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 第99章 雙更(上)

作者 ︰ 撲碩迷離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第九十九章雙更

短雙奇兵器,又名峨嵋針,稱峨嵋對刺或雙鋒撾。最早始見招式動作

兩腳以腳跟為軸,右轉180度呈右地盤步,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橫裹,隨身體下勢束身向下模扎。

5、猛虎撲羊(進步平扎)

戴氏心意峨嵋刺

右腳向前寸步,隨之展身,左腳向前過步邁進一步呈虎步,同時,右手持刺向前平扎。左手護于右手腕處(圖11)。

6、烏龍擺尾(踐步絞甩)

左腳向左後方退一步,右腳抬起置于左膝內側,帶車輪形像呈左獨立步束身,同時,右手持向左側絞甩(圖12)。

7、順水推舟(虎步推下扎)

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右虎步,同時,右手持刺由左肩向下向前推,隨展身下扎。

8、虹鈴暗法(左寸步劈)

右腳向左側方寸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手心朝上,向左下方劈。

9、轤轆斜肩(右擺步砍)

右腳向右側方擺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手心向下向右下方砍。

10、靈蛇出洞(轉身平扎)

右腳前向寸步,以腳跟為軸,身體左轉180度束身,右手持刺收回右腰側,同時,左腳置于右腳前虛靈步,上動不停,左腳向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刺隨展身向前平扎,左手護于右手腕。

11、金猴扎勢(蛇形柔進左劈扎)

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大步,右腳隨之跟進,同時,右手持刺向對方左胸部劈扎,左手護于右手腕。

12、金猴獻勢(蛇形柔進右砍扎)

右腳向右前方邁進一大步,左腳隨之跟進一步,同時,右手持刺向對方右胸部砍扎,左手拉于右手背外側(圖19)。

13、黑熊出洞(虎步撩劈扎)

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大步,呈虎步,右手持刺向左下方撩劈扎,左手護于右手腕。

14、坐馬觀花(左坐馬勢絞下扎)

右腳向前橫跨一步呈馬步,身體左轉90度,下蹲,右手持刺手腕翻轉下扎,左手護于右手背。

15、定海神針(坐馬勢通天扎)

步型不變,雙手持刺手腕翻轉刺尖朝上,丹田抖勁,向上扎。于《清稗類鈔》︰「宣統辛亥年,拳師戴綿唐、李勤波、李春如三人表演的武術項目中有‘峨嵋針’,即今之峨嵋刺。」

此械一般外形長約一尺(長短也可因人而異),兩頭細而扁平呈菱形尖刀銳刺。形如槍頭;另根據鍛造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三稜峨嵋刺、六稜梅花峨嵋刺等;中間粗,正中有一圓孔,上鉚一鐵釘,釘子可在孔中靈活轉動,釘串連一套指圓環。16、坐馬觀花(右坐馬勢絞下扎)

右腳以腳跟為軸向右轉180度,左腳向前橫跨一步呈馬步,身體下蹲,右手持刺先外旋再內旋手腕翻轉下扎,左手護于右手背(圖23)。

左腳向左側方寸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左下方劈。

21、轤轆斜肩(右擺步砍)

左腳向右側方擺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手心向下向右下方砍。

22、烏龍轉柱

左腳向左後方退一步,右腳提膝抬起置于左膝內側,帶車輪形像呈獨立步束身,同

戴氏心意峨嵋刺

時,右手持刺從左腋下向左側平扎,左手停于右腮處,頭扭向左側平視刺尖。

23江水排岸(拗步模押扎)

身體右轉90度,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刺從左腋下向上再向下模押至丹田處,隨展身向前扎出抖勁,左手護于右手腕處。

24、虹鈴暗法(寸步砍扎)

右腳向右側方寸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剌手腕翻轉,手心向下向右下方砍扎。

25、轤轆斜肩(擺步劈扎)

右腳向左側方擺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手心朝上向左下方劈扎,左手護于右手腕(圖33)。

26、車輪入定(車輪步模押扎)

右腳抬起稍微離地左轉180度,下踩重心移于右腿,同時,左腳提膝抬起置于右膝內側,同時,右手持刺于胸前,左手護于右手腕。上動微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之展身,丹田抖勁,右手持刺由胸前模押,向前點擊,左手護右手背。

27、喜鵲穿枝(寸步上翻)

據傳說「峨嵋刺」為古代水戰中使用的一種格斗短兵械,可在水中作刺殺或潛入水底鑿穿船底之用,故又稱分水峨嵋刺。後改為陸上應用。由峨嵋山一位僧人發明,故稱之為「峨嵋刺」。另有一說法,峨嵋刺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創,因該械形似鵝眉,故得名。

使用

使用時,左右手各執一支,將圓環套于雙手的中指上,屈指握緊時可做攔、刺、穿、挑、推、鉸、扣等動作技法,張手撒放時可運用手腕的拌勁和手指的撥動使之在手中做快速貼掌轉動來迷惑對手,同時配合各種步型、身法、步法平衡、跳躍等動作。

