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歸不朽 第三十四章 神道

作者 ︰ 晨曦雪月

既然仙人注定難以現世,至少短期內難以現世;既然魏曦的層層推演都無法推演出完善的可以在本世界列入規則之的修仙之道,那麼已經成為半神,成就元嬰也就是相當于點燃神火的魏吉完全可以成就神位了,封神自然不像華夏大地那樣容易,誰掌握得了神印誰就能夠封神,畢竟那只是代統一天庭與天道行使職責而已,這個世界的神祗可是都要自成一界的,麻雀雖小卻要五髒俱全啊,封神的難度自然上升,不過好在這麼數千年下來,魏吉一心一意修心盡行,點燃神道的核心神火還不是問題,自然封神也不難,尤其是在有一位父神隨時可以賜予他神格的情況下。這天下半神雖然相對極少,但是千百位還是有的,就算點燃神火的也不比神祗數量少,但是誰願意冊封一個自己絲毫不知情的神祗呢?不立下大功,主神又怎能向從神交待呢,畢竟主從神之間只有利益與禮儀的差距,並非主僕,新神誕生就意味著分享資源的存在多了!因此,神系擴張,冊封從神,那麼盡心盡力數千年的魏吉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學習、技術、醫療,這是魏吉就封的神職,自然這些神職是魏曦辛苦為其凝煉完善的,比之前幾位神祗自己辛苦打磨要好多了,雖然它們還能簡單,需要自己的主人進一步充實完善它們。毫無疑問,在魏曦印象,修仙者最拉風的就是那滿口袋的靈器、仙器與丹藥,因此在此道精研數千年的魏吉自然有不少收獲,由他來分擔魏曦一直負責的教育與技術領域無疑是個好選擇。魏吉的神職學習與技術無疑與知識之殿的幾位殿下有所沖突,但是一個知識確實必不可少的,反正魏曦本身就有知識神職,而且他們本身就不怎麼往來,因此魏曦自是不會考慮他們的感受,只要自己不主動侵犯他們的信仰區域,同為強大神力的魏曦完全無需在意。

至于醫療,其實在這個世界還是個空白區域,很簡單但凡神職甚至魔鬼、惡魔,甚至法師,都有自己的治療法術,因此本世界的醫療體系就是建立在這些法職基礎上的,藥劑師也有,但是比起法職立竿見影的效果來說,藥劑的見效效果自然遠遠不能相比(魔法藥劑不算,那本來就是魔法的一種),因此這個世界幾乎沒有草藥領域的神職,甚至專門負責治療的神職都沒有。想想也是,戰亂不已,食不果月復的世界,誰又在意一點點小毛病,生存的危機下誰又在意法職的立竿見影治療其實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力呢?因此,稍微涉及草藥領域的反而是疾病與毒藥之女神塔洛娜,甚至連自然神系本身都沒有在此領域精深過,魏曦對此倒是不奇怪,見效快的優勢別說是這個動蕩不已的世界,就是前世那個承平已久都無法避免——誰都知道很多藥見效快,但副作用大,但是誰都在叫囂也在選用?靈魂啊,矛盾始終充斥其!

信仰之力確實強大,時至今日,數千年從諸位面來的信仰之力凝聚神國,尤其是魏曦的神宮,信仰之力甚至幾乎凝結為實體,神于此之,自會覺得無比舒爽,在魏曦看來恐怕比吸食鴉片還爽,然則為何在華夏故地,神道諸人依舊渴求仙人之境呢?是因為神道受制還是別的原因,仙人能得合道超月兌之機,但是似乎神祗們沒有此等傳說,那麼這個世界既然限制于神道,那神道又如何超月兌呢?魏曦不認為只有仙道一途,畢竟大道三千,超月兌者也只需選擇其一,本世界如此孕育鐘愛神祗,豈會不給與那遁去的一,那麼大道何在?

諸化身各自忙碌,隨著信仰在深淵、在地獄潛移默化的慢慢擴張與救贖,魏曦能夠感受到本源的寵愛,然而這種寵愛始終只是給與魏曦更多暢游本源大海的機會,寧心守魂的他卻能夠感覺到自己只是在大海兜圈,雖然每天都有驚喜但是卻始終找不到離去的航線,大道固然有三千,自己卻沒有找到那遁去的一?

以心印世界,魏曦的本體不禁為此迷惑了,仙道一途已經證明幾率極微,最關鍵是魏曦並不打算挑戰這個世界的固有體制,否則那鋪天蓋地的反抗將使得自己以及自己的信徒難以抵御,歷史無數次證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未必都有好果吃,反而大多數吃到的是苦澀的果實甚至有毒的螃蟹,往往是兩敗俱傷,反而是那些站在失敗者與成功者廢墟上的後來者成就顯豁,要站得更高就必須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是大多數人成長不了巨人,就像矮人一樣,雖然他們有巨人的血脈傳承,卻大多數比常人還矮,偶爾一個血脈正常的反而被視為怪物了。魏曦可沒有打算自我挑戰,看看能不能由一個矮人長成巨人的興趣,既然大道三千,這一條自己已經走過半路了,自然沒有輕易回頭再來的理由不是?

