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記 第二百五十五章 洗三開始

作者 ︰ 恕恕

林家的院子里越來越熱鬧,不少村里人前來捧場,這里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里正的夫人孫大嘴了。

誰都知道里正張賈寶跟林家關系不咋地,冷不丁的看到孫大嘴來了,大伙兒還都挺意外的。但不管咋說,人家是里正媳婦,來林家坐席,肯定也是代表著里正,大伙只能客客氣氣的。

李氏迎了出來,把孫大嘴讓到了上房。

人家可不是來看孩子的,孫大嘴拉著林氏的手不停的噓寒問暖,把場面弄得要多尷尬有多尷尬,所有人似乎都明白了孫大嘴和里正與林家修好這背後的真正目的。

劉氏正在廂房里忙著呢,冷不丁听到有人說自己男人回來了,她扭頭朝院子外頭張望了一下,還真就看到了林儒升。看他一身風塵僕僕的樣子,想必是為了小妞妞的洗三宴,特意趕回來的。

她跟楊石二人打了一聲呼,把手里的活放下,就去了林儒升那邊,先把他手里的包袱接過來,又問道︰「你怎麼回來了?」

「回去再說。」林儒升這了趕路,出了一身的汗,好歹也得先回屋洗洗,換身衣服再出來見人啊!

夫妻倆回了屋,劉氏先是幫著他打了一盆溫水,隨後又給他找出了一件換洗的衣裳。

自家男人是去縣里求學的,也不知道見沒見到那位杜先生。

劉氏心里七上八下的,一點底也沒有。說起來。林儒升讀書這件事,可是林家首屈一指的大事,跟傳宗接代比起來。也不遑多讓。這是林父生前的心願,他生前就是秀才,總想著讓自己的兩個兒子也能把書讀起來,日後光耀門楣,改換門庭,讓家里的日子紅火起來!即便是讀不出去,能認字。明理,也是好的。可惜林父還沒來得及看到這一切,就去世了。所以在供林儒升讀書的這件事上,李氏是異常的堅持,不管日子再怎麼艱難,小兒子的書不能不讀!她都已經把老大耽誤了。決不能再耽誤老三!

當年林父去世的時候。林儒升的功課是被耽誤了的。讀書這事兒,就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林儒升那時年紀還小,剛剛啟蒙沒幾年,冷不丁教他的人不在了,這功課自然就落下了。

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林儒平比不上林儒升有天賦。跟坐在凳子上安靜的讀書比起來。他更願意無拘無束的在林子里跑,揮著從地上撿來的木棍當兵器。又或是偶爾偷偷的模兩下林父的弓箭。當年要不是林父自己就是個秀才,可以給兩個兒了啟蒙,只怕林儒平也不會讀了那麼多年的書。

父親不在了,兄長就是家里的天,林儒平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弟弟放棄讀書這事兒。他腦子好使,在讀書上面很有天賦,如果就此不讀了,確實可惜。

當時家里條件並不好,處里完林父的後事,家里幾乎沒剩下幾個錢,想要供林儒升讀書,太難了。

說來也巧,沒幾天,村里來了個姓杜的教書先生,二十多歲的樣子,看起來氣質不俗,居然就在村子里住了下來,而且還開起了私塾,收費不高,有錢的就給些錢,沒錢的給些糧食,雞蛋,也就算是交束脩了。

李氏咬了咬牙,把林儒升送了進去。

杜先生倒是很喜歡林儒升,說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是個可造之才!而且林儒升的底子好,雖然荒廢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追趕了上去,加上杜先生似乎十分偏愛他,還經常給他開一些小灶,所以他的基本功比同齡人扎實多了。

可惜後來那位杜先生離開了,不過離開之前,給林儒平留了不少的書,還有一些他自己寫的,關于讀書做學問的心得體會。他臨行前,一再叮囑林儒升,不要放棄讀書,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記住溫故知新。

杜先生走後,林儒升的學業算是徹底終止了。附近的幾個村子里都沒有教書先生,鎮上倒是有學館,可惜收費不低,他們交不起。沒辦法,只好自學,雖然進步不大,但是總算沒把這點學問丟了,而且他的字也寫得越來越好了。

想起往事,劉氏心里有點沉重,听說縣里的書院招人很嚴格,不但要有保舉人,還得參加入學考試,不合格的,根本不收。

「他爹,你去這一趟,見到杜先生了沒有?」

林儒升沒說話,臉上的表情不太輕松。

劉氏心里頓時涼了起來,看樣子事情不太順利。

「馬上要開席了,這事兒晚點再說。」林儒升洗好了臉,換完了衣裳,對劉氏道︰「先出去吧!」說完率先離開了屋子。

劉氏嘆了口氣,隨即又笑了笑,就算讀不上,也沒啥,日子還不是照樣過?

