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上小廚娘 第八十五章︰戰神聶洋!

作者 ︰ 逗姐

聶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不知從哪里來,就跟忽然蹦出來似的出現在梁國。然後又以絕對牛逼的出場方式讓梁國所有的人都記住了他。

這要從三十年前說起……

三十年前的梁國正處在邊境動亂最嚴重的時候,周圍的羌,韃靼,東瀛外族對梁虎視眈眈,梁國儼然成了他們眼里的肥肉,為了能吃一口,三族達成協議,決定從水陸兩地圍攻大梁。陸路切斷梁國與其他國家的邊境商貿。水陸則直接斷了梁國才剛剛興起的海外貿易。梁國當時的皇帝正處在壯年,見小小蠻夷也敢觸模虎須,當下就怒了。于是調集兵力,打算給蠻夷們來個當頭棒喝,讓他們乖乖上供。奈何當時的大梁國開國皇帝在奪得皇位後,怕武將手握兵權易生異心,是以在一場鴻門宴上,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武官的地位從此直線下降,堂堂兵馬大元帥也就三品的官職,更別提一般的武將們了,見到文官,基本都要行禮。這讓這些當兵的心里憋屈的不行。卻又無力更改。惡心循環下,習武帶兵的人越來越少,有點門路的都給自家的子孫弄個文職。

所以當梁國遭遇圍困的時候,舉國上下既然找不出一個願意帶兵前往的將帥之才。再加上梁國開國至今百余年,一直沒發生什麼大的戰役,眾人安逸的日子過久了,老虎的爪子也失去了應有的鋒利。這是外患。

再說內憂,大梁國的朝堂上,文官們一直以打壓武官為樂,動不動就用筆桿子讓武官們無地自容。他們害怕戰爭讓武官的地位上升,讓一直對他們恭恭敬敬的武官再也不用看他們的臉色。所以,文官們決定和談,他們用文縐縐的話對武官經行攻擊,說白了就是能用嘴解決的問題,堅決不用拳頭。偶爾有幾個血性的文官也在眾人的圍攻中沉默不語。

武官們一直被欺了,好容易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當然想帶兵立功,一雪前恥。結果就是,還沒開打,自己人內部斗了起來。

皇帝很頭疼,雖然他也不想動武,但奈何人家都欺負到家門口了,再不有所動作,太有失威嚴了。是以這次,皇帝堅決的站在了武官這邊,大筆一揮,戰!

戰可以,糧草這麼多年的積累也夠打個三年五載的了。但一提到誰帶兵,武官們汗顏了。有帶兵經驗的,都老的不能上戰場了,能上戰場的,不是經驗不足就是缺乏魄力。皇帝這才發現,他的武將們,居然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

皇帝表示很頭疼。皇帝頭疼,內閣們也寢食難安。權衡利弊後,文官們又想了個點子,既然你們武將們沒有人能擔當此任,那就來一場比武,從民間廣納賢才。當然了,此武非彼武。

比武方式類似于現在的沙盤推演,評委是那些老的不能上戰場的老將軍們和內閣一些文臣。

比武以內部推薦的方式參與。這可不敢大張旗鼓的發出告示,一來容易動搖軍心,二來造成百姓的惶恐,三來讓敵人知道己方無大將,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情。

這個方法得到文官雙方的一致贊同。文官們想著選出來的人不管是不是自己人,但知遇之恩肯定不能忘,以後,也不會對文官們怎麼樣。武官們則想著,選出來的只要有真本事,繼續被打壓也沒啥要緊。從這里就能看出,文人的算計和武人的豁達。

一時間,文官武官都把眼光落在家族的後輩身上,又才能的後擺推薦去比武,實在找不到的,就在民間暗訪。都說大隱隱于市,說不定就有那高人流落民間呢。

嘿,別說,還真的找到不少人才,聶洋就是這麼被內閣首輔竇閣老給看中了。

比武會上,聶洋以其聞所未聞的方式將一眾熟讀諸子百家的文官和兵法背的滾瓜爛熟的武官們打的落花流水。文人氣的跳腳,武官羞的無地自容。

勝了的聶洋在被問及這麼光明正大的耍無賴真的好麼?聶洋撇了眼那名問問題的人,然後以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略帶憂傷的道︰「一位偉人說過,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說完,也不管這些人听不听得懂,徑自走了。

第二天,聶洋一身戎裝,帶著軍令,以前鋒的身份,跟著大軍,揮師北下。

大軍是出發了,糧草也準備的妥妥的,上至皇帝以,下至守城門的士兵,眾人都坐立不安的等戰報。

第一份戰報于大軍出發後的半個月到達皇帝的手里。傳令兵為了能盡快的將戰報送達京城,沿途累癱十匹戰馬,風塵僕僕五日五夜不眠不休。到達京城的當天,守城兵老遠就見一陣灰塵夾雜著軍馬特有的馬蹄聲遠遠傳來,當下勒令百姓趕緊讓道。于是傳令兵舉著手上的軍報一路高呼︰"首戰告捷「。從城門到皇宮,沿途無一人阻攔。

