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君意 5、權衡

作者 ︰ 李歆

也許是上了年紀,也許是天性膽小,八月初五,楊敞這位在廢帝中被霍光硬推到台面上的首功之臣,在新皇帝還沒來得及頒下封賞前,突然一命嗚呼,薨了。

而那個一而再,再而三在朝堂上彈劾對手的嚴延年,終于在御史中丞猛烈的攻訐下一敗涂地。嚴延年不是愚昧之人,他當然不願意死在這樣一種稀里糊涂的罪名之下,所以他趁著楊敞身故,公卿忙于吊唁,無暇顧及他的時候逃亡了。

霍光十分生氣,一方面是得力助手楊敞死了,一方面還是劉病已的固執顯然超出他的想象,所以嚴延年的逃亡令他找到了某種情緒上的發泄。一封詔書就此傳送到千里之外的山陽郡,嚴延年雖然逃了,但死罪仍在,嚴延年的女兒難逃株連之罪。

楊敞的喪事結束,山陽郡那里也傳回了劉賀的消息——劉賀妻,嚴羅紨病故。

是畏ˋ罪自殺還是當真病重身故,這個答案已經不值得長安城內的公卿費心思考。百官少了領頭人,也就沒人再在朝堂上提及立霍成君為後的事,但不提歸不提,雖然少了正面奏書,背後卻仍是少不得流言蜚語,月復誹連連。只要沒有眼瞎耳聾的,都非常拎得清這股風吹來時要往哪邊倒,所以明面上雖不再向皇帝提立後的事情了,私底下大家卻都在議論霍家的這位小女兒霍成君,將如何取代上官太皇太後,入住掖庭椒房殿。

而在宮內,就連守備掖庭門戶的侍衛也察覺到了一個令人亢奮的現象——傳說中即將被立為皇後的霍家小女以一種難以想象的姿態,頻繁出入掖庭椒房殿。

「那個女人又來了?」椒房殿寢宮的床上擺著一只鞋樣子,霍成君隨手拿了起來,發覺做工並不精致,至少和她腳上穿的絲履沒法比。她再也懶得細看那粗糙的針腳,隨手丟到一旁,卻沒留意緊抿著唇的如意臉上閃過一道厭惡之色。

如意不著痕跡的把那只鞋樣收了回來,霍成君注意到她的翼翼,猛地恍然︰「不會吧?這麼丑的東西是你繡的?!」

如意不答,但眸底蘊藏的怒意更深。

霍成君嗤笑,不屑之色更濃,「宮里的采繒錦緞都是東西織室出的,外面就算有再好的現貨高價叫賣,或是家中奴婢自己定制,也總要比宮里織室出的成色差些。你的用度已經是全天下最好的了,又不缺吃穿,為什麼還要屈尊做這等無趣的事?」拾起她的手,手指上滿是星星點點被針戳破的細小傷口,「你看看,竟還弄傷自己的手,至于嗎?」。

如意想抽回手,怎奈成君抓得牢牢的,她只能壓下滿月復怨氣,故作平淡的說︰「不過是打發時日罷了。」

成君狡黠的一笑,眼光迅速瞄了眼如意另一只手里緊緊攥著的鞋樣,放開她的手,揶揄,「男人的鞋樣……呵呵,這要是被掖庭令瞧見,這座未央宮又不知該生出多少風流故事來。」

這下如意是真的怒了,眼光銳利,寒芒乍現。然而霍成君仍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她自行月兌了鞋,上了床,挪了床角的一張玉幾過來歪著身子,懶洋洋的重歸舊題︰「那女人天天上這來,等改明兒我住進這椒房殿,你說她還會不會來?」

她年紀雖幼,姿色卻艷,這麼似笑非笑的噙著一抹嬌憨,眼波流轉,顧盼神飛。如意心中一動,「你若做了皇後,可得算是我的孫媳了,到時候你會不會天天來瞧我?」

霍成君勃然色變,月兌口道︰「我可是你姨母!」轉而低下頭,似乎當真為此苦惱起來,「這可不好,我明明長你一輩的……若是嫁給陛下,我還得做你的姨母才行!」

如意不露痕跡的冷笑。

成君倚在玉幾上,單手托著下巴,眼神漸漸放柔,一副少女懷春的恍惚痴樣兒。許久,方是一嘆,呢喃,「陛下最近怎麼也不來給你晨省問安了?」伸了伸腰,嬌柔慵懶的打著呵欠,「困了,每日都這麼早起,實在折騰人哪。」

隨手推開玉幾,在床上找了一副玉枕,枕上罩著錦帛,她拍了拍那枕上的錦帛,又嗅了嗅氣味,似乎覺得能夠接受,于是就勢一歪身子,側枕著玉枕躺下,聲音困頓低迷,「一會兒我母親要來,她若來了,你叫醒我。」

