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 馬球資料

作者 ︰ 北雁南飛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蒙古族民間馬上游戲和運動項目,流行于內蒙古等地。相傳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游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擊鞠、打?或擊?就屬于馬球運動。也有人認為,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後傳入中國。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詩曰︰「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說明至少在漢末馬球已經存在了。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沒,主要流行于軍隊和宮廷貴族中。西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發現的打馬球壁畫,充分表現了唐代馬球運動的場景。壁畫全圖高130∼240厘米,寬600厘米;畫面人物眾多、背景寬闊,生動形象;參與擊球者二十余人,皆著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頭戴襆頭,手執偃月形球杖,身騎奔馬,做出競爭擊球的不同姿態。畫面構圖疏密有致,動中有靜,有強烈的節奏感、運動感。考古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馬球俑、描繪馬球活動的銅鏡,特別是在長安城唐大明宮含光殿發現記載修建馬球場的刻石,證實了當時開展馬球運動的盛況。馬球運動有益于參與者的身心、騎術和技藝的鍛煉。據文獻記載,唐代的歷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馬球運動的提倡者和參與者,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專門頒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唐代打馬球風行一時,不僅成為帝王和貴族階層健身強體的體育運動,而且在對外文化交流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文獻記載,當時相鄰的渤海、高麗、日本等國都有與唐王朝進行馬球競技的描述。現藏故宮博物院的的《便橋會盟圖》(遼陳及之繪制),有一專門描繪唐、遼兩國進行馬球比賽的場面。畫面以唐太宗李世民與突厥可汗頡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于長安城西渭水便橋會盟之事實為背景,畫中,數名騎士策馬持杖爭擊一球,場面頗為熱烈、壯觀。直至宋、遼、金時期,朝廷還將馬球運動作為隆重的「軍禮」之一,甚至為此制定了詳細的儀式與規則。

--百度

關注官方QQ公眾號「17K小說網」(ID︰love17k),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第一公主最新章節 | 大唐第一公主全文閱讀 | 大唐第一公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