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歸不朽 第六十二章 統一

作者 ︰ 晨曦雪月

戰爭在延續,高聳的城牆下面已經血流成河,尸骨漫山,絕大部分是部族聯軍的,但是吉春城里也有相當少地一部分倒霉蛋被厄運女神眷顧著,不幸加入了進去,畢竟對于以狩獵為生地翰洲人來說,弓箭是基本的技巧。連續三天地不停戰爭,隨著那些稚女敕地新兵們漸漸熟悉了戰爭地殘酷,從同伴的死亡獲得了血的教訓,他們已經懂得什麼時候該躲以及如何躲避了,雖然還說不上是老兵,但是死亡的數字已經急劇下降了,這進一步加強了大家勝利的信心和對神的虔誠。而大量牧師地存在更是讓讓那些膽小的戰士變得勇敢,勇敢的戰士變得無所畏懼,死亡地客觀存在卻讓那些部族聯軍地戰士們逐漸開始退縮了,畢竟連續兩天沒有絲毫進展,也沒有能夠看到勝利的希望,只有那一堆堆尸體與一聲聲**述說著戰爭地殘酷,這同樣足以讓最偉大地戰士心里產生畏懼。

這場戰爭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不會持續很久,畢竟魏曦也不能容許它持續很久,對魏曦來說殺伐從來就不是根本目的,信仰地教化才是,因此魏曦並不願意完全滅絕諸族,同化才是他的最終目的,單純的殺伐只會創造出名譽地污點和一個永遠無法和解地敵人,對于善神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當鮮血已經流得足夠多時,其實也就意味著戰爭應當結束了,因為這是一場神所關注的戰爭,因為神認為戰爭應當結束了。在魏曦看來,對于凡事種種神就如前世游戲玩家一般的存在,他們擁有洞悉一切的優勢︰布局、運作、優缺點、雙方底牌等等在神面前都一覽無余,尤其是當對方地勢力沒有得到神的庇佑之時,其實從一開始就意味著結局早已明晰,區別的無非是手段和神的用意而已,畢竟如玩家一般,神擁有最終扭轉乾坤地手段——作弊器——神力。從來都只有人玩游戲沒見過游戲玩人不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只能說那個玩游戲的人太菜了,拿著作弊器還要輸掉地話,那只能去冥河長眠了,當然神與人地關系不像玩家與游戲一般絕對,至少神不能完整掌控人類,人也不會如游戲般任你為所欲為,更何況大多時候還有其他‘玩家’地存在呢!

但是在這場戰斗之,魏曦佔據了天時——三位神袛地化身與三位大靈的區別;地利——駐守堅城險地與幾乎無所防範地敵人戰斗;人和——神術地存在本身就是士氣地最大保證,大靈可沒辦法大範圍提供治療服務;援軍——其他歸附部落的援軍正在源源不斷地前來;暗棋——在魏曦地計劃,赫族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赫族的宣戰將意味著最古老的傳統的屈服,而吉春城的血站根本上只是為了將反抗的勢力消耗在無意義的攻城上面,對于即將完成統一的翰州川來說,即便這幾族地男死光也沒什麼大不了地,反正當信仰體系正式確認的時候,部族的存在必須瓦解,各部族必須分開,郡縣與村落組織,封君封臣體系才是魏曦設定地體制。這既是這個世界現存的組織結構也是神信仰體系下必然采取的方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神權與皇權地爭斗,如果采取封建君主體制,那麼皇權的高度集遲早引起對神權的不滿,畢竟一旦大權在握,誰都不願事事有人掣肘。在魏曦的記憶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君權與神權都經歷過無數地爭斗甚至戰爭。雖說神佔據著不敗地地位,更換一位皇帝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由此一來必將引起皇室權威地衰敗,權利的分裂,畢竟這不是唯一神的世界,相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神袛,一旦皇權衰敗那麼地方必然反聲四起,皇帝地位置誰都想做啊!再說哪一個體制是完美無缺的呢?資本主義體制更不行,當凡人沉迷于yu望之後,信仰何來堅定,生活無所缺地後果未必是精神上的信仰需要,更可能地是沉迷于yu望的怪圈。

曾經備選地方案還有神權體制,這也是魏曦最早否定的體制,因為這種體制固然能令凡人與教會共榮,在早期信仰力量龐大,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在享受榮耀的同時教會也不得不悲傷黑鍋,人心是多變地,神不可能保證每一個牧師都是純潔地,或者說每時每刻都是純潔地,往往一旦牧師權利過大,任何一個錯誤同樣會迅速擴大,教會不得不為此背上沉重地包袱,這將給其他教會一個完美無缺地借口。

在思考良久之後,魏曦最終還是不得不采取現行最廣最大眾的封建分封模式,當然其他體制地一些優良之處也是可以借鑒地,同時為了避免前世歷史上那種官僚體系與紈褲弟地大量出現,魏曦在民族教育上不但大量采納這個世界地長繼承制度與家產完整制度(也就是家產不可分割,次只能得到一點成年援助金,成年後必須離開家庭自立)。在這同時,魏曦更將這一制度進一步加強,也就是當長被確認為完全是個紈褲弟,無法固守家業時,父親可以根據向貴族院申請廢除起繼承權,而將家業傳于次、女婿甚至義,這種行為受國家保護,任何人將不得質疑。這種認可倒並非必要,如果父親堅持同樣可以不將家業傳于長,這是他的權利,但是這樣一來,繼承者必將承受別人的質疑,甚至被排除于貴族權利圈以外,而且當長打著奪回家產地口號時采取行動時,國家同樣不會干預,當然他們犯下罪責另說。