如意站在床邊不動,侍女們戰戰兢兢的也站著不敢動。半晌,如意揮了揮手,于是一名侍女急忙上前,抖開一條錦被輕輕替霍成君蓋上。

香夢微酣,少女甜美的睡靨上淺淺的勾起一抹嬌嗔,「你……你別走……」

侍女一愣,不敢動彈,隔了片刻,成君的嘴角抖動,竟是笑了起來,吟哦似的一聲嘆息,「唉……病已……」

如意走到門邊,一只腳本已跨過門檻,听了這話,猛地轉過身來,手扶著門框,望著床上半夢半醒的少女,久久的陷入沉思。

————————————————————九月,大赦天下,楊敞死後一個月,由蔡義接任丞相一職。蔡義的老邁早已不能勝任任何官職,可霍光依舊把這位八十多歲,連走路都要兩個人左右攙扶的老人擢升上了丞相的位置。這個決策不能說不引人非議,于是朝上也有人提出質疑,但是霍光的回答依舊冠冕堂皇的令人無語。

「此乃為昭帝講《詩》的師傅,德高望重,以他為丞相,有何不妥?」

即便是再有才能的人,到了蔡義這種已屬罕見的高齡,早該回家養老,更何況蔡義的身體狀況早已一日不如一日。丞相是百官之首,不說指望耄耋老人能在這個位置上對朝廷有所貢獻,但至少眾人都希望大漢朝別再出現一位沒多久就老死于任上的丞相。

而另一方面,在人事調動趨向穩定後,立後的事終于再次被提出日程。霍光依然不表態,但是經歷過雋不疑、劉德二人拒娶霍家女後的處理慣例,朝臣們早已習慣了霍光這種謙遜式的沉默。霍光不表態沒關系,因為霍早已在私底下放出風聲,所以鼓動皇帝立霍成君為後的聲勢再度熱烈起來。

「父親!」張安世甫進家門,便被張彭祖堵在了堂屋的階梯上。

彭祖的樣子有點急躁,可張安世卻視若無睹,張千秋一把將弟弟拽到邊上︰「父親難得休沐,你到別處玩去。」

張安世慢吞吞的月兌了鞋上堂,婢女取來熱水給他淨手,擦臉。

彭祖急道︰「可是……」

張千秋猛地一拽,眼中有了警告之色︰「出去玩!」

面對這個從小敬畏的大哥,張彭祖猶豫再三,終究沒有妥協,「我找父親有事。」

張千秋一笑,「做了中郎將的人果然不同了啊。」

「讓他進來!」坐上席的張安世突然發話,聲音威嚴沉穩,彭祖心里不由一顫,硬著頭皮進了門。

張安世斜睨著小兒子,冷淡的說︰「你仗著自己從小與陛下有同席研書的情分,在兄長跟前也敢放肆無禮了?」

彭祖急忙行禮,「兒子不敢。」

「我看你現在也沒什麼不敢的!」他冷哼一聲,「陛下的婚事不用你瞎操心,你先管管你自己,都已經十七歲了,整日和府中侍婢廝混,也不上心正正經經的找門親事成家。我且問你,延壽說你不肯娶親,這是怎麼一回事?」

張安世眼神凌厲,要不是清楚小兒子與平日侍婢廝混,在男女歡愛上並無疾礙,他肯定少不得一頓家法教訓。

彭祖振振有詞,「昔日冠軍侯曾言,‘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兒子歆慕其胸襟豪情,亦……」

「冠軍侯!」張安世氣得直冷笑,「就憑你這點出息也想學霍去病?」

彭祖不吱聲了,他今天拼著被父兄一頓臭罵,為的是劉病已的重托。

「父親!」他跪下重重的磕了個頭,「這句話是陛下教兒子說的,陛下自幼是伯父養大的,詩經中有句話叫‘無言不讎,無德不報。’,陛下與許婕妤鶼鰈情深,夫妻情重……」他見父親已經朝他直擺手了,忙膝行,大叫,「陛下重情有什麼不對嗎?陛下這般重情更顯得仁德厚道……」

「行了!」張千秋直接將三弟從地上拖了起來,「沖父親這麼無禮叫嚷,你也太不像話了!」

張安世皺眉,滿臉不悅,「你出去,回房好好反思今日的言行得失,想不明白就不要出來!」

張彭祖明白這是沒用了,父親鐵了心是站在霍光一邊的,自己說再多也動搖不了父親的心意。他心里覺得悲憤委屈,忿忿的站了起來,轉身跑到門口,忍不住又回頭說︰「都說當了皇帝,可以隨心所欲,如今看來,竟是大錯了!」

張安世剛要張嘴訓斥,張彭祖一跺腳,早跑得沒了影。他氣得不輕,臉色鐵青,張千秋忙翼翼的勸解︰「三弟年紀還小……其實陛下年紀也太小……」

張安世氣得嘆氣,「不長進的豎子!」這話本是訓斥小兒子的,可接在張千秋的話後,倒像是連皇帝也一塊兒罵進去了。

他急忙閉了嘴,被張彭祖這麼一鬧騰,他的精神明顯不濟,疲憊不堪的伸手揉著自己的眉心。

張千秋細細想了想,這才謹慎的詢問︰「關于敬兒的親事……」

張安世打起精神,閉了閉目,再睜開時,眼神已恢復清明冷靜。孫女張敬今年及笄,以他張家現有的身份地位自然不愁沒有合適的夫家可挑,所以張千秋也一向不怎麼在意,可前陣子霍山突然向他提親,要讓霍雲娶張敬為妻。