臨近午時,林家長孫女小妞妞的洗三宴馬上就要開始了。

來的人比預想的要多,事先準備的兩桌席有點不太夠用。還好周小米前世是做餐飲生意的,在做私房菜之前,她也是從普通的小飯店開始做的,在預定酒席這方面,她還是有經驗的。

做菜的時候,她考慮到了可能會有突發情況,菜不夠吃,主人家的臉上可不會太好看。于是周小米跟李氏商量,每樣菜都多做出來一些,以備不時之需。李氏也覺得這樣挺好的,就同意了,現在看這還真是有備無患呢!多做出來的菜,派上用場了。只是林氏只帶了兩條魚來,不夠三桌席面的用量,所以沒有辦法,只得把這個魚換下來,重新做螞蟻上樹。

林家院里擺了兩桌席,堂屋里擺了一桌,院子門口的鞭炮聲一響,便正式開席了。

小雞炖蘑菇, 豬頭肉。蒸碗肉,肉丸子,木耳炒雞蛋。螞蟻上樹,涼拌雲絲,拔絲地瓜,蒜泥豬皮凍。

這一桌子菜,在鄉下人眼里,可是硬菜了。犖的多,素的少。不說別的的,就說那肉丸子,明明可以炸素的。可是人家呢,炸的可是豬肉丸子,咬在嘴里彈牙又勁道,味道那叫一個香。這些菜樣式新穎。不但做的好看。聞著香,吃著解饞,最重要的是有的菜他們根本沒見過!就連一向以有見識著稱的里正夫人孫大嘴,也沒吃過螞蟻上樹和拔絲地瓜這兩樣菜。

上菜的時候,周小米特意讓能言善道的石氏給大伙講了這拔絲地瓜的吃法,眾人听了,暗呼一聲好險,特別是孫大嘴。心想幸虧自己的筷子慢了半拍,要不然沒沾涼水就吃了這地瓜。還不得把嘴里燙出泡來,鬧出大笑話?不過嘗了以後,卻又喜歡上了這道菜,味道好,甜甜的,外頭脆,里頭還挺軟和,吃起來還真別有一番滋味兒呢!

有好菜,還有好酒,林家這場席面可是出盡了風頭。宴席過後,小妞妞的洗三禮才算正式開始,那些酒足飯飽的鄉親們,有的留下來觀禮,有的因為關系不是很近的原因,起身告辭了。

吃得心滿意足的收洗姥姥,也就是小妞妞的接生婆,開始安排大伙準備洗三禮。

洗三,被古人看得很重,被看成是新生命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的儀式,而人們認為活可以洗滌污穢,消災解難。同時也是想祈福求福,求個吉利。

正式洗三之前,先要按照收生姥姥的要求,準備好大量的,洗三時能用到的東西。說起來真是花樣繁多,讓人頭疼。至少在周小米的眼里,這些東西背後的意義只剩下‘莫名其妙’這四個字!只是風俗已成,哪里容得她一個黃口小兒置喙?況且她也是在心里非議幾句,哪里會真的說出來。

宴席過後,留下不觀禮的,皆是近親。

在舉行洗三之前,近親們要囑洗三面,這有特殊意義。吃完面後,便在產房外廳上擺設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爐里盛著小米,當香灰插香用,蠟扦上插一對祭祀時專用的羊油小紅蠟,下邊還得壓著黃錢、元寶、千張等全份敬神錢糧。不僅如此,產婦的炕頭上,還要供上炕公,炕公神像,還要用三或五碗油糕作為貢品。

