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有人家 第六十六章 羊毛手套的商機

作者 ︰ 柯小樂

羊毛洗干淨,就著大嘴嫂的一起晾干了,冬天不如夏季颶風陣陣,但是陰干羊毛也得挑個寒風少的,還得用篩子罩住,不然一場風全跑咯。

過了幾日,張小花便和大嘴嫂一起跑玉蓮家,她只有一個人,庭院多少會冷清,屯里就她家有一台機杼,是她的嫁妝,女紅也數她最好,所以捻線啥的張小花得向她討教。

三人坐在炕頭,嘮嗑著一邊擺弄羊毛。

「小花,干嘛不直接做羊皮襖,還非得用羊毛來織成布?忒麻煩了。」

大嘴嫂張羅大事還成,這種小活就不耐煩了,張小花這回也沒頭緒呢,她倒是跟家人學過織毛衣,可是這毛線咋弄啊?

「羊皮襖也好,不過我想弄更貼身的毛衣,我光說也說不出好來,它比皮襖更貼身,輕便得多,我也沒想到這麼麻煩,我腿都坐麻了。」

張小花捶捶大腿,心生浮躁起來。

王玉蓮搗鼓著一個紡輪,這是捻線最常用的工具,轉了一會兒,羊毛線就攆成了,不過線跟繡花的棉線一樣緊實細小。

「小花,你看是這樣的線不是?」王玉蓮搓了搓羊毛線,倒是比棉線還柔軟一些。

「這法子管用是管用,不過我要的線比這粗,就跟蚯蚓似的,而且這線太緊實了,沒法織毛衣。」

大嘴嫂笑道︰「蚯蚓那麼粗的線?那可不就是繩嘛!」

張小花受到提醒,說道︰「可不就是繩嘛,跟紅頭繩一樣,你瞧我咋這麼笨,光想著一次把粗線攆出來,我們可以先紡成細線,再搓成粗線嘛!」

「搓麻繩一樣?」大嘴嫂問道。

「是的,不過不用麻繩那麼緊,越是松軟越好。」

說著王玉蓮就開始紡線,她做慣了這種活,釘鞋面納鞋底織布繡花她都跟玩兒似的,長長的羊毛線就從她的手里誕生,要說這羊毛比棉麻還短一些,她都有自個兒的法子讓它不斷,紡輪咿咿呀呀的,耍得跟風車一樣好看。

大嘴嫂則擅長搓粗線,她搓麻繩草繩最多,也是動作飛快。

反倒是張小花光出嘴巴子勁兒,給倆人打下手了。

這活急不得,光是紡線就花了不少時日,張小花哪耐得住這個性子?好在大嘴嫂和王玉蓮倆個沉得下心,外面雪下下停停的,張小花想往外跑也沒處去,才老老實實坐炕頭干活。

一連半個月,三人才把這個事弄完,看著籃子里卷成團的羊毛線,張小花挺有成就感。

「唉……這鬼天氣,就是放晴了雪也不融,啥時候才能開春啊。」

今兒個早上,雪才剛停,地面又覆蓋了一層,穿著木屐踩在雪被上陷入幾寸深,差點就沒過木屐了,瑞雪兆豐年,想想開春之後,屯里人都能種上莊稼,張小花的怨念也少了很多。

「還早著呢!過了年還有幾場雪,要想雪融化,都得等到二月,咋了,又坐不住了?」大嘴嫂最了解張小花的性子,隔幾天不蹦她閑得慌。

「有點兒,好久沒去五陵鎮逛了,小娃子好久沒吃米糕米餅春卷姜糖木槌糖……我想給他們買些回來。」

說著張小花涎水都流出來了,以前不覺得,等沒了那些花哨的零嘴,才能體會到民間小吃的美味,就好像爆米花,獨有一份米香,啥香料都替代不了。

「哈哈,小花,你是自個兒想吃,還拉上小娃子。」

王玉蓮跟張小花混熟了,人也開朗了不少,不像以前終日把自個兒關屋里闢謠,要是門前有老爺們兒路過,別說招呼,就是出都不敢出來。

「還是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把毛衣織出來再說吧。」

「那成,咱們把紡車搬到炕邊吧,這里暖和。」王玉蓮正要起身張羅,卻被張小花攔住了。

「不用那個,咱們又不織布。」

大嘴嫂和王玉蓮都迷糊了,問道︰「不織布咋成衣?」

張小花從背後抽出幾根竹簽子來,比筷子長細,大嘴嫂一瞅,說道︰「小花,你咋把吃飯的家伙拿來了?把筷子削成這樣,長青沒說你?」

張小花說道︰「他敢!我不給他飯吃!那啥,這可不是筷子,是老孟幫忙削的竹簽,咱們織毛衣就靠它,這可是有手法的,你們瞧好了,我教你們。」

只見張小花把捻好的羊毛線卷在一根竹簽子上,然後用另一根竹簽纏了一下,然後挑來挑去,大嘴嫂都看得眼花,王玉蓮盯著眼楮都不眨,也沒琢磨出里頭的門道,只是瞧著好像把線弄成花一樣,看是好看。

