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異端魔術師的那些事 歡迎回來,伯爵

作者 ︰ 暝檸君

一個人,可以有多少種詮釋的方式呢?

出生于1431年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告訴了我們,一個人,有著無數種詮釋的方式。

可以是居高臨下的王者,看著無數敵人被從地下竄出的木樁刺穿;可以是身形消瘦的少年,舉著傘回憶曾經的戰績;可以是瘋狂的科學家,采集無數人的鮮血只為變得最強;可以是邪惡的密謀者,思索著一個又一個毀滅世界的陰謀。

在第六天魔王在本能寺的烈焰中,高歌著《敦煌》「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的時候,伯爵輕輕搖晃著酒杯,啜了一口如同鮮血般嫣紅的美酒。

在《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捻著山羊胡,佝僂著背與當時胸懷大志的年老博士,定下史詩般的契約時,伯爵在欣賞著紅月,看著月變圓,又變缺。

在《弗蘭肯斯坦》中丑陋的巨人,在被「上帝以外的手」塑造出來,睜開了渾濁的眼眸的時候,伯爵駕駛著船,載著他裝在棺木中的「最後的領土」駛向煙霧繚繞的倫敦,去展開一次注定不會成功的追求。

如果說武士道,在慢慢變成「舉起刀」的女孩子們,在日常與歡笑中,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戀愛。

如果說魔鬼,在諸多筆者的筆下被塑造的越發陰險,不再是那個「為成大惡而行善者」的樣貌。

如果說科學怪人,披上了厚重的星際合金,舉起了越發堅固的動力錘,邁著堅定的步伐沖向蟲族的軍隊。

恐怕,只有吸血鬼文學這里,一直沒有太多變化吧。

即使披上萌系的外衣,搖晃著小小的蝠翼;即使端坐在惡魔城的頂端,等待著一次又一次勇者的挑戰;即使半跪在海爾辛家族的面前,作為使魔發揮著自己的力量。

他的本質,依舊是那個堅信著主,但是那個沒有留下名字的愛人永遠也不能上天堂的伯爵。

在那個年代,其實穿刺,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行徑。但是輿論下,這個半生孤獨的伯爵仍舊是被綁架到了吸血鬼之王的位置上。

于是,他在無數作家的筆下變得暴虐,變得冷峻,變得邪惡,變得憐愛,變得悲情,變成了沒有固定形狀的吸血鬼之王。只要夜晚還存在一天,恐怕西幻的支柱之一吸血鬼就不會消失。

刺客收斂了袖劍,戴上兜帽;騎士褪去了重甲,舉起了拐杖;魔法師把他們的魔杖一一擦拭,然後放進棺木之中;龍看了一眼身下的財寶,慢慢合上了眼眸。

穿刺公閣下,恐怕一直都在那個飛滿了蝙蝠的王座之上,在世人的筆下再次改寫模樣吧。

如果說,德古拉是吸血鬼的一半的話,那麼另一半,永遠都是Alucard(阿卡多,阿魯卡多)吧。

不一定是銀色的貴公子A少,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著自己的父親,也不一定是紅色風衣的A叔,向驅魔人垂頭只是想找到殺死自己的人類。

Dracula(德古拉)的鏡子里,永遠是反抗著吸血鬼宿命的Alucard(Alucard是德古拉的回文結構)。只要有吸血的宿命,就一定有著命運的反抗者,不管那是自己的兒子,還是穿刺公自己。

矛盾的對立,永遠是作家筆下絕佳的話題。

于是,穿刺公閣下,也就有著無數的詮釋方法了。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再次從小說漫畫動漫電影里,看到那個鏡子映不出的人的時候,我們會一邊發出嘲笑的聲音,大聲的吐槽劇情的老套。

另一邊,我們在心底的,某個布滿了接骨木與百合的墓園中,對著一只從墓穴中伸出來的蒼白的手,默默地說了一句。

「。」

———————————————————————————————

PS︰嗯,一個隨筆,不要介意,看了晴讕童鞋的書評有感而發罷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關于異端魔術師的那些事最新章節 | 關于異端魔術師的那些事全文閱讀 | 關于異端魔術師的那些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