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 正文 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

作者 ︰ 老白牛

歡迎大家來到——︰

天使在王斗接完聖旨及各樣賞賜後,微笑對王斗說道︰「忠勇伯,恭喜了,公侯伯入則可掌參五府總六軍,出則可領將軍印為大帥督,轄漕綱,可見皇上對你的器重」

王斗說道︰「多謝公公,敢問尊姓大名?」

天使笑道︰「咱家王承恩,少不得與忠勇伯親近」

王斗一呆,說道︰「公公路上辛苦,斗另有程儀送上,萬勿推辭」

王承恩含笑道︰「好」

眾人都潮水般向王斗祝賀,台下舜鄉軍將士……現在要叫靖邊軍了,發出排山倒海的歡呼聲,他們的大將軍,年未三十,便加封伯爵,掛上「征虜將軍」的大印,很多人都熱淚盈眶,激動不己

旁觀的百姓同樣激動,今天他們見證一個奇跡的誕生,還是眾人非常贊賞的王大將軍

他們隨之一起歡呼,匯成聲音一片︰「忠勇伯、征虜將軍」

「忠勇伯、征虜將軍」

「忠勇伯、征虜將軍……」

王斗登上演武台,抬手向眾人致意,引來歡聲如雷

眼見下面潮聲一片,人頭攢動,王斗如此威望人心,左良玉等人表面不在意,其實內心嫉妒非常

劉元斌冷哼一聲︰「神氣什麼」

那天使王承恩,看著王斗的背影,則露出深思的神情

……

此後襄陽眾官將為天使接風洗塵,宴上王斗與王承恩成了主角,督師楊嗣昌病重卻不能出席

宴後,天使王承恩在襄陽官員安排的雅致公館歇息,太監劉元斌偷偷拜訪

一見王承恩的面,他就跪下哭道︰「請公公為奴婢作主」

王承恩正欣賞著壁上一副字畫,看劉元斌如此,眉頭一皺,說道︰「什麼事,要為你作主的?」

看王承恩深沉的樣子劉元斌心中一寒,他是知道眼前這人的,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雖說只是眾多秉筆、隨堂太監之一,卻是自己遠遠不能比其人自小跟隨皇上,狡詐狠辣,不但內臣畏懼便是外臣多有懼怕者,偏偏對皇帝非常忠誠,深受皇上寵愛

見王承恩淡淡瞟著自己,劉元斌期期艾艾一陣,心一橫說道︰「那王斗跋扈無禮,當著眾官將的面罵我是奴才」

此言一出,不僅王承恩面皮一抽,便是廳內眾侍立太監,多有色變者

王承恩背著手走到劉元斌面前,陰惻惻地道︰「那你又做了什麼,忠勇伯要這樣罵你?」

劉元斌張了張嘴,終于低聲道︰「我營中戰馬缺乏那王斗繳獲馬匹甚多所以……」

良久,他都沒听到身前動靜,偷偷抬眼看去,卻見王承恩陰寒的目光一動不動看著自己,不由一個哆嗦,試探說了一句︰「公公……」

卻听王承恩大喝一聲︰「好你個劉元斌皇上器重你,任你為監軍你就是這樣監軍的?你有沒有將皇上的重托放在心上?忠勇伯是什麼人,連皇上都深深贊賞你敲詐到他頭上去?你自己好好想想,如此下去,我都要向皇上彈劾你」

劉元斌沒想到是這個結果,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急聲道︰「公公,請听奴婢分說」

王承恩衣袖一甩︰「送客」

劉元斌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恐懼,癱倒在地

……

當日天使到來,轟動的不但是王斗封伯消息,下午天使拜訪督師楊嗣昌,出示皇上手喻,召忠勇伯班師,援助錦州靖邊軍需刻期出關,七月二十日到達寧遠

當然,手喻上也講,可以看楊嗣昌的意思,如果他堅決不放人,皇帝也不會勉強

聞听消息的人都非常關注督師楊嗣昌的意思,說實在,楊嗣昌心情復雜,既想王斗留在湖廣,將他的剿賊大業繼續下去,又知道王斗與左良玉等人不合,不想死後湖廣再生是非,最終他決定放人,讓王斗班師