擊法有刺、穿、挑、撥、扎、架等。

峨嵋刺,無中環,直接握在中部使用

優點

兵器輕巧,便于攜帶,適合女性使用。七俠五義中翻江鼠用的就是這種兵器,黃蓉在成為幫主前用的也是這種兵器。演練起來動作優美、造型別致。

2用法

編輯

主要有刺、穿、撥、挑等,結合各種步型、步法、平衡、跳躍翻轉等動作構成套路練習,舞動起來別有風格。

3風格特色

編輯

古拳譜

古拳譜雲︰「斯器踩井字步法,大束大展的勢法,輕靈的身法,練時以貫上神氣殺氣為妙,尤以含上快勁粘連為要。其用法含有刀、棍、劍之法,硬打硬進。按刀之用法,緊貼敵身;按棍之用法,挪閃蹉轉;按劍之用法,動作快妙,圍身而轉。苟能將三器之用法薈萃于峨嵋刺中,隨其勢而利用之則佳矣。且此械不惟用于陸上,水中亦可耳。其用法不外挑、點、貫、帶、劈、甩、挎、擺、裹、托、推、絞、撥、扎。挑由下而起;點由內而出,勁是抖也;貫由外向內;帶由右顧左,由前顧內;劈砍也;甩後甩橫甩;挎挎外也;裹撩也;托上顧也;推前推出也;絞下顧也;撥開也;扎刺也。」

歌訣

歌訣曰︰

戴家短兵峨嵋刺,井字八角步法奇;

挑點貫帶劈甩挎,擺裹托推絞撥扎。

刀之用法貼敵身,棍之用法挪閃精。

劍之用法勁快妙,三器合一顯奇能。

戴氏心意峨嵋刺盤劍

古拳譜

古拳譜雲︰「斯器踩井字步法,大束大展的勢法,輕靈的身法,練時以貫上

戴氏心意峨嵋刺

神氣殺氣為妙,尤以含上快勁粘連為要。其用法含有刀、棍、劍之法,硬打硬進。按刀之用法,緊貼敵身;按棍之用法,挪閃蹉轉;按劍之用法,動作快妙,圍身而轉。苟能將三器之用法薈萃于峨嵋刺中,隨其勢而利用之則佳矣。且此械不惟用于陸上,水中亦可耳。其用法不外挑、點、貫、帶、劈、甩、挎、擺、裹、托、推、絞、撥、扎。挑由下而起;點由內而出,勁是抖也;貫由外向內;帶由右顧左,由前顧內;劈砍也;甩後甩橫甩;挎挎外也;裹撩也;托上顧也;推前推出也;絞下顧也;撥開也;扎刺也。」

峨嵋刺共八八六十四式,按井字八角練,每角八個動作。

歌訣

歌訣曰︰

戴家短兵峨嵋刺,井字八角步法奇;挑點貫帶劈甩挎,擺裹托推絞撥扎。

刀之用法貼敵身,棍之用法挪閃精。劍之用法勁快妙,三器合一顯奇能。

5動作說明

編輯

預備勢

又稱六合勢

注︰文中把手握峨嵋刺簡稱」手持刺」

兩腳並攏,身體自然站立,左手持刺,右手虛握拳,兩手自然垂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頭頂天,足抓地,呼吸自然,心無所思,謂之無極,靜立片刻,兩手在丹田處,緩緩合抱,兩腿慢慢彎曲,呈倒立圓運動,兩手邊垂邊翻,兩肘相夾,置于雙腿膝部,收臀、裹胯、縮尾、丹田回扣地出,含胸拔背天收,兩肩下沉,頭要微仰卻要正,目視前方一點,做蹲猴勢束身。隨之兩腳用力,身體慢慢直立,兩手回抱丹田,下頜內收,頭上頂,丹田翻滾下扣地收,挺胸豎脊天出展身。上動微停,右腳後退半步,隨之重心移于右腿束身,左腳置于右腳前呈虛靈步,左手持刺手心外翻置于左腿內側,右手手心朝里置于左肩處,目視前方。

收勢

右腳後退半步,隨之重心移于右腳束身,左腳置于右腳前呈虛靈步,左手從右手中接刺,手心朝外置于左腿內側,右手手心朝里置于左肩處(圖86)。上動稍停,兩腳並攏,兩肘相夾,兩手置于雙腿膝部,收臀、裹胯、縮尾身型不變(圖87)。隨之兩腳用力蹬地,身體緩緩直立,兩手自然垂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圖88)。

6仙劍游戲

編輯

價格︰100購買商店:無

峨嵋刺

簡介:一種奇門兵器,原本專用于水戰,又稱分水峨嵋刺

攻擊:+2土屬性

歷代仙劍可以使用此武器角色:韓菱紗,唐雪見

作者有話要說︰看到題目了麼?昨天懶病忽然犯了……話說,13號就生日了,小碩終于可以在家里度個假了……(其實我每天都在家里度假……)

今天要雙更,大家記得發生日祝福呦~麼麼噠~對了,千萬不要點蠟燭,這邊不興這個,要送就送花吧,白的黃的除外……

昨天沒有更新,算是給大家的補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最新章節 | 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全文閱讀 | 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