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大明 第56章 耳光響亮 上

作者 ︰ 紅眸本尊

張牧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甚至是不懂三國的嚴厲也覺得陳瑛說的話,是有些到道理的。

張文听到這里,嘴角更加是露出了一抹輕蔑的笑容,自然不用說陳瑛,等著張牧自投羅網。

「你剛才說我紙上談兵,那我倒是要听听,你有什麼高見了。別一會說不出來子丑寅卯,又哭著回家喝女乃去吧。」陳瑛當即譏笑道,當下四周一片哄笑。

張牧冷眼看著四周眾人,淡淡的說道︰「說你是紙上談兵,書生意氣,你還不高興。其實說你是酒囊飯袋,也不為過。因為,你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三國志諸葛亮上雲,諸葛亮親自說曹魏非速亡之國,這一點,你承認不承認?」

「自然承認,曹魏兵多將廣,佔據北方千里沃土,司馬懿又雄才大略,確實不是速亡之國。」陳瑛冷笑道。

「那好,我問你,劉備丟了荊州之後,益州並非進取之地,這一點你認同不認同?」張牧又問道。

「這麼,益州外面乃是群山峻嶺,里面乃是千里沃野,怎麼說不是進取之地呢?」陳瑛搖頭道。

「說你笨,你還喘。益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周邊是崇山峻嶺,中間是成都平原,四季常青,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所以到了這個地方,避難可以,守成可以,出擊困難。丟了荊州屏障,益州成了孤地。益州只是偏霸之地,所以說他不是進取之地,這個你承認不承認?」張牧又問道。

「好吧,你說的都有道理。可這不是也正好說明了諸葛亮大可偏霸益州,暗度陳倉麼?干什麼非要七出岐山,非要北伐不可?」陳瑛一臉冷笑,等著張牧出丑。

「這就你蠢的地方。如果你仔細讀一讀《出師表》,里面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我就問你,什麼叫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難道是曹魏這個時候在攻打蜀漢麼?沒有把?是東吳在攻打蜀漢麼?好像也沒有,那為何就成了危機存亡之秋?解釋只有一個,益州內部矛盾重重。

眾所周之,大唐之前,乃是士族把持天下,到了兩晉南北朝,士族到了巔峰。劉備入川,士族大致荊州派代表主導地位,東州派次之,本土派屬于最低層。但是,這個在劉備死後,荊州丟失,這些士族蠢蠢欲動。

其次,後主劉禪,昏庸無能不說,雖然對諸葛亮敬重有加,不過也恨之入骨,這點從諸葛亮死後,劉禪不肯為他建廟便能說明。

再有,還有一個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對諸葛劉虎視眈眈。更加別說劉備手下的老臣對諸葛亮是何等看法。

南邊雖然平定了孟獲,可是依舊危機四伏,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最為弱小,內憂外患,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麼辦?」

「我……,我就把那些不听我的人都殺了。」陳瑛不屑的說道。

「哈哈哈哈。」張牧听到這里,拍著桌子大笑︰「所以說你蠢,也只有你這種蠢貨才能辦出來親者痛,仇者快,自相殘殺的,自取滅亡的事情。」張牧說道這里,便飲酒一杯繼續說道。

「諸葛亮他既然知道曹魏並非速亡之國,而益州又不是進取之地,但是他依舊堅持北伐,是因為他真正雄才大略。出兵北伐,他自己心里明白,毫無勝算,但是他必須堅持。因為道理很簡單,安內必先攘外。

諸葛亮之憂,憂在蕭牆之內。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有采取這樣的一個政策,就是對內依法治國、對外發動戰爭。戰爭對于轉移注意力、加強凝聚力、鎮壓反對派,都是很有利的,這叫做安內必先攘外。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小國必須圖強。魏蜀吳三國,蜀國最弱,諸葛亮必須讓蜀國隨時保持在戰備狀態,于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說不定話有可乘之機。事實證明,他的辦法是對的。

諸葛亮之所以叫做諸葛亮,是因為他的胸襟和才能,目光和抱負。縱然在如此困境下,依舊保了蜀漢三十年太平。你當真以為治國如同烹制小鮮?你當真以為讀幾本書就能治理天下?

你知道不知道一畝水田一年產幾石糧食?你知道不知道,一萬大軍需要多少給養?你知道不知道,這天下窮苦百姓,最期望的是什麼?

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知道之乎者也,只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你知道什麼仁?什麼是義?只想著十年寒川,一朝天下聞,卻不知道為何要這十年寒窗,你這樣的讀書人,還不如商賈娼伶,最起碼人家還給朝廷納稅,你的書都讀狗肚子里了吧!

不說別人,就說我朝陛下,戎馬一生,征戰南北,縱然如今,處理國事都通宵達旦,謹小慎微,為何?是因為陛下知道民心所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把反對你的都殺了?你能把天下的百姓都殺了?收起來你的天真和好愚蠢吧,讓人恥笑。」

張牧這一番通篇大論,把陳瑛徹底的給堵的啞口無言,尤其是最後搬出朱元璋這面大旗,你敢說個不是麼?

一時間陳瑛臉上火辣辣的發燙,就好比一個耳光又一個耳光抽在他的臉上,打的他暈頭轉向,張紅著臉,一言不發,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啞口無言。

張文看到這里,一時間也驚呆了,只是他不甘心就這麼讓張牧得逞,于是起身道︰「這讀史麼,就是你雲我雲,才有味道。咱們讀書人,先讀好書,修身齊家才能治了天下。都先都坐下說。坐下說。」

眾人都一臉詫異的望著張牧,因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只有十二三歲孩子能說出來的話。

嚴素暗暗的給張牧豎起大拇指,心里暗道︰「這小子三下兩下便將陳瑛給繞進去了,不簡單啊。」

而溫教授捋著胡須,心里也暗暗佩服,看問題獨到,思路清晰,口才上佳,又洞悉世事,心里暗道︰「這個小子,假以時日,怕成大器啊。難得,當真難得。」

眾人坐下,緩和了一下氣氛,陳瑛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不再言語。

張牧知道這還不算完,下一個該張文上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的爽就收藏吧,讓我也爽爽。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染指大明最新章節 | 染指大明全文閱讀 | 染指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