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獨寵 126 枝繁葉茂

作者 ︰ 慢慢來吧

顧家人今年能來的基本上都聚集到京城了,沒有了男爵府,毓儀和顧堯大方的把護國公府讓出來,請了顧普住回上院,除了顧翱夫妻留守,帶著剩下的三家人回清頤院住。當然,顧簡和顧明倢留在道觀‘為母祈福’。

大哥顧恪已是五品,以他同進士和外戚的出身,以後品級不會有變化了,但下轄邊境重城,算是一方牧守,大嫂詹氏帶著一雙兒女,神情淡然又滿足,想來在靖西城過得不錯。

四哥顧翃以國使身份遠航,袁敏荷和兩個兒子既驕傲又有些擔心,不過看到來使們對大虞的尊敬和拜服,還是安心不少。

從小就是天之驕子的五哥顧忻反而是顧家男丁里最不顯眼一人,身無官職不說,還住在岳母府上。好在葉莫莫身份高貴又一向爽朗,抱著女兒和妯娌姑嫂們說得很開心。

六哥顧文愷也是遠度重洋,雖自()嘲今年過年與野人為伴,但誰人不知他是除了長房之外唯一的皇帝近臣,外人不曉得多羨慕娶了皇後娘家人的他。謝苒帶著兒子大著肚子,沒人和她聊兒女經,只問她平日在聚寶街如何‘上班’。聚寶街就是致爽齋前面那條原來沒名字的街,離大理寺、宗人府等衙門不遠。致爽齋開建時,太子就暗地把那街上的宅子都買下了,他和顧辭的護衛就守在那兒換班暗防。現在作為皇家產業的總部基地,所有的財務、人事、行政等日常工作都在里面進行。做這些工作的幾乎都是女子,未婚已婚都有,朝九晚五,若是成親或懷孕還可以申請休假,或隨丈夫外調也可以。顧辭只讓她們簽雇佣協議,只是額外加了保密條款。原本還有人擔心會泄密,但皇後發話了,這錢是賺來的,又不是坑蒙拐騙,想查賬去戶部也可以,沒必要這麼緊張。也許女子對機會更為珍惜,工作更認真仔細,還真沒出過泄密致損之事。謝慶常駐致爽齋,除了顧辭本人,各位總經理平日開會也在那,久而久之這條小巷子就被稱為聚寶街。

八哥顧文恆夫妻的小日子過得不錯,開了個點心店在西市,玩得很開心,寶貝兒子讓兩位姨女乃女乃長輩養得胖乎乎的,看著特別像爹。

九哥顧珝剛上任沒多久,新明城址已經選好,寫回來的信激情澎湃,聶氏準備過完年就和他團聚,兩歲的兒子留給長輩們,正在和十弟妹韋氏討教經驗。

十哥顧文恢一開始去鎮北城做書吏,業績很好,已經轉為從七品縣丞,上面主簿、知縣都沒有,他就是一把手。他媳婦韋氏和生母丁姨女乃女乃跟著去了鎮北城,已經攢下一大片田地農莊,這次孩子和老人沒回來,他們特意來打探皇後的意思。現在海貿已開,日後近海那邊肯定也會興起,他摩拳擦掌準備往齊安城以東靠海那處使勁。

十一哥顧文慎更積極,一開始就去了現在的北關,和鄂部通商通婚這些年,那里已經很熱鬧了,他也成為第一批吏考里目前官職最高的,六品知縣,統管北關。孔氏辦了個南北雜貨鋪,有錢有權,孩子和生母都過得舒心。只要不起戰亂,日後只會更好。

十二哥顧文懷自己沒什麼主意,在長春城里老老實實做事,這次帶著朱氏回來也就聚一聚,反正顧文愷不在他就听顧文慎的。

大姐顧曉憶的公公快從吏部退下來了,黃姐夫應該能再上一步,看兄弟連襟們的樣子,夫妻倆考慮的也是外放。剛好可以讓閑下來的祖父帶孩子。

二姐顧曉愫的夫君是杜家人,僥幸免予一死,在陽關的義塾教書,今年得了皇後恩旨,帶著孩子們回來聚一聚。雖感覺有點不自在,但姐妹們對她一如往昔,讓她安慰不少。

三姐顧曉惟兒女雙全,雖然曹姐夫跟著顧翀上了戰場,但婆家人對她極好,從嫁進門就沒什麼不順心的,現在心寬體胖富態得很。

四姐顧悅和姐夫羅兢一起去了興慶城,這次特意帶著一兒一女回來,準備接上婆婆和三夫人一起去興慶城住段時間,享享天倫之樂。

六姐顧曉恬和金姐夫跟著顧文慎混,如果顧文慎去建新城,那北關必是金姐夫接手,現在她大著肚子抱著兒子回來,也是預備生完再去和夫婿會和。她和兩個庶妹也在京郊置下一處小莊子,讓三人的生母住一起,和二房兩個姐姐的生母所住之處不遠。