「喲,小花,這纏在一起就能做衣服了?還不如紡幾塊布裁衣服。」大嘴嫂看張小花竹簽翻飛的,輕車熟路,也不知道她從哪里學來這東西。

「別急嘛,雖說是費時間,但也不一定比織布慢,而且這東西輕便,你瞅瞅,一個籃子就能裝下,竄個門也能提著走,嘮嗑的時間就能把它織完,不像紡車,你能把它背著走?而且,這東西還有很多花樣呢。」

張小花當然不急著織毛衣,這才剛開頭,先教會大嘴嫂和王玉蓮再說,張小花先示範了好幾種織法,還真別說,王玉蓮一下子就看出了區別,看似都是幾根竹簽子,但是每每都能弄出不同的紋理,而且都好看,是粗中帶細,比布匹的紋理要顯眼好看。

「就跟織成了花似的。」王玉蓮看著太新奇了,雙眼放光。

「還真能織成花,而且還能用不同顏色的毛線織成花紋圖案,這其中的學問可不比繡花少!這個以後再說,咱們先弄一個小玩意。」

幸虧張小花是個手巧的,這功夫還沒落下,兩天下來,就弄好了一對東西,王玉蓮看到成品的時候,愛不釋手,大嘴嫂也覺得實用。

「這不就是手套嘛,弄了這麼多花哨,還不如用皮子縫一雙。」大嘴嫂戴著羊毛手套,手頓時暖呼呼的,而且十指還靈活。

「用皮子能縫出這種手套來?單說這暖乎勁兒,就跟藏袖筒里似的,還能做事,啥都不妨礙。」張小花還用一根繩牽住兩只手套,方便取舍,掛在某個地方都成,而且不怕弄丟。

「不錯不錯。」經張小花這麼一說,大嘴嫂也覺著這手套要好得多,「有了這玩意,冬天手也凍不著了,你瞅,我這兒還有個凍瘡呢,癢得我。」

大嘴嫂經常踫水,手難免會起凍瘡,她的小拇指上有個紅腫的疙瘩。

張小花突然想到,這手套能御寒,讓人冬天干活也不怕冷,也能保護自己的手,不知道有沒有人買?

「大嘴嫂,你說咱們要是把這東西放集市,有沒有人買?」

「肯定有啊,這是好東西。」大嘴嫂戴上了都不想月兌下了,在冬天,一旦習慣了圍巾手套,再取下來就難了,脖子會冷得嗖嗖得直縮。

「小花,你是琢磨用這個發財?」

「大財算不上,小財還不叫咱們發嗎?玉蓮姐,大嘴嫂,你們想想,冬天能戴上手套干活,誰還會光手?我就算一雙只賣十文錢,要是五陵鎮,甚至是清河縣,每家都有一兩雙,咱們能賺多少銀子?」

大嘴嫂和王玉蓮一愣,她們可沒想過這麼宏偉遠大的事,清河縣有多少戶人家?幾萬總有吧,如果是十文錢,幾千兩銀子啊!這是她們想都不敢想的!

「小花,十文錢太貴了,有多少戶人家買得起啊!」大嘴嫂挺務實,「咱們收這些羊毛總共才三文錢,這里至少能做幾十雙手套吧,你這太黑了。」

「不能這麼想啊,你看咱們捻線花了半個月,織手套又兩天,十文錢還算便宜了,我這叫手工費!」

大嘴嫂一想,也是這個理,岸上的人不比野豬島,就是莊戶人都有余錢,不說家家富足,樂意出錢的至少有一半,想到這里,大嘴嫂心都噗通噗通跳。

「不成,我得喘口氣……」大嘴嫂壓抑住躍動的心跳,激動得臉都紅了。

王玉蓮還算清醒,說道︰「小花,哪有你們說得這麼夸張,你也得能做出上萬雙手套啊,咱們屯里總共多少人?」

「嘿嘿,還真沒算這個。」

張小花撓了撓腦袋,估算一下,織手套不費體力,野豬島除去老爺們兒,他們有正經事干,又不算小娃子,能干這活的婦女應該有四五十個,其中有些老人只要不眼花的,都會樂意做這事。

主要是捻線花時間,線好了四五十個人,她們手生疏一點,教會之後一個月每人做三四雙,那就是兩百雙左右,因為不費正事的時間,也算額外的收入,等熟稔了,像張小花兩天就能織一雙,那數目就多了。

「不光這樣啊,咱們的手套好些紋理,也可以染色,不同的花色價格也不同,除了像咱們一樣干活的人,你們猜誰最想要手套?」

大嘴嫂和王玉蓮搖搖頭,張小花眼楮發光地說道︰「是那些夫人小姐啊!她們肯定愛護自個兒的手,冬天也有起凍瘡的,咱們花色弄漂亮點,就是一二兩銀子,她們也樂意買啊!」

三人一直說到傍晚時分,掌了燈還在議論,眼楮里都是金光熠熠,心中火熱,這日子有了盼頭,就是不一樣。(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小島有人家最新章節 | 小島有人家全文閱讀 | 小島有人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