消息傳出,左良玉等人歡慶,賀人龍,猛如虎,孫應元、黃得功諸人則心情矛盾

不管別人怎麼想,王斗決定走了,初九日一早就走

初七日,初八日,宴請之人如潮,對眾人來說,能結交到名滿天下的忠勇伯,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便是當日不平的猛如虎中軍參將馬智,也是與有榮焉

初八日,督師楊嗣昌商請忠勇伯王斗,王斗正好向楊嗣昌辭行,便來到了督師行轅

見到楊嗣昌時,卻見其精神好了很多,臉上也有了紅光,王斗知這是回光返照,不由心下暗嘆

楊嗣昌也仔細打量王斗,見其穿著蟒袍,氣度非凡,人龍之相,又是欣賞,又是嘆息,說道︰「聖上曾贈詩詞‘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本督慚愧,未竟全功,忠勇伯老于兵事,你說,這天下的賊寇,能剿完嗎?」

王斗眼前浮現自己領軍到達淇水,災民那爭先恐後的投水場面,眼中現出悲哀,說道︰「兵亂源于缺餉,民亂源于饑寒,剿滅某只賊寇易,全部剿滅,難」

楊嗣昌嘆道︰「前兩句,是盧建斗說的,話說當日盧督臣戰死,你可怪我,恨我?」

王斗看著楊嗣昌期盼神情,看他骨瘦如柴樣子,確是為國事竭盡心力,又想起盧象升在巨鹿悲憤戰死,點點滴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他站起身來嘆道︰「是非對錯,誰又說得清呢,便交由世人評說」

他略一拱手︰「閣部保重」

轉身大步而去,留下楊嗣昌望著王斗背影呆呆出神

這是王斗最後一次見到楊嗣昌

……

天使王承恩,因楊嗣昌病重,暫留襄陽

崇禎十四年,三月初九日一早,王斗率軍離開襄陽

襄陽百姓傾城相送,還有一些人決意跟隨靖邊軍到東路去

又有襄陽眾官,湖廣巡撫宋一鶴、監軍萬元吉、賀人龍、猛如虎、孫應元、黃得功,周遇吉等人送行太監盧九德同在人群,唯有不見左良玉劉元斌各人身影

眾官將一直送過樊城數里,才停下來,一片聲的道︰「忠勇伯再會了,路上保重」

黃得功高叫道︰「待相逢日,我們再不醉不歸」

賀人龍也叫道︰「老弟是發達了,可不要忘了哥哥啊」

王斗與他們施禮而別心下嘆道︰「希望能再會」

臨行前,楊山松將一個包裹遞到王斗手中︰「忠勇伯,這是家父讓我交給你的」

王斗有些奇怪,還是謝過收下

他策在馬上,回頭望去溫暖的陽光刺過薄霧,廣闊天地似乎蒙上一層金光

他一揮馬鞭,喝道︰「回家」

一片歡呼,雄壯的歌聲響起︰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威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矜,一呼同袍于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望著大軍滾滾而去,萬元吉不由嘆道︰「真乃當世奇男子」

