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門春秋 第九十一章 薄命

作者 ︰ 陌棗

小喜鵲就這麼直挺挺倒下去,一只手還勾成雞爪狀在胸前擺著,粉女敕的舌頭還斜斜掛在嘴巴外,這怎麼看怎麼像是中風了,哪里像是嚇暈了呀。

藝術來源于生活,她這是在哪兒觀察的呀,太不敬業了,零分,差評。

然而再爛的演技還是要有人捧場,秀蓀立刻抱住了小喜鵲,氤氳的雙眸如那暴風雨一般,立刻烏雲壓頂 里啪啦下起了金豆子,這是個演技純熟的。

徐景行見眼前的小丫頭緊緊抱著自己的小丫鬟,驚恐萬分地瞪著他,小小的身體篩糠一般顫抖著,失聲大哭道,「表哥老是說奇怪的話,表哥好可怕!嗚……」

方才他們說話都壓低了聲音,這個地方也是他特意選的,若沒有從附近路過發現不了這兒有人,而秀蓀方才的哭聲有點高,徐景行警惕地掃了一眼四周。

就是現在!

秀蓀半拖半抱著小喜鵲,狠狠一貓腰,以一個極其刁鑽的角度一側身,精準地沖出了他的阻擋範圍。

徐景行訝然。

看著那飛奔而去的兩抹小小身影,他久久不能回神,莫非那小丫頭方才看出了他防御的破綻?

不能夠吧。

徐景行很快從驚愕中把自己調整出來,站在廊子上看了一會子滿園的嬌花翠柳,怡然勾了勾唇角,緩緩搖頭失笑。雖然也是笑,卻絲毫不及方才那一笑的萬分之一,當然他自己沒有察覺。

他這兩天是怎麼了?偏偏和一個小丫頭過不去?千方百計堵人家。最後還把人家給惹哭了,人家可是救命恩人呀。

回過頭一想,這小丫頭太能編了。還告訴他自己的名字叫招弟,不過,人家也沒撒謊,她叫秀蓀,她姐姐叫秀芷,不都是招弟嗎?

還有兩個姐妹叫秀莞、秀芊,子子孫孫。千千萬萬,嗯,這家人真會起名字。

秀蓀拖著小喜鵲跑了一陣。下了抄手游廊拐出甬道,這就快到小二房的院子了,徐景行應該沒那個閑工夫追來了。

主僕兩個停下來邊喘氣邊整理儀容。

小喜鵲的表情萬分驚訝,指著方才她們一路跑過來的方向。喘著粗氣道。「那,那,那——」

累得都結巴了,以後要加強鍛煉。

秀蓀捂住了小喜鵲的嘴,「還記得我說過嗎?那件事就當從來沒發生過,知道嗎?」。

小喜鵲點頭如搗蒜,自己雙手捂住了嘴巴,過了一會兒。她小心翼翼道,「小姐。剛才那徐世孫真可怕,那眼神兒跟豹子似的,被他看了一眼,我都要嚇暈了。」

其實她本想說那徐世孫上次和病貓似的,這次怎麼像豹子那麼可怕,可是小姐不讓提上次,她只好說後面一半。

「呦,你還見過豹子眼呢。」秀蓀和她沿著池塘邊緩緩步行,順帶笑著調侃。

小喜鵲想了想,「對哦,奴婢還真沒見過豹子,我听我娘說的,可是我娘好像也沒見過。」她咕噥著,聲音越來越小。

秀蓀笑著打斷她,「別糾結了,總歸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了。」

又想起一件事,秀蓀語重心長道,「以後裝暈呀,千萬別伸舌頭,你這要是踫著哪里自己咬到了舌頭可怎麼好?剛才我拉著你跑的時候真是提心吊膽呢。」

小喜鵲這種演技完全是防君子防不了小人,湊合湊合就成了,不用精益求精,秀蓀也就沒再仔細解釋暈倒和中風的區別。

小喜鵲表示受教了,以後一定會注意的。

倆人回到方才的水榭,發現秀芷秀芸和秀芊已經不在那兒了,秀蓀帶著小喜鵲進了月洞門打听小二房看門的婆子二老太太午休起來了沒,靈卉是她送去外院的,總要過來知會一聲,畢竟二老太太是長輩。

二老太太已經起了,正和三太太說話,秀芸秀芊和秀芷都坐在屋里玩兒,秀芷手中蝙蝠絡子打了一半,秀芸秀芊在丟沙包,秀蓀則隨手抓起炕桌邊上的九連環,饒有興致地撥弄起來。

二老太太正巧問她情況,她簡略說起了陳敘叫她過去詢問靈卉的事兒,二老太太也跟著感慨,「這孩子呀,以後還是得靠她爹,父女倆感情親近些,他日陳大人有了續弦,也不至于忘了先頭夫人的閨女。」

秀蓀黯然,都怪她無用,連最好姐妹的孩子都無力保全,只能另闢蹊徑,想方設法培養靈卉和親爹的感情了。

秀蓀問自己,要是靈卉長大了,跟她爹爹關系非常好,自己會不會替柯敏吃醋呢,唉,真真杞人憂天。

二老太太婆媳說了會子陳家的八卦,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家里的另一位貴客,魏國公府世孫的頭上,秀蓀手里扒拉著九連環,耳朵卻悄悄豎起來。

「唉,誰說不是呀,誰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兒。」三太太惋惜道,「我那大佷女剛到了京城還好好了,這才商定了婚期就病了,不到十天就香消玉殞,這曹家老太太痛失了心愛的大孫女,就開始胡言亂語起來,口口聲聲說徐世孫克妻,這不,鬧得滿城風雨的,年都沒過好。」

二老太太低聲了然道,「怪不得,我這心里也納罕著,怎麼這徐世孫正該是新婚的時候,勛貴之家最重子嗣,這徐世孫又是個獨苗苗,怎麼也該生了嫡子再遠行,這怎麼就要去台州赴任了。」

……

婆媳倆又繼續別家的八卦了。

秀蓀的手指握著九連環穿梭翻飛,鎏金的九連環卻絲毫沒踫出聲響,她卻一眼都沒有看,雙目已失焦,沉浸在如電的心思之中。

這兩句話信息量太大了。

秀蓀原先一直奇怪徐景行為什麼會出現在浦口,還以為他要繼續上次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所以方才面對他的時候分外謹慎,她一點都不想攙和進去,太危險了。

而現在她知道了,原來是去台州赴任,她暗暗點頭,往年徐家兒郎一般情況下十歲就上戰場了,而且多在薊州、宣府、大同、遼寧等地。

如今徐景行已經二十,去的還是台州,早就听說最近東邊沿海倭患叢生,難道是魏國公覺得浙江這邊有機會?(未完待續。)

PS︰謝謝HotMutter親的月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閨門春秋最新章節 | 閨門春秋全文閱讀 | 閨門春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