七姐顧曉情和常姐夫在撫順城扎根了,這次回京準備把張姨娘和常家公婆一起接去。

八姐顧曉愉和丈夫周邁這些年帶著兩人的生母去了廣陵城,齊鄉侯數次希望這個和皇帝做連襟的孫子回京入中樞,但他們一家人更願意在外過自己的小日子,周邁甚至連兒子都沒抱回來讓周家人看。

九姐顧憬終于有動靜了,還沒顯懷,很想和姐妹們說些育兒經,不過只有萬事不愁心的顧曉惟搭理她。方舉還是天天拿畫筆自得其樂,顧瑩和五夫人心平氣和地等著她肚子里的孩子出來含飴弄孫。

十姐顧曉憐和賴士庚在粵海城簡直說一不二,賴姐夫還管著市舶司,可想而知以後海貿開了,得賺多少錢,連他們的兒女現在都被人搶著定親。她的生母春姨娘打算這次跟著去南方享福,讓另外兩位老姐妹很是羨慕。

十一姐顧曉惜在柳陵城更是風光,以後安南說不得就歸到賈鵬手里。

最為榮耀的長房,顧翱官拜尚書,顧翀是一品將軍,顧翮掌管錦衣衛,顧翂今年回京,有消息說會進都察院做御史。

這樣的‘真•外戚’,從官職看並不算顯赫,更不用說身處高位的幾人都有真本事。而名義上的外戚謝家,並無特別人物,只追封謝弘為沐恩侯而已。

除了悄無音訊一直待嫁的顧悌,顧辭把兄弟姐妹姑嫂們邀進宮敘舊一日,好好地打探了一下他們在外的行止,听葉莫莫提了一嘴顧悌的婚事,送出一大堆禮物。

***********************

當事人顧悌現在足不出戶,每日陪母親念經,新來的兩個丫鬟也是能不說話就不張嘴,生怕重蹈蔚藍、蔚雪的覆轍。顧忻很少過來,嫂子倒是帶著孩子常來,每次都讓母親很高興。她引以為豪的本事都在宅門之外,卻生生毀掉前路,深陷內院。可想而知,即便順利出嫁,袁念也會如此待她,只管衣食無憂,不得半點自由。

今天嫂子從宮里出來,倒是帶了句話——三年不改父道,若還想嫁,自己聯系九皇子,不想嫁,考慮好今後怎麼辦。作為顧家人,這是皇後最後一次幫她,還給她帶來一大沓《皇家新聞報》。

她一頁頁翻看,感覺漸漸活了過來,這會她還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穿越人士,那就真是個棒槌!

十有八九就是這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皇後妹妹改變了歷史!

在現代她都能混得風生水起,為什麼在古代卻處處倒霉?

不就是因為她高估了自己的本事,忽略了客觀因素根本不具備讓她出頭的機會。她沒有顧辭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沒人願意像長房、蕭律和神宗一樣為她籌劃,又不甘于隨分從時,自然狠狠吃虧,撞得頭破血流。

現在國門已開,她還要困守後院過完一輩子?

顧悌學母親一樣跪在小佛堂的觀音前考慮了五天,帶上一張講述新明城的報紙去找四夫人。

***********************

顧珝從平南城逆珠江而上,進入西南夷地區的高原,到達一個珠江、瀾江、怒江三江並流的地方,三江左右是兩座崇山峻嶺,東北地勢突然拔高連接康藏高原,中間是一寬一窄的草甸子隔開三江。寬草甸上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如登天雲梯一樣向雪白的山峰里延伸,這是自漢末以來西南地區與康藏高原進行茶馬互市的主要路線,原是五詔之一浪穹詔的地盤,如果不是平南軍收復了六詔,這會吐蕃大軍還在茶馬古道上晃蕩呢。

現在平南軍防線已經推至進入高原的關隘大研山口,那里是納西族聚集的地方,而他作為歸附虞朝的南詔城第一任知縣,將在三江高原處建起一座以戰備補給、水利和邊貿為主的新城——新明城。