霍山雖不是大將軍家的嫡系,地位不比霍禹,但終究是霍光的佷子。

與霍家聯姻,似乎是個雙贏的好機會,但……張安世卻常有隱憂,霍家的權勢到如今已經算是大到了極限,放眼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戶人家能夠比得上霍家,就算是當初的衛家也遠遠不及。這樣如日中天、權傾天下的霍家,一向是張安世倚靠扶持的對象,但任何事都有個限度,他總擔心一旦過了限度,不知道接下去還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畢竟,霍光已經老了,而霍家的繼任者霍禹,顯然還不夠老練。

「父親……」

張安世長長的舒氣,「那是你的女兒,你自己作主吧。」他頗具深意的瞥了長子一眼,「為父老了,以後這個家,還得由你來當。」

張千秋松了口氣,笑道︰「其實霍山見我多日不應,昨日還特意托了霍禹來當說客。」

張安世明白了兒子的決定,點了點頭。隔了好一會兒,就在張千秋以為父親已然靠在榻上假寐時,一直閉著眼的張安世倏然幽幽開口︰「其實,未必非結這門親。」

張千秋大大一怔,作出疑惑不解之狀,但張安世並沒有馬上解釋,反而問兒子,「你怎麼看霍氏立後的事?」

張千秋笑道︰「霍家出個皇後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張安世微笑,拈須不語。

張千秋道︰「霍成君與太皇太後有親,立為皇後那是輕而易舉之事,這事早晚會有定論,陛下年輕氣盛,現在拖著,不過只是耍耍小孩子脾氣罷了。」

張千秋之所以這麼認為,全因劉病已這個皇帝性格與前兩任相比帶著一種憨痞稚氣的特性,他不似昭帝那樣儒雅泰然,但也不似劉賀那樣雷厲風行,在對待霍光的態度上,劉弗雖然言听計從,但面上卻總顯得清高孤傲,帝王氣息濃郁,而劉賀自不必再述,幾乎恨不能要誅殺霍光才甘心。而劉病已面對霍光時,卻是帶著一種從內到外的敬畏忌憚,說得好听是君見臣,說難听些好似老鼠見貓。

但就是這樣的一只小老鼠,卻在當下,敢在老貓眼皮下默不作聲的虛耗了兩個月之久,一次都沒正面回應朝臣的熱切建議,表示同意立霍成君為後。不僅如此,在這樣沉默無言的抵觸中,那個鶼鰈情深、糟糠不棄的傳言卻在宮內宮外慢慢傳開,惹來人言沸沸。

張千秋對劉病已的評價其實並不太復雜,這位新皇帝曾經在他們張府廝混了近一年,其實不過是個再普通尋常不過的宗室官宦子弟的做派,和自己的弟弟張彭祖如出一轍。

他了解自己的弟弟,那是個年輕沖動、思想稚女敕的少年,所以,劉病已的性情與能耐,自然也相差不遠。

「太皇太後……」幾乎是一字一頓的念出這四個字,張安世呵呵的笑了起來,「與太皇太後有親!千秋啊,你和霍禹在一起太久了,久到你印象里的那個大將軍完全成了霍禹口中的那位老父。」他嘆息著拍著腿,又是惋惜又是憂慮,「大將軍能是霍禹口中的父親,卻不能成為你口中的伯父,你得把眼光放得更遠,把問題想得更深!」

「諾。」張千秋雖答應了,卻仍是滿月復疑問。

張安世看出他的困惑,進一步直指要害,「霍家的富貴早已超越了有史以來的任何一家外戚,這時候即便再捧出一位霍皇後來,也不過是錦上添花。霍家目前六位姑娘所嫁的夫家,每一次的聯姻背後都有一股推動力,緊緊維系著婚姻雙方的利益紐帶,把霍成君嫁給陛下,若能生出子嗣,倒也福祚綿長……」他壓低了聲,「只是今上的性子,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和你三弟似的,到底還是少年心性,何況你三弟說得甚對,不棄糟糠之妻乃有德之舉,天下攸攸之口,誰能指責半句?再者,霍成君是太皇太後的姨母,若立霍成君為後,又當置太皇太後于何地?」

張千秋終于漸漸領悟,如今霍光的權力之大足以翻雲覆雨,一個連皇帝都能輕易廢除的權臣,外有同僚,內有太皇太後,目前在皇帝僵持的拖延下,立後對于霍家雖有利,弊端卻也不小。霍光若是執意立了自己的女兒當皇後,這一舉動落在太皇太後眼中,又會讓這個孤苦伶仃的外孫女心生何等異樣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詢君意最新章節 | 詢君意全文閱讀 | 詢君意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