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陰錄 如果這就是我的使命——作者自序

作者 ︰ 六不散人

懂八字的人,都知道什麼叫「童子命」。是的,我就是個童子命。

都說童子命的人活不長,3歲,歲,歲,4歲,都是關口,不是夭折就是橫死。

有些童子是來人間贖罪還債的,有些童子是被貶下凡來體驗人生疾苦的,有些童子則是帶著某些使命任務而來。

我有幸熬過了前面幾道關口,在剩下最後一個關口逼近之前。

我總要問自己︰「你到底是為什麼而來?」

我最早的記憶,可以追憶到尚在襁褓中,母親抱著我咿咿呀呀逗我說話,那時我一歲未滿。

年到四五歲時,家里每每去寺廟做法事,我都要跟去,見到神佛都有一種親近感,特別是觀音。

每次去寺廟必定哭鬧著讓父母給我買佛珠,買木魚。然後听僧人們唱經,便可在邊上一天不動不鬧。回家後,便坐在門口,一個人學著僧人的音調開始唱,引得街坊鄰居都來圍觀。

中學時候,冥冥中自己開悟了一些命理技能,在沒有任何師傅指導的前提下,竟然斗膽幫人測算,一開始自己也覺得有點信口開河,完全憑借第一感覺去猜去說,沒有想到,竟然大多被我說對了,那一年我4歲。

于是,「半仙」的綽號在學校里傳開,我記得高中時,有一次學校組織三個年級的學生一起出去旅游,晚上我的寢室門外排隊算命的人從高一到高三都有,一直到凌晨點多老師過來驅散,才作罷,我倒頭便睡,回來後大病一場,那一年,我7歲。

進了大學之後,我開始收斂,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關于宗教的事情。

大學四年做了整整四年學生會主席,記得每次開會,整整一桌的干部里,就我一個人不是黨員。

系里的團委書記多次勸我打報告,只要打報告就能通過,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寫過一個字,嘴上推說自己覺悟還不夠,其實我自己知道,我不屬于那里。

那時候起,一個人獨自偷偷看些周易之類的書籍,家里的宗教書籍也越來越多,可惜都是買的多,看得少,空閑時偶爾翻翻,雖然不求甚解,但翻看過的內容大都覺得並非全部如此,後來也就逐漸不看了。

畢業後也跟很多年輕人一樣,樂于混跡夜店、瘋狂揮霍青春、每年都會背包獨自遠行、沿途飽覽風光、床頭常閱佳作……

後來的十多年里,我投身過很多職業︰廣告公司、網絡公司、游戲公司,且都做到了很高的職位。

後來又開過自己的公司、做過兼職的廣告導演、替很多知名品牌寫過腳本創意……

直到幾年前開了自己的命理佛珠飾品店,生活節奏日趨平和。

童子命的人,大都人緣較好,卻姻緣不順,我亦如此。

以前父母還會常常催我戀愛結婚,到現在估計也是徹底放棄了這個念頭,雖然我是三代單傳唯一的香火,可家族的使命,又怎麼拗得過因果?

我的八字早已被自己背得滾瓜爛熟,所以也並不急迫了。

那麼多年里,我前後看過的八字人數不下千人,一直到三年前開了自己的網店後,由于口口相傳,來找我的人越來越多,收集的案例也與日俱增。

去年有一位朋友把我的形象寫在了她的小說里,引來不少原先對命理學術不太了解的年輕人的關注。

受到啟發後的,我覺得自己應該寫點什麼,無論我將來是不是沖得過那個4歲關口,但在有生之年,留下一些自己的文字和感悟,一定對于如今的年輕人來說,是有益的。

在這本小說里,有很多知識面。

除了八字命理風水常識外,還會有我自己很多的興趣愛好和國學知識,琴棋書畫、時裝、烹飪、旅游、攝影、宗教……

我把自己所能知道的有限學問,盡量潛移默化地貫穿在全文之間,既然要留,就留得徹底。

這是一本小說,並不是什麼教科書,所以會有小說的特性,那就是虛構。

但我的故事,是那麼多年來,我所遇見的很多很多的真實案例,經過修改編串而成。

所以,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第一次寫小說,沒有什麼經驗,對于文字的處理也有些生澀或嗦,還望可以諒解。

六不散人

甲午年,立秋風雨夜上海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攝陰錄最新章節 | 攝陰錄全文閱讀 | 攝陰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