這幾年他跟著姐夫羅兢從撫順到興慶,像顧文慎等人一樣從胥吏做起,干出成績來了才敢偷偷和顧翃說願意來邊疆。雖然他沒做過一縣主管,但熟悉上下事務,尤其鑽研過水利工程。神宗登基後,知道他的意願,大方地給了三個地方讓他選,一個是直面崇明島、養殖珍珠的合浦城,一個是接壤高麗半島近海的延邊城,剩下一個就是新明城。想到當時的情況,他現在還忍不住熱血沸騰。

合浦城雖然近海,但目前只是個漁村,有安南和崇明島回歸疆域,以後淪為補給站點的可能性很大,戰備意義大于經濟利益。延邊城在江海匯合處,北方又是顧家兄弟集中之處,定然不會出岔子,應該是最好的選擇。然而他不小心瞟到一眼新明城的規劃圖,根本來不及多想,就選定了此處。新明城的圖紙包括三個可獨立可連體的分流堰和貫通渠,直面茶馬古道的巨大城郭,可行車馬的寬闊城牆,和井然有序的城區布局。

皇帝有點苦惱地說,這個地方是顧翂想去的。

他嘿嘿裝傻,君無戲言。

那會他壓根沒想到民伕徭役怎麼解決,再起戰亂或浪穹詔叛變怎麼辦,甚至不知道目前城址還不在大虞控制的版圖內,總之,他就是搶了十二弟的活。

當他帶著圖紙和任命書傻兮兮地回家,和四哥、姐夫、妹夫說了這事,幾人看完圖紙和他一樣反應震撼,隨即憂多于喜。直到臉色很臭的顧翂上門扔給他一本計劃書,和他們一起細細參詳,才安下心來。等顧翂離開後,周妹夫才說,計劃書或許是出自皇後之手。他在廣陵城這些年與定康城來往比較多,定康塢鎮雖小,但布局規劃的思路和新明城圖紙有共通之處。皇後雖然不懂水利和城防,但不得不說,如果新明城建好,一邊封鎖茶馬古道,鎮守吐蕃大軍南下,一邊可借勢應對六詔叛變,而水利可以控制下游旱澇和水流緩急,開通水運,直接影響到安南、真臘、暹羅、驃國等外夷。六詔和吐蕃這麼多年的戰亂,多的是戰俘貧民可以當勞力,不出十年必成上縣,五十年內不出意外,即可代替南詔城成為西南夷中心,怎能不令人振奮人心?

現在城牆開建,吃飽穿暖有屋有藥的戰俘在工地上干得很開心,六詔的農耕也恢復了,皇家產業帶著大量商家進駐,藥材特產往外走,糧食和絲瓷等物讓商道一下繁榮起來,至少百姓們生活無憂,五詔對大虞的歸附之心增強許多。顧珝剛到時,糾結要不要按計劃書上所寫的,先讓邊境商人集資蓋個廟,他看到六詔都有各自信仰的不同本主,只是試探性地和段伏寬提了一句仿建靈感寺,鑄佛像塑金身,整個南詔王室感動莫名,向五詔宣布此事,使漢商一下子深得人心。後來再征民建城築壩,推廣漢學和管控礦業,從昌京城大興善寺請來論佛的千慈大師襄助良多,事情順利不少,讓他對新明城的未來更有信心,就等著把吐蕃徹底打垮,還西南夷一個平安。

驃國也參與對吐蕃作戰,雍維羌今年過年特意來了新明城,現在上折希望大虞也和驃國通商移民,甚至駐軍都可。顧珝考慮是不是給喬祺去封信,讓他看看有沒有機會去驃國闖一闖。

***********************

新明城的構思的確出于顧辭之手,不過完全不是憑借前世去大理麗江旅游的經驗而拍腦袋制定的,她還是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輿圖,順便改進了著色版地形圖,方便識別山河湖海的高低區別。

疊嶂險峻的橫斷山脈和她印象中的地緣環境區別較大,這片倒三角形的山脈雖然不如康藏高原那麼高聳,但同樣是不便逾越的南北向稻皺帶,往東地勢陡然一降,峭壁之下是低窪富饒的昌黎盆地,或者顧辭應該稱之為‘四川盆地’;往南的話,山勢順著三江高原徐徐低緩,新明城就在三江高原最低處,身後形成次一級的大理高原,囊括了西南夷的六詔和夔州城等岩溶地貌,山高水密,峽谷深陡,再往南是更次一級的撢邦高原,包括真臘北部山地,繼續南下才是中南半島的平原。這樣的康藏—三江—大理—撢邦四級高原組成一大片階梯狀山地,曾經非常有效地阻止中原百姓深入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帶,迄今為止也還在發揮同樣的作用。好在華夏民族對土地的熱愛是天賦屬性,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處可以長出芽苗之地,從昌黎盆地和楚荊地區的農民們克服了復雜的山地地形和濕熱的氣候,所爆發的擴張性十分驚人,成功地滲透進第二級的大理高原,把的南詔建設成‘邑落相望,牛馬被野’的農業領頭羊,才有了六詔一統的大理國和現在全部永歸的西南夷國土。