于是,魏曦苦苦思索前世今生的所有類似傳說,最終在他仔細看來,恐怕唯有華夏大地的佛門還有點借鑒的價值,畢竟那個同樣依靠信仰之力成就的宗教也是傳說唯一被仙人重視的宗教,西天佛祖也是唯一可以獲得東方天庭熱情招待的神祗,至于在更西方或者其他地方蹦的諸位神祗,可是從來不被天庭待見了,雖然並不仇視他們。如此看來,佛門豈會沒有什麼秘密?

細細想來,佛門最為華夏人重視的卻並非幾大古佛,多少觀音羅漢,而普世佛門在華夏大地也並不積極推行信仰哪位佛主菩薩,而是開口功德,閉口果報,細細想來這一點與道家所提倡的立誓還願有不盡相同之處。于是乎,魏曦更是進一步細思其這方面來。

何為功德,佛家認為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那麼,何為願力,其實就是願業之力,是身口意業的結合力,有願無行,不成其願。也就是說願力本身就是盡心祈願,並行其所求方才會產生。而且願力本身當是靈魂自願的支付,一切都在本源法則的監控之下,容不得半毫虛假,祈願不合法則,或者半途而廢都不能成就願力,反而可能招致無窮業力。道家認為只發願而不退轉,則於未來的因緣法,必有其因緣,所以道家轉世還願之說

寧心靜思,在魏曦看來,佛家功德說與道家的願業之說其實本有不盡相同之處,難怪二者得以惺惺相惜,共存于華夏大道,佛家也被稱為外道仙人了。仔細思來,信仰之力與願力其實都是一種靈魂力量,達到神祗層次的存在總有種種手段使用它們,但是信仰之力與願力也有區別,其要義就在于那意無意之。信仰之力是神祗要求信徒的奉獻,信徒是應神祗的要求而行,雖為虔誠卻並非靈魂本願,僅僅是靈魂衍生的意識的力量,算是靈魂願力的變種,而願力則是靈魂有所求故而虔誠許願,大能者完其誓而直接得靈魂祈願之力,這一有意無意之,其質量自有不同,是以信仰之力往往只能提升神祗力量,而願力則能融合壯大神祗靈魂,這就有了本質之別。

當然願力與信仰之力也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的,信徒信仰神祗,其實往往都是信仰之力,神祗們貌似神力大增但是本質卻並為獲得提升,就如同一個國王無論帝國實力多強,他依舊躲不過生命法則一樣,反而那些游歷世界,滿願還願之輩得以超月兌五行之,可惜後人修者大多被力量迷惑,最終倒在天劫之下,要知道本源無親,沒有大德大願,豈會容你偷渡?願力無芬善惡,只要所行符合許願之人的靈魂本意,但是一般來說邪惡行為造成的惡業極大,極可能入不敷出,所以無論佛道都提倡善行,畢竟本源唯一的參考只是靈魂,完成一願卻終止數人前行之路,著願業也就有得考慮了。

仔細想來,華夏的神道就是走的這種願力之路,故而華夏神道諸神神通並不強大(相對于其他明神祗),畢竟天庭庇護之下,他們完全可以一心一意的走這條道下去,但是在此世界卻不行,力量畢竟是力量,本質再強也只意味著你的未來,在當前你依舊岌岌可危,一旦身隕,什麼樣輝煌的未來都完了,因此此世界的神祗最終有意無意之都選擇信仰之道。信仰之確實也有無窮願力,但是更多的卻是信徒單方面付出的因果,這無窮願力就成了還債的資本,于神祗來說毫無所得,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無所謂了。難怪,華夏大地濟公可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留,放蕩不羈,依舊獲得佛門的修行指引,要是在這個世界唯一的下場恐怕就是成為背信者了,所求不同,結果殊異啊。

念及于此,魏曦突然又想到了那個不是來他神國玩玩的耶各了,在本世界的神話遠古諸神都是不怎麼在意信仰的,據說後來愛歐憐憫世人才將信仰與神格掛鉤,對此耶各嗤之以鼻,這是**luo的撒謊,耶各可是與愛歐同時代的存在啊,自然知道命運泥板也就是一件超神器而已,還沒有制定本源規則的能力。不得不說,經驗確實是一筆財富,哪怕是人家的,在魏曦看來耶各後來的行為其實正是表明他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古神的經歷,否則誰能夠願意輕易拋開一切來?宿命論、隆重的葬禮、墳墓的守衛,這些神職無疑是死亡之下能夠極大的獲得願力的神職,也正是本質的提升才使得耶各可以輕易的將希瑞克掀下神座,恐怕獲得獲得極大功德願力,連愛歐都不敢吱聲。他之所以退讓,這恐怕也與克藍沃極得死亡世界歡心以及從本源獲得巨大功德有關?

神道,全憑自己,一言一行自有因果,魏曦明悟于此,強求信徒信仰固然能夠短時間獲得大力,卻也承擔著無數因果,這一得一失,就看各自觀點了,神道的之要,只在功德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歸不朽最新章節 | 永歸不朽全文閱讀 | 永歸不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