……

路上,王斗打開楊山松轉交的包裹卻是楊嗣昌的一些詩集文冊,有《楊文弱詩集》、《武陵競渡略》、《野客青鞋集》、《地官集》等

王斗一嘆又將之包好

此時天氣溫暖,萬物復蘇大軍每日行數十里,過南陽府,入開封府地界,卻比去年出征時悠閑了許多,眾多所獲的輜重糧草也拖慢了行軍度

王斗大名早轟傳河南各地,掛將軍印,封忠勇伯,每過城池,皆有各官將迎來接往,欲與王斗拉上關系

然王斗眉頭深鎖,看各地久久不雨,怕又是一個大旱之年

這日,大軍到達開封城,河南巡撫李仙風,巡按高名衡,總兵陳永福等人出迎隨行的,還有兵備副使王胤昌,開封知府,祥符縣知縣等人

此時李仙風仍是巡撫,陳永福終于升為總兵,紅光滿面,氣色極佳,不過與王斗一比……陳永福神情歡喜中又帶著復雜,王斗轉眼掛印封伯,再次相見,自己需持下官禮

李仙風迎接的場面頗大,人群中,王斗還看到一個老相識,以前的保安州知州,現在的歸德府知府李振珽卻是听說王斗到來,專門從歸德府趕來開封,當然,用什麼借口就不得而知了

王斗去年到河南時,曾與李振珽有書信往來,還未得一見,此時相見,王斗不由吃了一驚

往日的李振珽三絡長須,年富力強,相貌堂堂,此時的李振珽,兩鬢白發,四十幾的人,看起來象五、六十歲一樣

王斗來到李振珽面前,嘆道︰「李公,你怎會如此?」

李振珽施禮道︰「下官拜見忠勇伯,唉,憶當日在保安州時,是下官最閑雅的時候,時光不可回啊」

他滿臉唏噓,感慨萬端

王斗與李振珽說話,眾官都驚訝地看著李振珽,听語氣,李知府竟是忠勇伯舊識?連巡撫李仙風都對李振珽特別關注幾眼

當晚又是夜宴,眾官散後,李振珽到王斗下榻公館拜會,二人憶起舊日歲月,都是不勝唏噓

李振珽向王斗訴苦,旱魃之虐,百姓茹土食菜,然催科不可少,政務難為,嘯聚伏林莽之綠,有如坐立山火之上,他說道︰「忠勇伯是打老仗的人,對流賊最知,你說,這河南各地,還會再起大賊流寇嗎?」

王斗沉重不語,會再起大規模流寇嗎?看看這年景,他沒有信心

李振珽嘆道︰「下官明白了」

他對王斗深施一禮︰「若有那日,還請忠勇伯對吾家小援手一二」

王斗伸出手︰「李公不必如此,你的家小,我自會照應事不可為,你便棄官而走」

王斗知道李振珽老家在山西清徐,算是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李家也是當地有名的大家族,專門經營醋業

當年隨他來歸德府的家人,如妻妾媳婦等,在去年流寇大興時,便送回了山西老家而他這一脈本就單薄,唯一兒子又死,再有三長兩短,余下老妻媳婦,盡是婦人,在族內什麼日子可想而知,故有此說法

听了王斗的承諾,李振珽略為心安,听到後面的話,嘆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又豈能棄官而走,做這無君無父之事」

第二日,王斗匯合留守朱仙鎮的一總輜重兵,領大軍繼續北上,大軍中,還多了陳永福的兒子陳德

回頭看送行人群中李振珽那蕭瑟的身影,王斗心下黯然,河南會再起大規模流寇嗎?若再起流賊,歸德府守官命運如何

此時的大明,武將陣前降賊者不少,然而文官,不論忠奸,多是隨城死難歷史上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身死,才有文官大規模投降開始若城陷,李振珽必死啊

亂世的陰影真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日,大軍到達邢台,卻是出了河南,進入北直隸順德府地界,往右上邊走,為巨鹿,直上走為臨城

看王斗駐馬眺望巨鹿方向,眾將都擁到王斗身邊,問道︰「將軍,是否前往巨鹿?」

王斗輕輕點頭,巨鹿曾是自己血戰之地,盧督臣死難的地方听說現在戰場邊上,建了很多廟宇,香火旺盛,百姓祭拜者眾幾年了,是該去看看了

他說道︰「當年參戰的將士全部去,余者由遲鎮撫領,兩軍在臨城合」

眾將並無異議,正要分兵起程,忽然大軍一陣騷動,不斷有人指著天邊道︰「那是什麼?看,那是什麼?」

王斗臉一沉,自己這只大軍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因何事騷動?

他順著眾人注目處望去,也是大吃一驚

謝一科大聲尖叫︰「是蝗蟲,天那,好多蝗蟲啊」

王斗呆呆看著,天上飛蝗如蔽日黑雲而來,那黑壓壓的似乎無邊無際,眾人站立大地,都不由毛骨悚然

……

崇禎十四年春夏,兩畿、山東、河南、湖廣大旱再起,飛蝗蔽日,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夏,蘇州府大旱不雨,蝗蟲大起,米價每石銀四兩,流丐滿道,多枕藉死

羅汝才北走河南,入英、霍山,與革左五營合革、左之狡橫不下于獻、操,善戰者不止數萬,義軍聲勢復振

聞王斗走,諸賊彈冠相慶,席間,羅汝才議提西聯李自成殘部,以為縱橫豫、鄂、皖諸地,眾賊皆善之

《第七卷完》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邊軍一小兵最新章節 | 明末邊軍一小兵全文閱讀 | 明末邊軍一小兵全集閱讀