目前在建的新明城意義重大,首先要擋住康藏高原的吐蕃南下之路,其次是有利于漢族人迅速填滿二級高原,畢竟大理高原雖有許多連綿起伏的山嶺,但山嶺之間的壩子都是土肥水美種啥長啥的寶地,再來還可以努力地、慢慢地往三級高原滲透。說是‘滲透’,其實是學習了山地民族的傳統,一族強大了,搶了別人家的壩子和河谷,把人家從河谷地區趕到半山腰,而這些被擠上山的人只能繼續把半山腰的原住民趕上山頂,新明城就是要攔住這些被擠走的人回過頭來搶地盤。當然,被趕上山的人基本上是吐蕃鐵桿粉,或當成沙子摻進去的流放漢人,他們的任務可不是打仗,而是修路護道,跟不服大虞管束的部落甚至吐蕃人做生意。想當年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二就是在這地界打了兩個土著部落,耗時三十年,損兵數萬,花費飛軍力、財力跟打準噶爾差不多,性價比奇低,即使是科技高度發達的美國打阿富汗山區里的一小撮**,也一樣苦不堪言。又窮又不好進攻的山地還是靠屯田種地和‘要致富先修路’來解決吧!

這個口號可不是白喊的,不要懷疑漢人‘人定勝天’的信念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無論多麼艱難險阻的地方,出于對土地的熱愛和利益的驅動,華夏民族都有可能找到一條行進的道路。秦時的巴蜀人早在張騫踩出西域的絲綢之路以前,就打通了昌黎盆地和大理國國都之間的通道‘五尺道’,著名鳳凰男司馬相如也被漢武帝指派來開鑿另一條東西貫穿橫斷山脈連接昌黎和大理的‘靈關道’,兩道匯合于大理,繼續往西下了撢邦高原進入驃國,稱為‘永昌道’,從驃國可以去往天竺和中亞等地,此道統稱為‘南方絲路’。以後南方絲路和茶馬古道的交匯點就在新明城,而且穿城而過的珠江水系離長江的一個支流安寧河非常近,完全可以效仿柳陵城的靈渠再鑿一道運河,把珠江和長江流域在上游連通,加上距離同樣不遠的怒江和瀾江,‘四瀆之聚’的新明城以後地位不亞于三峽大壩,發電量絕對世界第一!

***********************

袁懿正在拿著舒明那陀獻上的驃國輿圖鑽研,這是一份典型的古代地圖,也就標個山在哪里、水叫何名,但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長,沒有地形標識,沒有海拔和比例尺概念,還不如顧辭憑記憶結合實地考察的經驗畫出來的輿圖嚴謹。

被當成首輔用的皇後涼涼指著前世緬甸的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開始回憶,「哥哥,這里都是怒江下游流域,盛產稻谷,」她點著叫‘大光’的仰光,「這是個很好的港口,好像比旁邊的怒江入海口還好,」然後比劃流域東邊的一大片和其中與大虞相鄰的彈丸之地,「我知道的是撢邦高原的這里,叫果敢,住的基本是漢人,漢時屬于永昌郡,諸葛孔明也曾到過。」語言是跨越地緣限制的一個最大因素,有現成的橋頭堡一定不能放過。

「可以試著探一下。」

顧辭從果敢聯想到‘六星紅旗’為國旗的印度曼尼普爾邦,手一劃,在驃國西邊那一串山上點了點,「這好像叫若開山脈,是驃國與天竺的邊界線,」再用炭筆點了幾處,「這里是山脈豁口,南方絲路去往天竺的關隘,叫納妙拉;這兒是另一個隘口洞鴿。若開山脈西邊有個珍珠城,這里特別重要,也是漢人聚居之地,南北朝的齊朝曾派人通婚。」

