」程爽還沒決定往哪個隊伍里走的時候,就听到一陣熟悉的聲音,原來是上都的張家兩兄弟,他們排在其中一個隊伍中央,正在向程爽揮著手,這兩兄弟一個叫張念,一個叫張恩。上都離懷周十幾里路,也是獵人們在一起囤居而成的小村,雖程爽跟程伯基本都是單獨上山行獵,但自5年前程伯在山上狼群里救了私自偷偷跑到山里打獵的兩兄弟後,由于懷周跟上都離得不遠,程爽、張家兄弟三人熟悉後也有來往,張家兄弟一直對程伯感恩不盡,從張家兄弟後改名為張念、張恩就可以看出大概,念恩,念的是程伯的救命之恩吧。在程伯離世後,張家兄弟對程爽也有幫襯,隔段時間會提些獵物給程爽,雖程爽覺得張家兄弟客氣了,但則麼推月兌,張家兄弟都沒變。

「二狗子,你也來了?」當程爽擠進他們中間,張恩就從後面抱住程爽的雙肩,從心里耐不住開心,「我本打算去叫你的,大哥說你年齡沒到,想來你不會來,故沒去叫你。」張恩說這話有點結巴,似對沒去叫程爽感到有點不安,感覺欠了程爽些許什麼。

「雖有規定說16歲以上才能入伍,但是很多人基本都是18歲左右才來。我今年18歲,張恩17歲,張恩一直要來我不讓,後攔不住,你年齡沒到,本打算入征有個結果再去找你,沒想到你倒是更急了。」張念接過話語說出了他得想法,不急不躁稍做了個解釋。

程爽也沒想到會在這里踫到張家兄弟,他認識的人不多,而同輩里就幾乎只有只有張家這兩兄弟了。看著他倆感覺那小屋門前樹上掛在樹枝上翻轉過來的張恩對著程爽喊道︰「二狗,走我們上山去打獵去,昨兒我跟大哥在山上發現了一個地方,那里有野豬出現。」而張念在樹下眯著眼,嘴角含著笑也就像是昨天一樣。

「在沽贏我的登記是剛好上月滿16,故我也算是符合條件吧。」程爽解釋道。程伯以前給程爽的登記提早了4個月多,雖不知為什麼,但程爽再次感謝程伯的先見之明。這次能參加征兵也是靠程伯把他得年齡多報了4月。

漢國對于人口的管理一直都有專門的都統衙門,且基本做到凡漢國人口都統衙門都有登記,漢國立國時候郡城人口除了常住民外,更多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鄉村的流民。他們或因饑荒,或因戰亂,或因租賦過重,或因土地被豪強兼並,不得不背井離鄉,所以「久饑之民,相比而集于郡。」

漢國針對流民登記、安置、販貸與遣返,設立臨時戶籍檔案,家業厚的流民轉為郡、城戶口,其余安置鎮戶口,村落的人也都在都統衙門有鎮人口登記,經過漢國近十余年的民生政策調整,流民越來越少,人們都擇地而居或生產,或開荒,或行商。

雖有饑荒但還穩定。例如五年前的饑荒,漢國采取擴建當時的空閑官房、倉庫、邸店、修建簡易棚屋等措施,來安置流民。此外,漢國把流民疏散到各城、鎮和鄉村,以減輕郡城的壓力,且免除了部分流民嚴重地區的徭役。漢太宗十年,江寧、建鄴郡各城縣大饑,當時太宗擇其他郡城廬舍二十余萬,安置流民,降低江寧、建鄴的壓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異界懷周志最新章節 | 異界懷周志全文閱讀 | 異界懷周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