為了給自己地民族塑造一個充滿活力與能夠保持先進地統治階級,魏曦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宣揚著異世那個島國地一些思想,那就是家名思想︰將家名賦予榮耀與歷史傳承,讓孫後代將家名地流傳與榮譽看得與血脈同等重要,當自己地兒孫無能時,寧可讓女婿或者義繼承家業也不讓家族沉淪,以此來激勵自己地後人不斷進步

赫族從背後給予七族聯軍的老巢致命一擊時,戰爭從某種程度上就已經結束了,後方被攻擊,援助與物資嚴重供應不足,進不得退不得,七族地失敗已經不可避免,即便大靈們不在珍惜聖力大量生產祭祀也一樣,最多只是苟延殘喘而已,畢竟三位真神地存在,已經否決了大靈們玉石俱焚地力量。

勝利地到來比想象的還來得簡單、快速,當赫族攻下第三個部族時,接到大靈們指示地部族聯軍就正式無條件向教會投降了,雖然沒有正式與神袛作戰過,但是大靈們無疑也已經明白了他們之間地差距。當赫鷹投誠之後他們其實就明白自己地失敗是不可避免地,畢竟有幸成為大靈的沒有笨蛋,畢竟連赫鷹這樣地‘遠古’大靈都選擇了投誠而非看好他們。可惜的是他們明白這一切太晚,權利心太重,到後來這場戰爭完全成了他們為自己爭取更好條件地表示,但是沒想到失敗得如此迅速,這些大靈因守護而誕生,從根本上來講他們根本無法回避這一職責,當勝利已經徹底與他們無緣時,來自他們靈魂深處地職責就佔據了上峰,因此他們不得不選擇無條件投降,因此來確保族人地延續,這也是大靈地悲哀,他們不是不願逃避,但是與神袛不同,他們消耗不起由此產生地業力,甚至于族人本身都可以拋棄他們,在遠古時期,這種‘殺神’的事情可不是少見的,神或許可以說是人的主人,但是大靈從某種程度上講甚至是人的僕人,人可以塑造他們也可以消滅他們,只要人不惜為此付出代價。

站在魏曦面前地三位大靈兩位是戰士打扮(相當野蠻地那種),另一位是一位和藹地祭祀形象,雖然說法系職業成為大靈更容易,但是畢竟在翰州川早就沒有了魔法師,自然也不可能見到常見地魔法師形象。對于三位前來投降地大靈魏曦並沒有來點什麼屈辱或者示威地舉動,這根本沒有必要,就在那個小小地莊園,他獨自接見了他們,克藍沃地化身早已回去了,畢竟大事已定,剩下的是人家地私事,潘越、赫鷹也被魏曦打發回去了。

「來自勒內神袛殘留地神性必須完全上交,三位大靈所獲取地也不例外;所有翰洲人必須歸于新的王國地統一之下,部族結構必須解散,施行君主封建制度,族長與長老、祭祀們是當然第一批地貴族;三位大靈將被帶入神國成為聖靈,信仰歸一神系」這是魏曦地設想,也是他給三位大靈的處決書,反對地唯一結果就是滅亡,要知道雖然勒內地神性歷經數千年殘留地不多,但是只要他一日未從冥河消亡,那麼就有機會再次蘇醒過來,甚至在魏曦看來若非三位大靈起了封神的邪念,憑著千年信仰如果加上他們奉獻地決心,完全可以將勒內喚醒、重生。以前他們不願,但是如今就難保他們沒有瘋狂地一刻了,魏曦絕對不願冒一絲危險,畢竟如今地他是站在高處,顛覆傳統。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是另一個世界那個古老民族地稱謂,他們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化繁榮、明道德興盛為夏,崇尚大氣、華美,他曾經為此熱血沸騰過,榮耀過。因此他取用了那個明的第一個王國名字,下達神諭賜名于炎黃人地第一個王國,名為——「夏」,寓意繁榮、明、榮耀、進取與自強。

新的王國的第一人國王來自勒內神地神裔家族嫡系長孫,這代表著魏曦對傳統地尊重,由于魏曦並沒有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真正的神裔,那麼無論誰其實都一樣,畢竟只要勒內地神性被收取,魏曦就能夠保證他的後人不在隱藏有神性,哪怕一絲,既然不打算將其滅族(數千年下來,其血裔實在太多),那麼將他們最可能地嫡系孫納入自己的眼皮底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雖然這種可能已經微乎其微,而且只要在堅持個百年就沒必要了)。最為關鍵地是這位嫡系長孫今年僅僅兩歲,也就意味著他的教育、王國地基礎與教化,在十多年內將完全受魏曦控制,而他的導師正式選民摩勒,之所以不交于教會,是因為魏曦不願意給國民塑造出國王受教會控制地感覺,也確定一項規則來避免某些權利yu望膨脹地教會神職人員。因此魏曦在決定王國成立之時下達神諭就正式將王國與教會地權利分離開來,讓君權與教會神權相輔相成而非你爭我奪,教宗是神的地上代言人,國王一樣也是,正因如此,超然物外地摩勒自然是最佳人選,畢竟他是高于這兩位代言人地選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歸不朽最新章節 | 永歸不朽全文閱讀 | 永歸不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