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之婦唱夫隨 28 難民簽下賣身契

作者 ︰ 清水菊石

文縣令跟著楊翁到了城外,一路上楊翁將慕家要接難民到林家村的事和文縣令說了。

文縣令很驚訝。難民雖然不多,也有五六百人,現下的天氣看來和北方干旱之時很像,說不定也是個災年,怎麼養活這些人就是個問題。而且林家村本來也就五六百人,一下子要接收相當于整個林家村這麼多人,作為當地人肯定會有意見。

這些慕扶疏都想過了。林家村三面環山,空地很多,尤其是他們現在住的地方,靠近後山一大片全部是矮小的灌木叢林。只要那些難民肯干,絕對能開闢出一大片良田,加上她買下的山開出的梯田,不要說五六百人,就是再多一倍也養得活。就是今年可能的干旱……她有金手指,怕什麼干旱呢?到時候做點手腳還是很容易的。至于林家村原住民會不會不歡迎難民,也沒有多大關系,他們家離村里很遠,難民住的房子她也想好了,就造在山下,完全和村民隔離。

文縣令決定先去林家村看看,畢竟這麼多難民安頓下來,不是慕家人說了就算的,首先村長要同意,縣衙還要給他們入戶籍,這樣才能讓他們定居。

楊翁和文縣令汗淋淋的進來時,慕扶疏的冰塊已經制了一大盆。阿豬正拿了一杯果子露放在冰盆里降溫,三郎也蹲在冰盆邊,小心的不讓腰間大娘新做的荷包著地弄髒了,喜滋滋的拿了幾塊冰左看右看,怎麼看都和冬日河里結的冰一模一樣。

文縣令以為盆里的冰是冬日儲藏的,只是在心里想著這慕家莫不是什麼隱世的貴族,居然還挖了地窖藏冰。這天氣也未熱到要用冰的地步,看來他們家地窖夠大。

楊翁看見冰塊臉色都變了。他清楚知道慕家沒有地窖,那麼這冰從何而來?

慕扶疏承認她是故意當著楊翁的面做冰,只沒想到文縣令也會跟來。三郎向文縣令行了禮,慕扶疏示意他把冰盆搬進去。阿豬自然是跟著冰盆里的果子露走了,留下了他阿姐和楊翁、文縣令。

慕扶疏笑眯眯的向文縣令問了好,又對楊翁道︰「先生一個人回來的?那些難民呢?」

提起難民,文縣令想起一路上只顧著說慕家收留難民的事,那些莫名其妙出現的糧食和祥瑞還沒和十六弟說。方才十六弟明顯是知道這件事,難道那糧食和這神秘的穆家人有關?舉目四望,面前只有這個精致可愛的小娘子,大人卻未見。

文縣令露出慈祥的笑容問道︰「小娘子你家大人呢?」

「去田里裝水車了。」慕扶疏眼神飄過他看著楊翁,期望得到答案。

楊翁模模鼻子,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大娘的眼神有些迫人︰「難民的事還需從長計議……」

慕扶疏不高興地撇嘴︰「他們的糧食也就夠吃個兩三天的,不帶回來還指著衙門放糧呢?我不信蜀王不知道難民的事。」

蜀王當然知道難民的事,只是不想管。他覺得難民是北地過來的,憑什麼讓他蜀王出糧接濟?沒道理用自己的糧養別人的人啊!

隋煬帝時,雖然全國統一,但是各個封地的王還是很有權利的。他們只要每年向皇帝上供自己屬地的賦稅和糧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蜀王認為自己不該用蜀地的糧食養活北地的人也不能說他錯,只能說他只是蜀王而不是皇帝,別人的事兒他不想多管,尤其是現在這個多事之秋。楊姓後人可是給齊王殺的不剩多少了呢!萬一齊王要趕盡殺絕,他還指著蜀地負隅頑抗一番,誰也不能等死啊!

文縣令很尷尬。他當然知道蜀王早已經得知蒙陽城難民的事,為著他已經上書三次了,蜀王只言片語也無,擺明了要他無視那些難民,讓他們自生自滅。

蜀王可以不管不顧,他不能。縱使家族因八年前的事,出仕的只剩下他和十弟,且都是七品小官,但自小家族教育讓他牢記心懷天下,所以他冒著天大的風險動用了官倉。好在官倉補上了,還多出許多糧食,而這一切似乎和十六弟、和這神秘的慕家有關。

慕扶疏看著陷入沉思的文縣令,有種很搞笑的感覺。居然在她面前「入定」了哎!兩眼無神,直勾勾看著地面,不知道想到了什麼,面部表情很是豐富,一會兒悲壯一會兒歡欣。這個縣令可真奇怪!