「那我們可得好好安撫下流落在外的先人之靈。」袁懿輕笑出聲,與有榮焉,齊朝不就是蕭氏先祖蕭何後人所建之國嘛,蕭家人果然喜歡廣拓疆域。

「對呢!別忘了宣傳佛教,抵制天竺的韋馱教和大食的天方教。」

「何以如此忌憚?」

「他們不認為‘眾生平等’,有些視外來人為低等賤民,或覺得不信教者是異端,教眾排外,又是最容易被煽動,太危險了!」

韋馱教即印度教,其教義里的‘薩蒂’陋習——丈夫死後妻子要‘自燃’殉死以示忠貞——簡直跟活人殉葬一樣慘烈。天方教就更不用說了,只認本神,排斥其他信仰,最嚴格者扭曲又極端,根本不把教徒和異教徒的人命當回事。

「那佛郎機人的‘景教’呢?」

「按他們的教義是支持武裝傳教的,所以也不好。」

「這麼說我們和西夷總歸有一戰?」

「肯定的,可以搞宗教交流,但目的是為了駁斥他們。而且崇明島的佛郎機人和這次來的應該不是一個邦國。」

「就是你說的分為伊比利亞和波秋歌?」

「對,應該是波秋歌人對我們更友善吧。」

「你不喜東瀛又是為何?」

「島國人自卑、自傲、狹隘、悲觀,只看眼前利益,總對外面的世界既恐懼又覬覦。」

「那若是他們歸依要不要?」

「當然要!」

「不怕出爾反爾?」

「哥哥,如果羅剎國佔據咱們整個北邊,實力比咱們強,你會想歸附還是抗爭獨立?」

袁懿自然不可能是甘為附庸的君主,這樣一想,周邊小國的依附就很好理解了。從地理角度看,距離決定了東瀛島國的離心力,彼此交流、控制和融合的難度隨著距離增大。也許東瀛面對威脅更大的敵人沒有一爭之力時願意歸附,但時間一長,不管是掌權者還是一島國民,都會漸漸自成一體。從語言、民族或經濟等渠道多管而下,讓其十之八九的居民都自認為是‘大虞人’,或許能加速消化一地,但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或許只能把這樣獨立性比較強的地區捏在手里,主導其民生和政務,當成藩屏。

「把他們當成屬國?」

「國都得換個對咱們有利的地方。」

「如新明城一樣?」

「對,朝廷就主管三樣——普及漢語和漢字,允許通婚通學,支持商貿和救濟。其他事情交給僧侶和商人們。」近如愛爾蘭,日不落帝國都沒能佔全乎了,不是在地圖上涂成和本國同一個色,國境線就自動挪過去的。

「那東瀛這樣不願永歸的呢?」

「和許之全說的差不多,劃地為邸,遣使駐軍,護商互貿,加上修廟立佛,其他讓商人們自己解決。」

和她這樣說了一通,黃桑感覺自己有了思路萌萌噠,抱著媳婦開始每日一夸,「我家寶貝真是博聞廣記。」

「皇上,臣妾求個恩典唄?」顧辭配合地緊貼他,拋媚眼送香吻,小手順著龍袍袖口往上輕挑慢捻,活月兌月兌一個寵妃樣。

「愛妃但說無妨。」

「二姐夫在陽關教書,他家雖是死罪,但不能浪費他們這麼多年讀的書,比如教出五個八個有乙等文憑的學生,就能免一個孩子的罪籍?」

眼下的學堂多是素質教育,普及義務教育的根本難度在于師資不足,義塾的慈濟堂能接受女師,但蒙學暫時不可能,只能把識字的人都想辦法用上,擴大基數,經過至少一代人的培養,才可以打下義務教育的基礎。

「待朕好生思量思量……」

龍掌順著白玉臉頰都快滑到她衣領里了,還裝腔作勢!要裝一起裝!

顧辭嬌嗔他一眼,一甩帕子掙出去,「這位官人今兒來得不巧,奴家身子骨不舒坦。」一個海棠春臥凹柳腰,小露酥胸芙蓉暖,扇底香風燻欲醉,丹唇微啟玉含珠。

這是演的勾欄小花魁?

饒有興致的皇帝傾身過去輕抬她的下巴,「那,今個爺來伺候小娘子?」

一只不盈一握的襪天足輕輕劃過他的膝頭往大腿去,媚眼一飛,「昨個回旋舞扭了腳,官人可會治?」

嬌俏勾人的小模樣讓袁懿演不下去了,一手捏她的足踝,一手攬腰把人拉過來,直接壓下,「看爺怎麼治你個小妖精!」

治完人的黃桑生龍活虎地找內閣和樞密院開會,被治服的皇後小憩一下,去廚房做了一道酥皮女乃油豆沙卷,去和兒女們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盛世獨寵最新章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文閱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