軍報送至皇帝手中,傳令兵也累暈了。皇帝當下就好好賞賜了那小兵,然後讓人待下去好好休息。

一時間,京城一片歡呼。百姓們自發的為前沿的將士們縫制過冬的衣物。兵部戶部,一邊繼續講糧草送往前沿,一邊組織更多的軍隊,開赴前線,準備一舉將敵人斬于刀下,以後不敢再來侵犯。

這場」反侵略戰爭「在大梁國舉國上下一條心的協助下,在聶洋將」無奈「耍的爐火純青的戰術下,歷時一年,將蠻夷全部趕出梁國的領土,過程出奇的順利。

聶洋對東瀛人的痛恨眾人不知原因,對于羌,韃靼,聶洋只是以驅趕為目的。但對東瀛,聶洋下的命令是見一個殺一個,不接受投誠,不接受義和。直至將他們全部從陸地驅離,趕到深海才罷休。要不是梁國不善水戰,也無健全的水軍和大船,聶洋真是想直接殺到他們家。

這一站戰,歷時一年,得到的效果卻是驚人的。聶洋以其殺伐果斷的性格,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包括鄰國,一時間,本來以文興國的梁國,成為鄰國眼里不能招惹的存在,而聶洋,也被冠上「戰神」的稱號,成了為數不多但卻被整個大陸知曉的將軍。但就是這樣,聶將軍還是嘗嘗一副「我很不開心」的嚴肅臉在一眾朝臣中晃悠。

聶洋的消失和他的出現一樣的令人匪夷所思。他在當了梁國五年的兵馬大元帥後,一道奏折,辭去兵馬大元帥的職務,丟下諾大的「元帥府」,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讓梁國皇帝很捉急。雖然他進年來對聶洋的功高震主很不滿意,但一丟丟想把聶洋怎麼樣的想法都沒有,挺多就是派出自己的長公主去**他而已。但結果失敗了。

難道就因為這樣,聶元帥就鬧「離家出走」?

使不得啊萬萬使不得。于是皇帝秘密下旨,全國尋找聶元帥的下落。結果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現聶元帥的痕跡,然後搜索範圍擴大到勸大陸。結果還是啥也沒發現。

知道皇帝駕崩,讓下一代接班人一定要繼續尋找,就算不能為練過所用,也不能讓他為別的國家招攬。

新皇帝拍胸脯保證,一定找到聶元帥,老皇帝才一閉眼,駕鶴西歸。一代戰神聶洋,慢慢的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不見。

其實聶洋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梁國,只是居無定所,有時候會跑到山里面做個獵戶,一待就是好多年,有時候搖身一變,成了行腳商人,走過整個大陸,甚至也去過被他打得服帖的羌,韃靼和東瀛。

時間過得很快,當初還是年壯年的戰神,也已經成了古來稀的年紀。年紀大了後,聶洋回到京城,帶著這些做獵戶也好,經商也罷得來的錢財,打算在京城安度晚年。

當年的皇帝去了,戰神也沒了蹤跡,周邊賊心不死的蠻族們又蠢蠢欲動。大動作不敢,小動作不斷的騷擾梁國邊境。作戰手法,迫于當年聶洋的耍無賴風格。氣的皇帝直跳腳,卻又無可奈何。

聶洋也知道,但畢竟年紀大了,沒有再回朝堂的心思。現今的朝堂比其當年,更是亂的不行,***和益王的爭奪戰,讓朝廷無暇顧及邊關。于是,蠻族用今天挺近一尺,明天再過一丈的無奈方法,不知不覺,竟然霸佔了梁國邊境三城。等梁國國君得知消息的時候,拍大軍前去驅趕,卻已經趕不走這些無恥之徒了。沒了戰神的梁國,再一次成了一塊香噴噴的肥肉。

收杜沐陽為徒是發生在杜沐陽十二歲的時候。也算是杜沐陽這小子走了狗屎運,性子很合聶洋的脾氣。聶洋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去故土,所以,一門心思的將自己的所學教給杜沐陽。

杜沐陽雖然頑劣,但對這個不知道姓名的師傅,也是格外的尊重。這種尊重,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在親眼看到聶洋身亡,听到他最後的話的時候,毅然決然的不顧家人反對,穿上戎裝,上了戰場。去找他大師兄去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賴上小廚娘最新章節 | 賴上小廚娘全文閱讀 | 賴上小廚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