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帝國崛起 第一六一章︰頭疼的光緒

作者 ︰ 末日游俠

慶親王亦匡帶著一大群人離開了,他們只在臨沂待了一天不到的時間,與張野交談的時間則更短了,只有短短半個小時都還不到。

而這半個小時的時間,也讓亦匡看到了張野的為人。不僅驕傲自大,而且還一毛不拔。難怪當初他會跟袁世凱翻臉,就他這幅脾氣,跟任何人翻臉那都是正常的。

張野根本就沒有給亦匡談判的機會,直接把自己的要求說了出來,同意則好,不同意那就拉倒,反正對于你們的建議,我也不感興趣,愛怎樣就怎樣。

四千五百萬兩白銀,這是在錢的方面張野的底線。另外每年至少兩千萬兩白銀的軍費,這個數字雖然有些大,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按照目前的形勢,答應下來的話也沒什麼。

無非也就是等于解散了綠營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部隊,把這筆費用全都給了張野。而地方上的治安等任務則交給張野來管理。

至于什麼全*事統歸張野管轄,這個張野並沒有直接應下來,而是告訴亦匡,目前他只接受管理山東各地的軍事,省外其他地區一律不管。不過只要朝廷的錢到位,未來五年之內會逐步接管其他省份的。

關于這個結果,亦匡也只能不斷的打探張野的底線。因為具體的操作在他手中,但是決定權卻並不在他手中。光緒要求的是全國的軍事,而張野目前只接受一個省,出入實在是太大了。

紫禁城。沒了慈禧之後,對于光緒來說還是很值得高興的。對外則宣稱太後病逝,對內則嚴令封口,誰敢將當日的事情傳出去,那就誅九族。

養心殿,光緒滿臉愁容的坐在龍椅上,腦子里更是一片漿糊。他越來越後悔自己當日的決定了,當日那是被太後給氣昏了腦袋。為了拆太後的台,情急之下才做出的這個決定。

當時光緒哪會想那麼多?完全就是對太後很不滿意才做出來的。而且以當時的情況,光緒也還沒有對太後動殺機,所以。在當時的光緒看來,那只是一句氣話。

畢竟他身為一個帝王,怎麼以將全國的軍事交給一個外人來打理?而且還是叛軍?沒有會對這種人放心的,那麼強的戰斗力,對于日本,清廷謂是打一仗敗一仗,張野卻是怎麼打怎麼贏,這種時候,光緒若是還不擔心,還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的話。那就真的完了。

「翁師,你說朕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光緒很是頭疼的看著自己的絕對心月復,也是自己老師的翁同龢,以前的時候翁同龢就給光緒出了不少的主意,現在朝局還未穩定。光緒又是第一次完全掌權,很多方面都覺得無從下手。

直到現在,光緒這才懷念起慈禧太後。雖然她在很多地方都做的很過分,不斷的想要剝削皇帝的權利,但是說到底,她也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滿人的利益著想。

難道太後真的是對的?她知道朕不能完全掌握局勢。所以才一直在背後插手?在朕做出一些錯誤決定或者損害皇族利益決定的時候,及時的叫停?

當日的豪情早已不在,對于充滿信心的改革,光緒也早已看淡了許多。通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光緒也知道了這里面的一些門路,想要改革。難度大的很。

而那些利益集團,就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以雷霆手段處理?光緒沒有這個魄力,就連慈禧太後也都只能盡力的去平衡他們,以此來保持皇室的權利。

改革注定要失敗,光緒又放出了豪言。他真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辦?他甚至已經想到了日後張野篡位的情景。有了絕對的軍權,誰還會心甘情願的寄人籬下?張野在羽翼未豐的時候便敢造反,現在自己又給他鋪好了篡位的路子,他會把持住不篡位嗎?顯然是不能的。

「皇上,以現在的局勢來看,我們只有三條路走。」

翁同龢直接說道,其實在當日光緒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覺得不妥。後來回家之後又不斷的想著解決的辦法,一連半個月,這才想出了這幾個辦法。

但是行性都不是太高,主要還是要看張野的意思,如果張野願意配合,那麼自然以保證皇室的權威,如果張野不願意配合,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是為張野鋪路。

「翁師盡管說。」

光緒急忙說道,此刻他是頭大的很,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按照皇上當日所說,將全*事交由張野負責,答應張野的一切要求,對朝內進行改制,效仿英國采取君主立憲制,如此以來,以將與張野的矛盾轉移到內閣那邊去,而屆時皇上已經退居幕後,基本不管權利。如果張野是為了這個國家好,皇上又支持張野的決定,那麼他基本上就不會篡位。

