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翔九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師生君臣終對面

作者 ︰ 雲城九少

議事閣內燈火通明,望著從門外大步跨入的英姿男子,饒是那面上仍舊掛著幾分疲憊,眾人還是被這樣的氣勢所震懾,就連坐在正位最左首的青袍老者,也不由站了起來。

「參見陛下!」

眾人紛紛行禮,而那位青袍老者,雖亦行禮,卻只彎了彎腰,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彎膝叩拜。

「老師!」

似是看不到那些行禮的大臣,皇帝剛一進來,便朝著那青袍老者迎了上去,扶著老者的胳膊示意他站直,這才行了一個標準的弟子對師者的大禮︰

「學生含昭拜見恩師!」

含昭,是晟昭帝楚懷淵的字。

青袍老者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沖著他點了點頭道︰「你我師徒,不必見外。」

話雖如此,卻還是站直了身子,連避都沒有避過,受了皇帝一整個全禮。

縱觀整個楚國歷史上的帝師,除了當年的太子太傅、翰林院大學士衛知梧之外,只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就連如今教授幾位皇子習字的先生,也只敢受這些皇子皇孫半禮。

「恩師這些年來在外可還好?方才听朱愛卿說您落腳于城西三巷中,學生這才知您已經回了帝都,怠慢了您實是學生之過。」起身,攙著衛知梧的胳膊,皇帝謙遜道,沒有半分方才進來時為帝者的傲然與不馴。

晟昭帝尊師敬長的純孝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對于自己這位從小蒙學及至後來一直授業的恩師。更是如同對先帝一般敬重,曾經更是為了幫恩師求取一味治療腿疾的藥,而不惜攀于高崖。險些因此而葬送了性命,也正是因此,衛老先生待當時還是太子的晟昭帝極為親厚,比對自己的子女還要好。

于是當下皇帝面對衛老先生的周到細致,不僅沒有人讓人覺得不合適,甚至更讓人多了幾分信任與贊賞。

當然,若是皇帝能夠想起還有人跪在地上。先讓他們起來再與自己的老師敘舊,只怕會換來更多的認可。

畢竟議事閣的地面不像是皇帝寢宮,地上鋪著層層絨毯。這里的地面,那是實打實的硬地,尤其是在夜間,真是又冷又硬。

「我辭官多年。四方雲游。求得便是自在之道。況且如今不似當年,已是平民白身,自然用不著那麼興師動眾,簞食壺漿陋羹瓢飲,自得其樂也省得給人添麻煩。」

衛知梧淡淡地開口說道,在皇帝的攙扶之下,坐在了左手邊上最前面唯一有軟墊的椅子上。

這個時候,皇帝才像是想起來還有人在地上跪著一般。恍然道︰「眾愛卿平身吧。」

說著,也不吩咐那些人站還是坐。自己先坐在了最上方的龍座上。放眼望去,屋內就只有皇帝自己和衛知梧衛老先生兩個人毫不客氣理所應當地坐在椅子上。

眾人不由抹了把虛汗,卻又不敢坐,只得一個挨著一個站在邊上,暗道果然不能得罪皇帝,否則有的是法子被整治。于是這樣一來,心頭那桿秤,又向著恆王的那便偏了偏。

這時朱韞抬了步子上前,朝著皇帝行了半禮之後,才轉向衛知梧老先生坐著的地方,叩拜下去︰「學生朱韞見過老師。」

作為太子伴讀,朱韞與晟昭帝還有恆王三個人,是衛知梧老先生這一生唯一的三個學生。

「起來吧。」

衛老先生點了點頭,眼里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顯然對自己這個學生很是滿意。

當年自己教過的三個學生里,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晟昭帝,天資聰穎最有才華,但性格溫和純善,為帝王者卻顯驍勇不足,因此差點被先帝去掉繼承之責,直到後來衛老向先帝求情,說是過幾年等太子長大了再看也不遲,後來又在教授過程中刻意的訓練他遇事果敢決斷的習慣,這才使皇帝易儲的念頭打消。

恆王亦是聰慧,但比及太子卻稍顯不足,而且他雖果敢決絕,但處事之道卻頗顯冷酷狠厲,雖說平日里與凡常孩童無異,但那股子隱藏著的陰狠卻是再怎麼也無法消弭。

因此當時衛老先生告訴先帝︰「此子陰騭,若可除戾性則為衛國之良將,然則為亂國之梟者。」

這也是為什麼衛老先生不願意皇帝易儲的原因之一,這樣的人適合亂世之中打江山,卻不適合盛世之中守江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太子即位之後,衛老先生便當即請辭,選擇了四海雲游。

既是為了避免皇帝夾在師長與胞弟之間為難,也是怕恆王因此起了歹念而使自己惹禍上身。所謂的雲游,不過是一場逃離,直到衛知梧後來發現一直有人沿途打探自己的消息,甚至毒死一家收留過自己的農戶時,他才發現自己這樣的決定是何等正確。

至于自己的第三個徒弟,也就是當年先帝身邊大將軍朱沉的遺孤,攪亂了這一晚風雲的朱韞。

這三個徒弟里,其實朱韞是最像衛老先生的,因為脾氣和氣性,那股認準了一個理兒,遇事不喜彎腰低頭的直楞性子,將年輕時候的衛老先生學了個十足十。

所以對于這個弟子,與對待太子和恆王的寬和善導不同,衛老先生對他格外嚴厲,也正是因此,才塑造了朱韞如今堅毅不屈的品格。

皇帝將朱老先生的神色看在眼里,袖里藏著的手掌攥了攥,才沒讓自己的神色上有什麼不妥。只听他笑著開口,像是不知道衛老先生早在宮門處等候一般道︰

「今晚這個時候請了老師來,叨擾了您的休息,實在是有不得已之處。如您所知,千華因為皇後和國舅的事情,煽動了兗州、信州等五州兵馬來帝都,想要為她的母親和外祖討一個公道。雖說是小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但難免會被有心人利用,尤其是當前五州兵馬數萬人陳兵城外,一不小心,便會成國之大禍。

「若只是小兒玩鬧倒也沒什麼,但是近日城里卻傳出什麼朕非是朕,而是亡故的二弟所扮的謠言,以圖動亂民心,離間君臣,挑起我楚之大亂,就連當初一同蒙學同窗十幾栽的朱愛卿,也不惜違抗軍令擅離職守,從郴州遠遠地私闖內宮要與朕一辨究竟。

「但是一言之詞如何當真,所以他道出您在帝都的落腳之處,讓學生派人前去請您來作個見證,是以才有了今日這番,也幸虧了朱愛卿,學生才知道原來先生早已回了帝都,但是著實不及朱愛卿早知此事,所以也還望老師海涵,一會兒見證之時,莫要因此責難于學生。」

此話一出,室內所有人的神色都是一變!就連原先如老僧入定般靜坐的衛老先生,听見後面的話也晃了晃身子。(未完待續。)

PS︰今天原本晚上的第二更,提前發布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鸞翔九天最新章節 | 鸞翔九天全文閱讀 | 鸞翔九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