照例,由收生姥姥代為上香叩首,拜三拜,然後本家要將盛有槐條,艾葉熬成湯的銅盆及一切禮儀用品均擺在炕上。

周小米抽空露了個頭,好家伙,這陣仗擺的可真不小。

收生姥姥已經把小妞妞抱在了懷里,洗三要開始了。

李氏站在炕邊上,往盆中舀一勺清水,隨後模出用一條紅繩拴著的幾枚銅錢,扔進盆里,這叫「添盆」。

有錢人家添盆,都會放些精美的金銀錁子,或者精美華麗的玉件,鄉下人日子緊巴,能扔些銅錢便是好的。除了銅錢,也可以扔一些喜果,比如桂圓、紅棗、花生、栗子之類的。新朋好友隨之遵禮如儀!收生姥姥有一套固定的賀詞,你添什麼她就會說什麼吉利話,假如你添清水,她說會說「水長流,聰明伶俐」,你要是添喜果,她又會說什麼「早立兒子」「早生貴子」之類的吉祥話,用來討賓客的歡心。

周小米今天也算是開了眼界了,敢情這收生姥姥除了會接生,還得生一張巧嘴呢!

添盆結束後,收生姥姥會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棒槌在盆里攪一攪,一邊攪,一邊說一些多子多福的好話,然後才開始給嬰兒洗澡。小孩子受涼會大哭,這一哭,便是喜事了!稱為響盆。所以小孩子在這個時候哭,不是壞事,反而是美事一件,被認為是十分吉利的。

收生姥姥一邊給孩子洗澡,一邊嘮叨著「先洗頭,作王侯,再洗腰,一輩更比一輩高……」隨後會用生姜片托著點著的艾葉球,放在孩子的腦門上象征的灸一灸,預示日後孩子身體健康,頭腦聰明。與此同時,還要拿梳子給孩子梳頭,拿雞蛋在孩子臉上滾一滾。洗罷,會先給孩子穿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衣裳,然後把孩子放進襁褓中捆好,用大蔥輕輕的打孩子三下,說什麼一打伶俐,二打聰明,最後居然還要把這個大蔥扔到房頂上去,寓意聰明絕頂!

周小米呵呵了,暗道這個收生姥姥大概不知道後世大蔥的價格。

就在她閃神的工夫,收生姥姥又拿起一枚秤砣在孩子身邊比量了一下,「秤砣雖小壓千斤」,大概是想孩子以後能在這個家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吧!

收生姥姥抱著小妞妞折騰了小半個時辰,總算是結束了這個在周小米看來十分能折騰的儀式。至此,李氏把娘娘碼兒、敬神錢糧連同香根一起請下,送至院中焚化。收生姥姥用銅筷子夾著「炕公、炕母」的神碼焚燒,說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給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後,把灰用紅紙一包,壓在炕席底下,說是讓他(她)永遠守在炕頭,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隨後,即向本家請安「道喜」,為的是討幾個賞錢。

收生姥姥的「外塊」可謂多矣。「添盆」的金銀錁子、首飾、現大洋、銅子兒、圍盆布、當香灰用的小米兒、雞蛋、喜果兒、撒下來的供尖兒—油糕……一古腦兒被她兜了去。

周小米不由得再次感嘆,這個收生姥姥可是個美差,平白得了這麼多實在的東西。你說當初她怎麼就學了廚藝,沒去學接生呢?不過也不知道她想到了什麼畫面,臉上的表情頓時一僵,整個人打著激靈的清醒過來!接生什麼的想法都被她從腦海里趕了出去!

折騰了一天,林家老少全都處于人困馬乏的狀態。洗三結束了,鄧氏的娘家人和娘氏的娘家人,也就該回去了。雖然她們對自己的女兒,外孫都十分不舍,可是生為女子就是這樣!嫁人後就是婆家的人了,娘家人再舍不得你,又有如何?她們能給予出嫁女兒的,只有思念。

「娘,讓周安趕車送親家嬸子回去吧!反正順路。」鄧氏是淺草溝人,劉氏是土城莊人,兩個村子都在一個方向,倒也省事了。(未完待續。)

PS︰感謝嘻嘻哈哈笑一笑,吃你的肉的月票,感謝東山大威德的平安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佳肴記最新章節 | 佳肴記全文閱讀 | 佳肴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