其二,全*事依舊交由張野負責,朝廷要全力配合,為他掌控全國掃清一切障礙。但是這其中有一點必須要注意,那就是快。不能給張野任何喘息的機會,務必要他在短時間內將兵力分散到各地。

如此的話,成千上萬的復漢軍咱們打不過,幾百的復漢軍難道還打不過嗎?而剿滅這些復漢軍的任務,就由各地官府來負責,如果成功,便加官進爵。同時,朝廷也必須要秘密的訓練新軍,擴充新軍的人數,以便未來控制局勢。

其三,對張野進行封王,爵位要在朝中排第一,在全國範圍僅次于皇上。同時,暗中拉攏張野部下,對于一些願意歸順朝廷的,以封官加爵,若是不願意,則置之不理或者貶官。

以此來加劇復漢軍內部的矛盾,盡能的讓他們內亂,如此以來,復漢軍的威脅便會小很多。而張野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復漢軍下面的人肯定會有想法的,人心散了,這隊伍就不好帶了。

這三個法子都必須要看張野的態度,以說各自的成功率都有一半,而張野的態度則佔到三成左右的成功率。」

翁同龢細心的講著,其實也就是三個不同的點,第一,退居幕後,只要張野願意,就以確保皇室不倒。這個是最無欲無求的決定,丟權利保位置。第二則是分散張野的實力,逐個擊破,以達到徹底滅絕的目的。第三則是對張野進行捧殺,對其部下進行拉攏,以達到他們內部矛盾激化,最好以達到他們內戰的效果。

而第一點和第三點也是最容易實行的,但是有一點,第一點要看張野的想法才能決定是否以成功,而且即便是保了現在,也保不了未來。

第三點則是要看張野對其手下的掌控力如何,一般情況來說,只要使出這一招,基本上沒有辦不到的事。

至少從古至今,翁同龢還沒見過永遠齊心的部隊或者團體。他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利益,只要將他們之間的利益差距給拉開,難免會有人眼紅,那麼剩下的事情就好說了。

所以,這一點對于張野的掌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假如他一句話便解決內部矛盾,那麼短時間內是絕不能干掉他的。

而且這一招也會給張野帶來不小的麻煩,要想掌控部隊,則必須要做到平衡部下。這邊朝廷封官加爵,自然是有豐厚的獎賞。

張野若是想達到平衡,就必須收繳這些來自朝廷的獎賞,並且讓他們還跟以往一樣。或者給那些沒有被封官加爵的人私自提升待遇,反正不管怎麼做,只要朝廷的聖旨下去了,他的部隊就肯定會出現一些矛盾,只是或大或小而已。

其實還有一點翁同龢並沒有說,因為他不知道張野的性子,只知道張野的性子跟常人不同。所以,一旦張野識破了朝廷的計謀,那麼結果能會更糟糕,對朝廷更加不利。

「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吶!太後歷來強勢,怎麼當初在對待張野的問題上卻要繞那麼多彎呢?要是當初朕暗中支持張野,恐怕現在就不會是這幅局面了。」

光緒皇帝苦笑著搖了搖頭,很是無奈的說著。

其實這其中有很多光緒不知道的內幕,慈禧當年之所以不殺張野,而是要采取其他的方式整死張野,這其中有兩個半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是大太監李蓮英,對于出手闊綽的張野,李蓮英在得知太後想要殺張野的念頭之後,便在太後身邊說了幾句,以說正是李蓮英的這幾句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個便是李鴻章,雖然表面上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但張野出自新軍,新軍又是袁世凱訓練的,袁世凱呢,又是李鴻章欽點的人。對于張野當時跟袁世凱談話的具體內容慈禧雖然不知道,但她卻知道袁世凱給了張野一筆錢。

以慈禧的老道,能看不出這其中的貓膩?所以,李蓮英在勸慈禧的時候就是說,直接殺了張野,恐怕會讓李鴻章以及袁世凱心中不爽,雖兩人不敢忤逆,但心中的隔閡還是會產生的。

所以,要殺張野以,但卻不能直接殺。李蓮英這麼做也算是救了張野一命,至于日後他能不能逃過這一劫,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而剩下的那半個人,則是榮祿。榮祿對于張野的態度謂是不冷不熱,既不想留,也不想殺。這讓慈禧覺得李蓮英的話似乎是對的,所以才有了當初的決定。只是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ps︰

感謝紫冥同學的月票支持!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帝國崛起最新章節 | 重生帝國崛起全文閱讀 | 重生帝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