楊翁推了推文縣令,知道大哥「痴癥」又犯了。這個大哥什麼都好,就是會隨時隨地想事情想入神,不推他還醒不過來。

文縣令知道自己失態,咳嗽一聲後一臉不好意思︰「小娘子,我們先去看看那個水車,再去村長家拜訪。等你家大人回來再商量難民的事啊!」

慕扶疏看著楊翁和文縣令離開,無奈的嘆氣。自己還是太小,一點說服力都沒有,怨不得文縣令不當自己一回事呢。看來還是得等慕仲君回來再說。

文縣令跟著楊翁到了河邊,只見三座一樣大小的水車已經在河里豎起,其中一座已經在源源不斷的出水,緩緩流向農人挖好的溝渠。他不由得大吃一驚,望向楊翁的眼神第一次那樣失態,口中的也語不成調︰、「這、這、這就是那、那、那什麼水、水車?」

楊翁微笑點頭,與有榮焉。

文縣令踉踉蹌蹌跑到水車跟前,一臉贊嘆︰「這就是水車啊!和書中完全不一樣啊!」

要是慕扶疏在這一定會撇嘴。當然不一樣,技術領先上千年呢!她本來還想設計出風力水車,只是現下還不現實,這個牛拉的已經很牛叉了。現在的社會生產力低下,農田也都大多在貴人手中,很多農人都是佃戶,靠著主家的田生活,要是設計出太多工業化的東西,農民豈不是要失業?

整個林家村的人似乎都到了田間。縱使太陽毒辣,農人們開溝挖渠的興致絲毫不減,這可是他們靠其維持生計的農田,絲毫偷不得懶。沒見那被祥瑞叼走再沒回來的曹**那失婚的女兒也汗流浹背地在干活麼?賴以生存的水稻若是沒了收成,他們就只能和城門外的難民一樣外出逃荒討飯!

林家村村長此刻也在指揮著村人挖渠的挖渠上山砍樹的砍樹,裝水車的裝水車,忙的團團轉。楊翁帶著文縣令找到他的時候他還沒反應過來,還是大兒子提醒他縣令來了才慌慌張張行禮。這個時候並沒有見官行跪禮的規矩,只是作揖而已。林村長好壞也見過世面,規矩倒是不差,一行人到了田埂陰涼處說話。

文縣令開門見山,說了慕家打算接難民到林家村的事。其實這件事慕仲君已經和村長說過了,村長也很為難。畢竟難民人數眾多,萬一處理不好起了沖突就不美了。人和動物一樣,也有圈地習慣,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原住民覺得,這里就是我的地盤,你一個外人憑什麼佔了我的地兒?

好在楊翁口才很好,絲毫不提難民人數,只一味說難民多可憐多無辜,又暗示那些人絕對不會住到村中來,慕家買了那麼多山,說不得下來還要開荒,那些難民都是幫助慕家種田的。話中又影射將來慕家還要帶著村人一道致富,林村長考慮再三,又有文縣令作保,便答應了下來,只是總歸不是心甘情願。說到用人做工,林家村人也多啊,大家除了種田也閑啊!何必找外人呢!

老林氏和林氏畢竟是本朝土著,對林村長的心思也能猜到七八分。楊翁和文縣令走後便拉著慕扶疏勸說。慕扶疏微笑︰「這個簡單,讓那些難民簽了賣身契就是,以後他們就是我們慕家奴才,出了事自有我們慕家兜著。」

老林氏和林氏嚇了一大跳。五六百個奴隸,這得多少錢!

慕扶疏狡黠一笑︰「不給錢,給糧。現在這個時候有錢都買不到糧,我們家用糧食買人,願意賣身的留下,不願意的走人,簡單的很。」

于是正午飯桌上慕扶疏對著楊翁和文縣令說了自己的要求,慕仲君厚道,不免覺得有些乘人之危,楊翁卻道︰「這是給了他們一條生路,也給林家村人一個交代,這樣很好。」

文縣令也覺得這主意好,不會和林家村人起沖突,也便于管理。畢竟這個時代對于奴隸的管束還是很苛刻的,叛主的人只有一個死字,還要連累家人。

用過一頓齒頰留香的午飯,文縣令和楊翁慕仲君一起去蒙陽城外處理難民的事。慕扶疏帶了老林氏去城中買粗布成衣,家中男人們找了村人幫忙上山砍樹,準備搭些簡易房,林氏帶著女眷在家中收村人自己做的被子,準備晚飯,迎接難民的到來。

傍晚時分,楊翁和慕仲君帶領著晃晃蕩蕩的難民大軍回村。這次帶回來簽了賣身契的四百五十人,其中大部分是男人女人和孩子,老人已經不多,口糧都要留給孩子和男人,所以首先餓死的是女人和老人。

到了家中,慕扶疏先是讓難民去河邊洗澡。現在的天氣炎熱,河里洗澡並沒有什麼大礙。而後將滿是油污虱子的舊衣全部燒毀,換上她買的粗布衣,再喝一大碗她用空間井水稀釋的藥,以防止他們身上帶著病菌。

夜幕籠罩下,難民們吃了一頓飽飽的豬肉菜飯,開始在後山腳下搭起屋子來。天氣炎熱,先住在簡易房里,慢慢再將瓦房蓋起來便是,不著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空間之婦唱夫隨最新章節 | 空間之婦唱夫隨全文閱讀 | 空間之婦唱夫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